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纯手工藤椅编织活外放 手工编织椅子厂外发活

四川通江

拥抱“双创”时代

返乡创业成了巴中的关键词

江小梅找到了她的身边

越来越多的通江人

回到你的家乡,实现你的创业梦想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不是。

今天,姜晓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通江人李海波

创业如何实现致富梦?

走进四川省通江县董溪乡土墙坝村

在通江县千帆根雕艺术有限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精致的藤桌、藤茶几、藤沙发、藤椅摆放有序,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这些简单的藤制家具看起来清新自然。

通江县千帆根雕艺术有限公司

藤家具

李海波正忙着向顾客介绍藤制家具的特性:

藤家具不仅没有化学污染,是纯环保家具,而且吸湿吸热能力强,防蛀,不易变形开裂,能始终保持藤条的独特质感,经久耐用。我们厂织的藤椅至少可以用60年。

李海波,40岁,

他来自四川省通江县东溪乡建昌坝村

他是通江县千帆根雕艺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在产品陈列室里,这把满是灰尘但完好无损的旧藤椅是李海波的祖父李安甫70年前编织的。村里有名的“椅子匠”人李安甫,曾经以编藤椅编篮子为生。李海波在祖父和家人的指导下学会了编织藤椅。

font-size:15px;">


△李海波的爷爷李安富70年前编织的藤椅






△村民在编织藤椅




“编织藤制品,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有讲究,割藤的季节,藤条的粗细,浸泡藤条的时间,编织时用力的程度……”李海波编织的藤制品不仅款式多,而且他还精心设计,编织出其他家庭用具,如果盘、篮子、背篼等。










1998年高中毕业的李海波外出务工,“当时想法很简单,只要能挣钱养家,什么苦活累活我都愿意干!”李海波回忆起往日的艰辛。他在山西下过煤矿,在砖厂拉过板板车,在北京做过钢筋工、装卸工、货车司机,还经营过废品回收站、做过蔬菜批发生意……


2016年春节,在绵阳市一家企业担任经理的李海波回到家乡董溪乡尖场坝村。春节期间,村委会干部召集村民们开会探讨脱贫攻坚的问题。会上,村干部向村民们讲述了村里的贫困状况和返乡创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家回乡创业。村干部的一席话,让李海波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据了解,董溪乡尖场坝村2014年被评为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大部分的村民外出务工,留下为数不多的村民仍然以传统耕作为生。


董溪乡政府干部得知李海波将在村里开工厂后,也积极帮助李海波调查了解适合建厂的场地、协助办理各种执照及配备各项设施、人员配备等事宜。


2017年12月,李海波在董溪乡土墙坝村流转了3亩土地,修建1000平方米的厂房、购买剥藤机、指导村民们学习编织技术……多年未编织藤制品的李海波重新拿起了工具开始了创业梦。




△李海波正在忙着工作






听说李海波在土墙坝村开办了厂,教授大家编织藤制品的技术,董溪乡的村民们都很高兴,一些常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决定留在李海波的厂里务工。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到山里收割藤条、在厂里编制藤制品,实现了家门口就能赚钱,改善了生活条件。目前,在李海波的厂里长期务工的村民达50余人。




△村民编织藤椅






在外务工10余年的贫困户李斌2017年回到老家董溪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斌终于掌握了李海波教授的编织技术,如今他在李海波办的厂里长期务工。“现在我一个月能收入4000多元,而且工作地点离我家很近,方便照顾父母和孩子,还能在家里干农活,比去外地打工强。”李斌高兴地说着自己生活的改变。


为了打开销路,当地政府部门帮助李海波将藤椅运出大山,运到重庆、成都等地参加展销会。展销会上,由于做工精致、经久耐用,李海波编织的藤制家具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8年9月


在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中,李海波设计制作的《手工太师椅》荣获铜奖。目前,李海波正在为藤制品编织技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8年9月 李海波设计制作的《手工太师椅》荣获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


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李海波说:


公司运用线上线下的模式销售产品,主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2018年的年产值达到60万元。现在产品供不应求,下一步我计划继续加大投资扩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让藤制家具走进千家万户,带动更多乡亲们共同致富。


编辑:黎小翠


信息来源于中国青年网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