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随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经理三[2017]1号)的发布,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安全监管日趋严格,要求企业对过程风险的认知从过去的定性分析模式向定量评价模式转变。根据指南的要求,精细化学反应风险评估与以往各种风险分析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了对实验数据的需求。整个考核过程以实验和计算为基础,从物质和反应两个最重要的角度设计相对规范的实验程序,然后通过动态计算得到所需的参数,最后根据每个参数的大小和相对顺序对考核进行评分。
01 落实“精细化治理思维”'s指导意见的提出,是贯彻“精细化治理思想”的重要实践。从近年来的行业发展来看,这一建议对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评价指南来自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过去主要用于学术交流和少数新技术研发,一般生产企业并不了解。在当地安全监管机构指导的推动下,不少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开始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使得过去相对“小众”的知识越来越受欢迎。大家的化学安全和反应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02 ,反应风险评估工作仍有不足,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的应对风险评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评估环节,虽然指南中提出了评估所需的参数,但参数的实验方法、实验设备、测试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关键指标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一些关键的实验和计算环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选择,这对评估机构来说非常重要
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企业心存应付心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低价委托技术能力不足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使得评估报告质量较低,未真正达成通过评估提升安全技术水平的目标。另外,前期工作中,多数企业仅针对工艺的反应环节进行了评估,未涉及分离、后处理等相关流程,对工艺风险的识别存在不足。03 深化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因此,我国在《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强调了深化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要求现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必须于2021年底前完成有关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同时按照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指导意见,对相关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物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和蒸馏、干燥、储存等单元操作的风险评估。
04 反应风险评估进入新阶段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反应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进入到了新阶段,在2021年我们必须完成上述硝化、氯化等工艺的全流程评估工作,全流程评估的基础仍然是指导意见,这就说明该工作是我们过去几年反应风险评估工作的延续和深化,而不是执行另外一套全新的评估方法。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评估最主要就是针对物料和反应过程中的热风险,这一思路仍然应是目前工作的重心,所以在接下来的全流程评估中,企业应在分析反应环节风险的基础上,针对整体工艺流程分析各物料可能会产生危险的场景,并基于实验与计算,提出安全控制条件。随着国家对重点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强,笔者也建议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尽快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形成能自主开展反应风险评估的技术团队。
05 要跳出应付检查的思维方式
立足当下,多数企业在接下来的反应风险评估工作中仍然需要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完成,这就需要企业一定要跳出应付检查的思维方式,优先选择技术实力较强的评估机构。各地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反应风险评估报告的检查和抽查力度,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依托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精细化工反应风险数据库,实现工艺危险度的自动分析检查。
来源:化学品登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