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建筑许可办理)作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涵盖流程相对较多、办理时间相对较长、涉及部门相对广泛,能够充分反映区域营商环境的实际。该指标改进空间大,可操作性强。可以从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制度规范等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
青海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现状
在青海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建筑许可办理”指标是衡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的重要指标。《青海省营商环境试评价报告(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中“建筑许可办理”指标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青海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在指标的具体评价上,从办理事项所需的环节和所需资料两个方面对“取得建筑许可证的程序”进行评价;“取得建筑许可证的时间”衡量处理事项所花费的时间;“取得建筑许可证的费用”衡量处理事项的费用(占该地区人均工资的百分比);建筑质量控制指数评价建筑质量控制的能力,包括建筑法规、建筑前期、施工期间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以及相关保险。
根据《报告》和评估组调研时收集的数据,2018年全省“建筑许可办理”指数平均得分为57.86,2019年为58.83,略高于2018年。2019年除海南州、海北州外,其他地区指数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各地区整体指数得分较低。比如海东市2018年最低分37.47,2019年提高到46.54,但还是没有达到及格线。
“建筑许可办理”指标中耗时、所需数据相对较多,与当前改革现状不匹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建筑许可办理”指标评价的是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的全过程,流程长,环节多,涉及部门和中介机构多,时间跨度很长。因此,要想充分反映改革现实,必须按照指标流程提取数据,导致数据处于“碎片化”状态,无法有效形成整个指标流程的数据链。同时,参与项目档案查询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过多,无法有效实施“数据双向审核”。二是“建筑许可办理”指标的评价对象为市场主体投资的单体建筑。省内大部分地区缺乏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大部分是住宅区或楼房。同时,除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外,其他地区市场主体投资的建设项目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评估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筑施工许可效率低,表现在审批流程多、时间长、成本高。在流程环节,申请施工许可的企业需要向住建、人防、消防、环保、气象等各职能部门申请审批,平均约20个环节。所需时间方面,2019年全省平均283天(不含法定节假日),江苏平均152.1天。青海的平均成本是人均工资的3.9倍,处于较高水平。青海相关中介服务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市场主体不足,造成“相对垄断”,导致相关成本居高不下。在所需材料方面,青海省平均需要提交153分,身份证明、企业资质等多项材料无法相互认证交换,导致部分材料重复提交。
第二,现有信息系统利用不足。2016年,该省开展了“三规合一”试点
第三,项目文件不完整。由于建设项目周期长、时间跨度大、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缺乏系统有效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各地建设项目档案归档标准不一致,数据不全,缺乏全过程档案,不便于通过分析档案找出全过程存在的迫切问题。
三、进一步推进工程建
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建议1.推动审批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统一设立线上平台和线下窗口。建立“一站式”网上审批系统,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服务窗口,全程“一口进件、并联审批、一口出件”,设立综合服务咨询台为申请人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二是统一公布审批事项清单和流程图示范文本。明确所有审批事项的适用范围、前置条件、办理时限,并通过网站、微信、办事指南等形式告知申请人。三是统一划分审批阶段。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划分为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4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牵头部门。四是统一制定申报表单。各审批阶段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一张申报表单、一份办事指南,部门间共享企业申报信息,企业不再另行提交材料。五是统一项目代码。将项目代码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唯一身份标识,审批、监管、建设实施进展等信息均通过代码归集。
2.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效率。一是依托“互联网 图审”,将建筑施工图、防雷设计、消防设计等审查统一纳入综合性审图中心,实现多审合一。二是适时试点启动“容缺受理”机制,如企业施工图送审手续不全,可协调相关部门提前进入,帮助企业完成审查。三是实行“告知承诺代审批”的方式。针对节水、抗震、防雷等过去须审批且耗时长的事项,取消审批,以双向信用承诺为基础,签订承诺书,约定企业需要满足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签订承诺书后,住建、人防、消防、环保、气象、地震等职能部门主动提前介入,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四是推行“联合验收机制”,破除原来各单项验收环环相扣、互为前置的限制,工程项目在单项验收具备条件后可以直接申请验收,由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联合验收,可极大缩短项目验收时间,从而建立一站式验收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基于不同项目类型、不同风险等级的差异化现场质量监管体系,取消低风险项目首次监管会议、检查和竣工备案环节。
3.进一步推进“三规合一”。针对“三规合一”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机构改革的新契机,全面深入推进“三规合一”的试点工作,由省级部门在试点县域优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并将林草规划、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红线、文体旅游部门的文物紫线、自然资源部门的影像图一并纳入空间规划,从而有利于辅助选址、项目审查及重大项目库落地;率先开展建设项目标准化研究,对于简单的投资项目争取省人民政府授权试点县域开展网上审查用地规划建议书、网上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网上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作,并通过充分授权窗口管理人员对于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由系统直接办理相关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