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盛行、颠覆理论猖獗的时代,无数外部资本力量试图复制轮胎行业其他行业的成功,有的已经取得了成功。然而,大部分试图推翻传统轮胎经销体系的外部势力都已经走到了悲惨的结局,轮胎行业至今也没有被颠覆。
博派羊车
曾经红极一时的博派汽车维修网与JD.COM商城合作销售轮胎。在JD.COM销售的每一个轮胎,客户只需要1元钱一个轮胎,就可以享受到博派汽车维修上门安装服务。一元钱换一个轮胎,哪个轮胎店敢做?随着计划中的免费上门服务,博派汽车维修业务迅速扩张,估值一度高达6亿美元。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2016年4月,博派仅有两年的汽车维修被宣布关停。当时被称为史上最大的汽车维修平台,震惊了整个汽配圈。
诸葛汽车维修
另一个诸葛,估值60亿,养车,也难做。有着“汽配电商第一股”光环的新三板企业诸葛天霞透露,今年6月10亿元E轮融资失败的消息,公司开始裁撤部门。整个2015年,诸葛全球亏损6.4亿元。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账户只剩下1.69亿现金。假设月损失不变,最多只能维持几个月。
麦轮胎
le="font-size:15px;">当然,这里最传奇的还是麦轮胎,麦轮胎在汽车后市场宽广的蓝海中,瞄准轮胎这一细分市场,专业售卖和安装轮胎。它通过O2O网上商城,将线上购买与线下安装服务统一起来,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轮胎售卖服务新模式。
2011年8月麦轮胎正式上线运营,麦轮胎除了在线订购之外还同时开通了电话订购,模式简单粗暴,为广大车主提供了大大的买胎便利和退货便利。据了解麦轮胎的轮胎提供商都是轮胎经销商,即使是1级经销商恐怕也很难给到麦轮胎非常优惠的价格,而麦轮胎要想和千千万万线下经销商和轮胎店抗衡,低价是它唯一的筹码。低价必然导致利润大部流失甚至没有利润,而配送物流费用也十分高昂,麦轮胎恐怕只能是卖一单赔一单,打掉牙往肚里咽。

对于轮胎市场认识不足,是麦轮胎致命的短板。2017年元旦刚过,《轮胎商业》发现麦轮胎网站已经停止运行,会员已经无法注册,也已经无法在其官网进行轮胎购买。400客服电话已经无法接通,微信微薄等全部已经无法联系。

资本进入,后市场一地鸡毛

当时汽后市场一片狼藉,“1元免费洗车”、“养车红包”、“0元轮胎”…有资本在后面撑腰做补贴,后市场在线上的流量战也悄然来临。各种竞争手段百出。随之而来的是曾被视为行业内大佬级别的赶集易洗车、e洗车、功夫洗车等要么倒闭、要么无力经营而被收购。


盲目扩张,虎头蛇尾

盲目扩张的结果,就是永远也填不完的窟窿。在轮胎生意上面,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渠道经销,还是终端零售服务,没有一个人是靠着快速扩张发展起来的。随便拉过一家轮胎店,一个经销商,少则干了三五年,多则都是三五十年甚至更长。这些都是靠着轮胎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看看那些有钱的轮胎经销商,哪一个不是在这行当里面摸爬滚打数十载。如果仅仅就靠着资本,融资烧钱然后迅速赶上,超过那些已经干了几十年的老轮胎企业,纯属痴心妄想。在轮胎这个行业里面,资本,融资这一套还真的有些水土不服。


空有资金,不懂行情

很多投资机构拿着巨额资金一会搞一搞这个,一会搞一搞那个,在他们眼里,给你钱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你尽快发展起来,然后上市,然后他们脱手套现。在他们眼里,轮胎是什么,干什么用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迅速扩张市场。他们把轮胎当成了互联网,可以在短期内,数倍数十倍的增长。可是一个干了30年的老轮胎人告诉我们,他用了30年也没有让生意增长数十倍。做轮胎生意是个漫长而煎熬的活,急功近利只能自讨苦吃。

此外,做轮胎生意是一个技术活,员工培养都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你想扩大规模,就必须扩充人员,仅仅靠招聘是无法满足需求的。一个专业人员没有个三两年根本搞不懂轮胎行业。更别提轮胎相关的技术方面的了,那些想着靠钱就把轮胎人砸死是不可能的。轮胎不是快消品,可以迅速达到现金流的不断循环,也不能让顾客拿到手里就可以用。做轮胎需要的是积累,这里包括时间、资本、经验、客户等方方面面。轮胎人是靠技术吃饭,互联网思维在这里注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