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市公司,尤其是能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一般都是规模大、盈利好的企业,但有一家迷你a股上市公司,只有17名员工,没有生产人员,也没有技术人员,包括3名销售、8名财务、6名行政!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没有生产技术人员的公司,市值却有42亿!真是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发生的?
群星玩具的员工并不总是那么少。群星玩具是广东汕头一家老牌民营企业。成立于1991年,主要业务是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种电子塑料玩具。起初群星玩具只是一个生产玩具的小作坊。后来开始自主研发电动玩具,拥有300多项专利。企业规模越来越大。2002年获得出口许可证后,群兴玩具的产品开始出口国外,成为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电子电器玩具企业之一。2011年,群星玩具在深交所上市。当时公司有1262名员工。上市后,公司员工数量开始逐渐减少。第二年,员工减少了十几个,2013年降至969人,2016年降至455人。2017年员工减少到26人,2018年只剩下17人。
群星玩具上市以来为什么员工一直在减少?一方面,群星公司上市前一年的业绩到现在是一个颠覆期,2010年净利润达到5761万元,但上市后开始下滑,2011年净利润为5237万元,随后几年持续下滑,直到2017年出现亏损。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裁员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玩具制造的流水线不断先进。从一开始,需要人工到后机装配线的生产人员将越来越少。但从2017年开始,公司员工数量开始断崖式减少,因为群星玩具在2017年亏损时就开始寻求转型。公司首先放弃了原有的低端玩具生产业务,专注于玩具渠道管理。2017年,群星玩具营收从去年的2.51亿元降至5394万元,同比下降78%。
2017年,我想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2.9万亿的价格收购了时空能源100%的股权,但失败了。之后,群星玩具在能源、环保、军工、数据、互联网、医疗、教育、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尝试。但他们救不了群星玩具的危机。
自2018年以来,群星玩具实际控制人多次尝试转让控股权,但无人接手。然而,在那之后,股票上涨了几次,最终找到了卖家。2018年11月,群兴玩具以7亿元的价格将公司20%的股权协议转让给成都星河实际控制人王三寿。王三寿接手群星玩具后,群星玩具股价几番上涨,最高值达到每股8.39元,远高于当时买入的5.95元。王三寿从中直接获利2.85亿元,群星玩具因此被称为2018年妖股之一。
2018年,群星玩具的销售也实现了盈利。仅有17名员工的公司年营业收入达到1904万元,人均收入112万元,净利润692万元,人均净利润40.7万元。虽然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不多,但按照群星玩具目前42亿元的市值计算,每位员工相当于2.47亿元的市值。其实像群星玩具这样的迷你上市公司并不是特例。据统计,类似群星玩具的员工不足100人的公司有13家,基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主营业务颓废,等待转型或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