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龙岗创投大厦 胶南创业大厦地址

华为在龙岗莆田的鸟瞰图

企业代表现场领取“科技创新券”

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外观图

龙岗天安数码城等4个创新园区被认定为深圳市重点国际园区

龙岗天安云谷项目致力于发展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龙岗香港中文大学

文字/图记者袁林

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产值3720.5亿元,增长14.6%;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发明专利数量为2847件,占全市的18.7%,位居全市第二;上半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9家,合计861家.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创新”无疑是今年的一个热词。冉冉升起的深圳龙岗区交出了上述辉煌的创新成绩单。记者一个接一个地破译了抄本。

1顶层设计

从“制造”到“智造”转型

创新驱动如何规划布局,首先要有顶层设计。记者从龙岗区科技创新局(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局)获悉,该局编制发布《龙岗区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为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制定顶层设计方案,科学规划安排创新资源。

市委、市政府出台“三个几条措施”后,龙岗也紧跟步伐,主动出击。结合龙岗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科技局初步形成《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正在提请区政府审批。

此外,新修订的《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实施细则》在原有15个项目的11项支持额度之外,增加了电子商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R&D投资奖励和新R&D机构、大众创造空间、技术转移交易支持等17项产业政策。对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在龙岗区设立专门的R&D机构,政府将给予最高500万元的支持。这项新政策于5月4日正式发布实施。半年来,申报科技项目500余项,评估项目150余项,计划支持项目近400项,支持和计划支持金额超过1.1亿元。

如今,龙岗正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实现从高到强的质的转变,肩负着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使命。结合“中国制造2025”实施,龙岗出台制造业发展行动计划,试点建设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支持“机器替代”等技改项目。此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一低项目。

引导传统加工制造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多份报告的出炉,也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指引。比如,《龙岗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综合报告》和《龙岗区智慧产业发展综合报告》,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思路和实现路径;《龙岗区创新要素调查报告》摸清全区创新资源总量及分布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2载体建设


规划26个创新产业园区


在刚刚闭幕的高交会期间,一个“重量级”的产业园区正式落户龙岗:深圳市“孔雀计划”实施五周年暨深圳市“孔雀计划”产业园(深圳市“千人计划”创业园)揭牌仪式在龙岗区举行。此次揭牌成立的深圳市“孔雀计划”产业园,将按照“一园三基地”(即总园区+孵化基地+总部基地+产业化基地)模式建设,其中总园区位于中海信(深圳)创新产业城,总部基地位于大运新城的龙岗创投大厦,孵化基地位于坂田街道坂雪岗大道的云里智能园,产业化基地位于宝龙科技新城核心区域的龙岗智慧家园。这也意味着在市“孔雀计划”产业园的带动下,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创新要素向龙岗汇聚。


据了解,中海信产业园是全市首个民营国家级孵化器。这是龙岗近年来大力推进创新产业载体建设的缩影。记者从龙岗区科创局了解到,目前,中海信创新产业城二期项目入驻率达90%,三期项目竣工。


除加快坂雪岗科技城、大运新城、深圳国际低碳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等4大重点产业片区的建设工作外,龙岗区还规划建设26个创新产业园区,打造适合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优质空间。15个园区被认定为深圳市投资推广重点园区,天安数码城等4个创新园区被认定为深圳市国际化重点园区,中海信创新产业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龙岗对全区889个工业区进行了系统的摸底调研,研究制定策略,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进行改造升级。目前正积极推进39个、总占地面积716.7万平方米的拆除重建类“工改工”项目建设,其中17个项目已列入城市更新计划。推动园区实施综合整治,兴日生、航嘉工业区项目成为了深圳市首批列入计划的综合整治项目。


高端创新载体的不断涌现,帮助更多的优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目前以柔宇科技、艾尼尔、怡丰自动化为代表的新一批有潜质的中小企业正在龙岗迅速崛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质的提升。科创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2016年8月,全区专利申请量14517件,增长20.0%,占全市的14.2%,全市排名第三(其中华为3729件,增加1469件,增长65.0%,占全区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8.7%升为25.7%)。发明专利申请量5499件,增长4.6%,占全市的14.1%,全市排名第三(其中华为3563件,增加1413件,增长65.7%,占全区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0.9%升为64.8%)。


3科技服务


发放“科技创新券”扶持


将企业引入后,如何提供好服务,也直接影响到能否将企业留住、企业能否发展得好。在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龙岗积极探索着建设综合创新服务平台。


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累计整合科技成果资源26万多项、技术专家13136名、高校院所1048家,服务区内企业8352家次,提供对接服务6932次,达成意向113次,其中签约101份,合同金额5591万元。目前,科创局积极谋划全面提升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的服务功能,争取将其打造为涵盖技术转移、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创新载体,立足龙岗、面向全市、辐射珠三角的综合创新服务平台。


创新资源的加速汇聚,使得龙岗制造业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更加便利。龙岗区因势利导,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扶持,对中小微科技企业每年发放最高1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创新券用于购买科技服务,进一步激发科技服务市场活力。经前期工作,龙岗区“科技创新券网上管理系统”已于5月9日开通科技服务机构入库申请,7月11日起受理企业申请,并配套编制了相关操作办法。目前,入库的科技服务机构已达170余家,首批“科技创新券”申领及发放工作正在进行中。


此外,龙岗还积极发动企业申报深圳市2016年创客专项资金扶持。其中,启迪之星获市孵化器认定,小样青年社区等4个众创空间获市创客空间认定(第一批);已指导星河WORLD科技孵化器等2个孵化器,DCradle创客家园等10个创客空间,乔丰国际创客中心等7个创客服务平台,78个创客创业项目和20名个人创客共117个项目申报市创客专项资金扶持(第二批)。经前期充分筹备,龙岗众创联盟于10月12日正式揭牌成立。


科技成果对接方面,龙岗区连续举办八场“区产业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完成技术对接348次,达成意向47次,吸引逾8万名访客在线观摩,实现了专家不出实验室、企业老总不出办公室即可在线交流,有效提高了技术转移效率。龙岗还与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合作,共同承办中美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协作大会(深圳),邀请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以及斯坦福大学等的十多位国际知名技术转移专家到龙岗论道交流,加快国际技术转移资源在龙岗落地转化。


展望


解读2017年创新工作重点


2016年的成绩单有目共睹,继往开来,展望2017年,龙岗的创新发展将如何发力?


壮大产业规模


为了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0家的预期目标,龙岗将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水平,加强对中大型科技企业的产业链配套。


龙岗区还将制定并实施“龙腾计划”,完善对“独角兽”科技企业的发现、推荐和培育机制,推进高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此外,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集群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等。


转变扶持方式


龙岗区还将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扶持及服务方式,针对企业发展痛点、难点,进行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的扶持方式改革。从企业发展切身需求出发,将扶持政策定位于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性政策。


再者,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区领导挂点重点企业制度,以感情、细致的服务留住企业,尽量放缓包括华为在内的重点企业产能外迁的速度。最后,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针对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资金、人才瓶颈,引导以市场化手段解决难题,如继续深入实施股权投资、科技金融服务等扶持政策。


完善创新生态体系


虽然有多个项目落地开工,但让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尚需时间。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加速建设深圳国际大学园、加速国际化创新要素集聚,将其打造成龙岗知识创新源。此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创新资源落户龙岗,引进和建设一批科技基础设施。


吸引人才方面,将实施“深龙英才计划”,加大创新团队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推动龙岗区由“龙岗制造”到“龙岗智造”的根本性转变。


加快引育重大产业项目


引育产业方面,还将大力引进科技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瞄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招商。促进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发挥龙岗空间优势、产业优势,探索制定针对不同企业类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招商政策。


对于已经引入的企业,将加大存量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其做强做大,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前景的高端产业,推进柔宇柔性国际显示基地、中科院育成总部基地、光启未来科技城、中欧未来城等建设,把实体经济的“底盘”打牢扎稳。


在建五大科技基础设施一览


●龙岗区技术转移中心


为打造龙岗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开展立足本地、辐射珠三角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龙岗区创新建设深圳市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龙岗区规划将该中心建设成为深圳东部技术转移平台,打造辐射珠三角及粤东、粤北的技术转移中心及协同创新服务中心,为广东省技术转移建设工作垂先示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依托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雄厚师资力量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平台优势,拟在区政府支持下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将全力吸引海内外产业人才和优质科研项目,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产业研究基地。


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


组建研究院,其意义在于全面引入深圳大学的创新平台、人才(团队)及创新项目等创新资源,构建龙岗持续应用研发与创业孵化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为龙岗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提供技术、平台、人才等资源支持。研究院将围绕龙岗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引入多个深圳大学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为龙岗区科技企业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引进院士、“孔雀团队”、“千人计划”等创新人才(团队),进行应用技术研发,促进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产业化。


●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


根据计划,2020年将完成平台整体建设与验收。地外星球技术先导仓包括两个主要核心平台,分别是适用于未来太空站建设及地外星球驻留的“柔性仓平台”和用于外太空环境模拟、航天员训练与健康维护、远程医疗等为主要应用方向的“海下实验平台”。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华南分中心)—联程共享新能源小汽车分时租赁技术集成及项目


以“共享经济”为核心理念和“改变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为愿景,依托“互联网+新能源+分时租赁”技术及“车桩位一体化”的服务,为市民提供低碳环保、安全便捷、经济的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并成为城市公交体系的一部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的有效补充。根据“落实东进战略、打造深圳东部中心”的战略部署,项目业已纳入区“东进战略”重大项目库,作为城市“大公交”系统的补充。同时,项目还纳入区2016年民生工程项目库,以推广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惠及民生,引导民众使用低碳出行服务,积极倡导共众分享、绿色环保的出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