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个树洞”
文字/考拉
2020年5月20日,我发了一篇关于“离开”的短文。
2020年12月10日,我会在这里再次遇见你。
这六个月太神奇了。我的身份从一个新媒体人变成了炸鸡店老板,再变回新媒体人。
不经意间,我完成了“跳出去,试试再跳回来”的动作。
如果你现在面临“要不要跳出原来的圈子”的选择节点,不妨坐下来听我讲讲这个故事。
听。003360000336029没有加入话题
一个。
我一开始离开食堂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家里要做手术,长时间搬家不方便。
想了很久,决定暂时回老家,分担一下家里的压力。
离开工作的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不由自主的做了决定。
看似决定权在自己手上,但因为身上背负的不同身份,而作出相应的让步。
15px;">当然了,除了照顾家人外,我并没有闲着,而是不断盘算看自己能在老家干些什么事情:1、未来的4-5个月都会呆在老家,不能终日无所事事。
2、我从16年开始接触广告和自媒体,已经4年,略显疲态。每个人在围城里,都渴望着看城外的世界,我也不例外,一直都想尝试下其他行业。
3、在四线小县城里,能够选择的行业寥寥无几,身边的同学朋友大多是公务员、银行职员这些企事业单位,对于它们,我未必考得上且肯定不适合。
4、我有互联网思维优势,所以会尽量选择能发挥它优势的事情。
综合考虑之下,我选择做一间炸鸡外卖店。有信心是好事,但我也做了最坏情况的心理建设:
太累了,不想做;
赚不够,不应做;
亏本了,不能做。
朋友问我:“既然都做好亏本的准备,那还为什么还要做?”
我回答:
“做生意没有稳赚的,我想趁着现在家庭和金钱上还没有很大包袱的时候,放手试试其他行业。”
“做得好,它可能会让我赚钱更快。因为其他原因而做不下去,那也会让我有更成熟的经验去判断下次创业的时机。”
当然,大部分的实际情况是:你认为自己想清楚了,但身边的人觉得你并没有想清楚,朋友、父母都希望你不要做这件事。
这是一个无解的互搏,因为双方掌握的信息有所不同,这时候你只需问自己:不做这件事会不会后悔?失败的后果能否承担?
如果答案是“会”和“能”的话,那就应该行动。

工作太无聊,
把鸡翅叠整齐。
二。
请大家注意。
我不是投资别人开炸鸡店,而是自己亲手开一间炸鸡店。
“亲手”意味着,从找铺、办证,到腌制、炸鸡,再到店铺里边角卫生,甚至下水道堵塞,都是自己一手一脚搞定。
就拿招聘员工这件事来说。
不光鲜,时间长,还受气,这是餐饮业的标签。餐饮业绝对是一个入行门槛低,但招人难度排得上前三的行业。
因为招人难,所以从业人员素质是参差不齐。可能有读过大学的,但也可能只有小学毕业;可能是品行端正的,也可能是阳奉阴违的。五花八门的人,你都能在餐饮行业里见到。
我在店里的厨房装有摄像头,原意只是为了监控食品安全,可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它除了能看画面,还能听到声音。于是,我就听到了员工在厨房里说我这个老板坏话,内容之丰富,词汇之精彩,连我这个干自媒体的人都自愧不如。
这件事后,我多了一个经验: 不要在监控底下说别人坏话 : ) 。
确实,哪怕我在事前做了再多再充分的心理准备,也低估开一间小店的困难。
往往在这时候,身边会有很多人去游说你:“你看,我早说了,不如不要干,放弃吧。”
很让人生气,但没办法,因为在你还没解决困难的时候,连解释都是无力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那道气闷住,然后拼命去证明自己,这是唯一有用的解气方法。

朋友圈里好看的夕阳。
三。
尽管手忙脚乱,炸鸡店还是被我开起来了。
6月份上旬开始做炸鸡店,中旬开始找店铺,下旬开始办营业执照。
7月上旬营业执照和食品许可证下来,下旬开始试业,8月1日上线外卖平台。
原本我的心理预期是:前3个月不赚钱,亏本不超过2万元,我都可以接受。
但没想到,上线平台的第一个月我就有3000多个订单,线上线下营业额加起来有6万多,纯利润1万多。
3000多单的外卖店,在一个常住人口只有40万不够的四线小县城来说,它可以在所有外卖店里排前十了,并做到本地炸鸡类目的第一。
有点意外,但觉着又在计算之内。
之前一直闷着的那口气,现在终于舒了出来。
不仅是因为证明给了别人看,而是当做到这件事后你会发现:
有些事情根本是不需要证明,它已经成为事实摆在那里。

9月份的线上外卖营业额。
四。
正当身边朋友以为我会走上“餐饮大亨”之路的时候。
谁都没想到,我在10月份就把店铺交给了亲戚打理。
让我有这个决定,是因为我想明白了两件事:
1、“我的资源,支撑不起炸鸡店规模发展。”
以我浅薄了解看来,实体店发展无非两种路子:
要么等原有店铺投入的资金回笼;要么是加大资金投入短时间扩张抢占市场。
前者是稳扎稳打的策略,但它要等上1年时间,资金才能完全回笼。可现实是别说1年时间,哪怕是等上3个月,这个市场也会出现变数。
而且,时间对于我来说是稀缺资源,等下去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后者是连锁扩张的策略,但在自身没有雄厚资本的支撑下,只能贷款去进行短时间的扩张。可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有倒闭欠债的风险。
2、“这件事为什么是我做?”
相比起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才是让我放手炸鸡店的根本原因。
你看,人果然是很奇怪的动物。在解决“能不能生存后”,就会开始纠结“该以什么形式去生存”。
先确认一点:它是一个机会,能赚钱。
可在这件事上面,除了每月赚钱比在广州时候多了三分之一以外,我没能感受到它给我带来多大的满足感。
仅凭这点我就知道,它不适合现阶段的我。
当然,我必须市侩地承认,如果炸鸡店每个月能够赚足够多的钱,我可以把那该死的满足感卖给它。
很可惜,它远远没能达到。
于是,我在10月和11月之间把店铺交到了亲戚手上,让他继续打理。
而我,则回了广州,回了杂乱,跟屏幕前的你去聊这件事。

再次看见广州塔。
最后。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鼓励你们去开店或者创业。而如果你有打算这方面的尝试,我十分希望你能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
朋友说我是个“怪人”:在别人认为不行的时候,我坚持把事情做成了;在别人以为我会继续发展的时候,我却把它放弃了。
以前我会很介意别人说:“你怎么放弃了?”
可就在这6个月里面,不经觉间,我完成了“两次放弃”的动作,且没有丝毫的后悔。
那刻我会发现:“放弃”这个词其实不是贬义词,只是选择的另一个说法。
别被所谓的“放弃失败论”影响,只要自己想得足够清楚,不论是跳出去还是留下来,它都是一种选择而已。
在选择这件事上,没有对与错。
只有合适,或者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