关注有伴青年,陪你一起成长
这是伴哥的第16期分享
最近,我拜访了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的一位古典文学老师。我总结了个人跨越式成长的三个关键点,分享给大家。我相信他们会激励你。
—01—
2021年
先成为“鸡头”
再变成“凤头”
系统的特点是不断强化的循环,有好有坏。如果是正循环,会越来越富,越来越强,如果是负循环,会越来越穷,越来越忙。
在系统不管正负好坏,系统只管循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从穷到忙是一个常见的循环,而穷人很容易形成“偷窥效应”,
F4C00; --tt-darkmode-color: #FF4C00;">只关注眼前那些看似紧急的事,而忽略真正重要的事,比如子女教育、学习。关注点都放在日常的生活消费,没有多余的带宽思考长远的事情,这又导致他们未来继续贫穷,没钱又更加短视,一直陷入恶性循环里。
解决之道就是打破负循环,建立正循环。
具体怎么操作呢?
先在一件有长远价值的事上建立循环,不要好高骛远,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比如重视子女教育、阅读、写作提升自己。
战略必须帮助你在当下破局,否则毫无意义。
比如你性格内向,不敢当众演讲表达,那就私下多练习,有机会就上台多锻炼;
现在的岗位需要写作表达,那就多学习高手写的好文章,快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或者你最近因为不运动而身心低迷,那就动起来,每天跑个20分钟再说。
当你写的文章受到领导的表扬、你的公开表达得到观众的肯定、跑步几天后感觉自己状态提升不少,就开始建立一个正向循环,
体验到好处,你会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直到自己的能力明显跃迁上另一个台阶。
从你最需要解决、最想处理的问题入手。
先动起来,建立正循环,后续系统会不断迭代强化。
不要听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断的失败会消磨你的热情,尽快取得一个小成功,才有后来更大的成就。
成功是成功之母,成为鸡头是变成凤头的开始。
我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很有自信。其实我也因为自己的家庭出身自卑过,不过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成绩很好,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和表扬。
即使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但是成绩这一点让我建立了自信。
这种自信也一直影响到后来找工作,我没任何资源和背景,只有一张全专业前1%的成绩单,最终成功进入一家500强企业。
工作后,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强,自学公文写作,帮领导写报告,得到领导的肯定,给我很多的帮助。
俞敏洪也是农村出身,北大的同学都比他强,他曾经极度自卑,后来通过大量看书和背英语单词,成了班里的词汇高手。

背单词让俞敏洪建立了正循环,北大的同学有不懂的单词都向他请教,他从这里建立了自信,才有了后来的新东方。
过年回到村里,发现很多人一直在负循环里,小孩读书不用功,就让他早点出去打工,有不少初中没毕业就出去,父母还很高兴孩子这么小就能帮家里挣钱,
回过头来看,十年后打工的收入和当初差不了多少,没有知识和技术,单靠劳动力和时间来换钱,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注定难赚大钱。
我算是村里为数不多读书出来的,我爸妈是农民,但是鼓励我读书,虽然他们也不知道以后能干嘛。
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500强企业,单位领导也很看好和欣赏我,未来还是充满期待的。
我家是靠教育建立家庭正循环,村里也有一些农户因为亲戚有本事,介绍工程或生意给他们做,从此翻身改命的故事。
无论哪一种,都是建立一个新的正循环,而不是重复原来的老路,老路走不出新未来。
忙碌带来的充实感,很容易自我感动,试着问自己,努力了这么久,我的核心能力提升了多少,如果没有,那么多数的努力都是自我麻醉。
吃苦谁都会,我们不怕吃苦,就怕苦得没有价值。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大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不要因为便宜而去买东西,要因为需要;不要因为年龄到了将就结婚,要基于爱和欣赏。
—02—
一份付出
百倍收入
经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实中,付出和收获往往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有没有可能,一份付出,百倍收入。
答案是:有。
李嘉诚创办的长江商学院,校训是“取势、明道、优术”,个人勤奋的战术排在最末位,借助外部大势,理解底层逻辑、系统运行之道,比盲目勤奋重要太多。
好的努力是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精华,占领赛道的头部,吸引优质资源。
世界上财富、资源的分配服从幂律分布(二八法则)。少数人占有大多数的资源,赢者通吃。
20%的人占有世界上80%的财富,20%的工作决定了80%的结果,20%的人决定了公司80%的产出。

任何一个领域,头部几个企业占了80%的市场,剩下20%分给成千上万的中尾部企业。头部聚集优质资源。
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坚定走头部效应,因为补差生吃力不讨好,只找最好的孩子培优,而好学生会带来好口碑。
在单门课程没有做到第一之前,不开其他课程。除非有把握做当地第一,否则不允许开分校。
专注高价值的头部,形成战略优势,赛道的头部才能吸引最好的资源,互联最好的人才。
站位比努力更重要,一个充分竞争、互联的时代,是几个头部与众多长尾的时代,
当年3000多家团购网站,后来只留下美团和大众点评;多家网约车公司,滴滴打车一家独大。
不同行业,这种情况更明显,梁宁老师曾举例说,一对双胞胎,2010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去腾讯,一个去报社。
同样都很努力工作,7年后,去腾讯的年薪百万,还有很多猎头挖他,想创业就有人投资,而去报社的面临失业。
很明显,这种巨大差距,并不是因为两人能力、努力程度的差别,核心原因是腾讯所在的互联网行业快速崛起,而报社的行业在迅速衰落。
就算在同一家公司,在核心部门和非核心部门,收入和成长速度也完全不同。
千万不要试图用个人努力去对抗潮流,连雷军这样的大神,在几次创业之后,都总结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收益不仅和能力相关,更与站位相关。优秀是一种系统的显现。头部有巨大的借势优势,让努力有溢出效应。
看清大势,有意识地往所在行业、公司的头部去移动和靠近,借助头部的优势,放大你的努力。
先进入自己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去朝阳行业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
移动到头部,才能获得系统巨大的推动力。
单位里最核心的部门,关键人物、主要领导最看重什么,这些就是那20%的头部,也就是你最应该专注的领域。
在高价值区,持续做正确的事。
一个同村的大叔,90年代高中毕业后在东莞一家工厂做模具,兢兢业业做了20多年,现在一个月才6000元,
别说买房了,两个小孩快上高中,教育费用剧增,自己体能也开始下降,受委屈又不敢辞职,陷入中年危机。
大叔人很踏实,但不会借力,说话耿直,关键时刻不会表现自己。
看到有些同事,为人圆通,技术没他好,却升了职,埋怨说:“做是做的人,吃是吃的人。”意思是他这种勤奋干活的没得到好处,那些做得少的反而有职位有钱。
任何工作,技术和努力一定不是全部,有时候沟通协调、帮领导解决问题比多做几个模具重要很多,
没有打开眼界,看清局势,就一根筋埋头做事,多想想,你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大价值,有没有更重要的事值得去做。
那些得到领导赏识的、提拔快的,一定是做对了那些在领导看来,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我不是劝你不努力,去投机取巧,而是提醒你看清形势,知道什么更有价值后,再埋头专注,持续展现你的价值。
长久的学习和认知积累,等一次爆发式成长。
拿下一个关键结果,好过完成100个平常任务。
梯子搭对墙,努力爬才有意义。学会聪明地勤奋。
借助大势,让头部行业、核心部门、关键任务,百倍放大你的努力。

—03—
小孩子才讲对错
成年人只谈利益

看的人越多,越能明白,决定一个人成就高低的关键点并不在于智商,而在于眼界。
你永远不会成为你没见过的人。
看看更高层次的人是怎么思考,怎么办事的,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读书的时候,自己有一些好的学习资料,总想保护自己的资源,以免在竞争中落后。走入社会才发现,资源越分享越多。
在学校的考试中,交换答案是作弊,而在人生和事业的考场中,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才是大智慧。
现代社会中,影响力是最值钱的资产,你能连接多少人,调动多少资源,就能成多大的事。
任何一个人,他所知道了解的东西都很有限,学会成为联机思考者,和更多的头脑相连,把自己的资源给出去,将其他人资源为自己所用。
一个封闭的系统必然意味着熵增,熵增意味着平庸和无序。清朝闭关锁国,自以为是,最终被自己曾经瞧不起的洋枪洋炮打到家门口。
开放与更多人互联,最难的是心理障碍,因为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生怕资源分享给别人之后,别人强大了,把自己比下去。
其实,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分享者进步最大,付出者收获最多,连接者资源最丰富。
趣学车的创始人刘老木说:“利他是最聪明的自私方式。”
老木说:“在我们公司,利他不是一个道德要求,而是一种算法。我们通过数学和博弈论推导证明,有利他精神的团队,可以让每一个个体获益最大化。”
不愿利他的人,其实都不够聪明。
真正能成事业的人,都强大的人脉和物质资源,资源永远流向更有势能支配它的一方。
俞敏洪大学为舍友打了四年热水,“俞敏洪只要有饭吃,就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能吸引比他更优秀的人和他一起创业,才有了新东方的腾飞;马云广交天下朋友,办湖畔大学培养年轻人。
先利他,才能利己。
做一个见得人好的人,这不单是道德修养,更是聪明的选择。
孙宏斌做房地产,与王石关系很僵,相互斗气。
王石在蒸桑拿,孙宏斌冲进来,用水浇到燃烧的木炭上,高温蒸汽弥漫整个房间。
其他人赶紧逃命,王石盯着孙宏斌,浓烟密布,两人僵持着。
后来苏州工业园地块拍卖,那是王石最爱的地方,专门规划了一年,最后却被孙宏斌以离谱的高价抢走。
在南极的王石,得到消息后,打通了孙宏斌的电话:“喂,孙总么?我是老王啊,恭喜你们中标啊,不过这么大块业务,咱们一起合作可好?条件好谈嘛……”
王石打电话给孙宏斌的时候,心中一定很不爽,可是骂人有用吗?
面子、脾气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他们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既往不咎,不苦苦纠缠、记恨在心,尽快翻篇,重新回到合作轨道。
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谈利益。
孙宏斌26岁就成了柳传志重点培养对象,也是当时联想最有可能的继承人。
孙宏斌想在联想内部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柳传志当机立断,把孙宏斌送进监狱。
几年后,孙宏斌出狱,一无所有,找柳传志借钱创业。柳传志给了50万,孙宏斌用这笔钱创立了顺驰房地产,现在已是地产大佬。
穷人互踩,两败俱伤;富人互帮,互利共赢。
柳传志是爱才之人,十分欣赏孙宏斌,火速提拔他为企业部一把手。
孙宏斌不善表达,说话缺乏逻辑性,还专门要孙宏斌每天到办公室讲一个故事给他听,锻炼他的逻辑表达。
年少气盛的孙宏斌试图独立掌控资金,为了联想的最高利益,柳传志果断采取措施,以贪污公款的罪名把他送进监狱。
孙宏斌出狱,找柳传志借钱,柳传志给了他50万,对他说:“以后你可以说,你是我柳传志的朋友。”
送孙宏斌进监狱,是为了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损失;
拿钱支持孙宏斌创业,是因为认可孙宏斌的才华,看好彼此的未来。

柳传志与孙宏斌
放下过去,面向未来,做出对当下及未来最有利的选择,这是所有牛人的共同点。
风物长宜放眼量,做大蛋糕才能分到更多。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你想得到某种东西,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新的一年,让自己配得上更多的财富和快乐,牛年一起变得更牛。
- End -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伴哥,一个用文字给你力量的追梦青年。专注思维进阶、能力提升、财富增长,关注“有伴青年”,陪你一起成长。
创作不易,点个关注,多谢支持[比心][比心]
新的一年,你有什么计划,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