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股”遭遇重挫。
2月22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三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但市场风格大逆转。节前大涨的白酒、光伏、食品、家电等高水平板块继续深度回调,毛指数暴跌5.28%。
其中,贵州茅台跌近7%,五粮液、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和洋河股份均跌逾8%,无锡药明康德、东方财富、东方雨虹、美的集团、爱尔眼科、顺丰控股、隆基股份等主要行业一线机构持股分别下跌9.06%、8.66%、8.32%、7.70%、7.41%和6.6%龙鱼、长春高辛、迈瑞医疗、海天叶巍等。也下降了4%以上。
三大指数也集体收跌,其中上证综指收跌1.45%,深成指跌3.07%,创业板指数跌4.47%,单日跌幅创半年来新高。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抱团股大幅调整的同时,中小股低位延续普涨格局,上涨个股2612只,下跌个股不足1600只。此外,两市成交量不断扩大,周期性个股全线走强,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板块暴涨,铜陵有色、罗平锌电、云南铜业、锡业、中国黄金、兴业矿业、宁波富邦、北方稀土、江西铜业等近20只个股一度跌停。
在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机构抱团已然松动,资金逐步向中小市值股转移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关注顺周期和低估值目标几乎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共识。
中小盘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展开
“今年的回报率不如去年乐观。”一位华南私募股权投资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春节以来市场持续波动,机构明显松动,估值较高的“核心资产”被多家机构减持。2月22日市场波动加剧,白酒指数大跌6.61%,医药生物指数和新能源指数分别下跌4.11%和2.35%,家电、食品饮料、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板块领跌。前期集中资本的,出现了回调。
“我们观察了中美10年期债券利差的指标,发现中美利差长期与外资股估值正相关。1月份,我们注意到中美之间的传播已经逐渐缩小。不过,这些持有股票的估值仍在上升,所以我们当时的结论是,持有股票的趋势不会持续太久。”轩辕投资投资总监杨霞表示。
它进一步补充道:“春节期间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但股价大幅下跌。比如第一季度白酒销量很好,这些标的的EPS都没有任何问题。主要问题是高估值、业绩和估值。匹配和性价比都有问题。”
然而,市场仍然不确定该组织是否会崩溃。
石椿资本业务合伙人、机构抱团虽然出现松动但不会轻易瓦解,板块之间轮动会加剧,抱团也将会持续,抱团的板块也难免发生变化,但依旧会集中在盈利确定性更强的行业优质龙头公司。,证券投资部负责人杨如意指出。
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殷悦也指出,“集团市场的终结与经济走弱、流动性趋紧密切相关”,但“从基本面、政策和流动性来看,集团市场尚未崩盘。基础。”
在殷悦看来,中短期资金的高低切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市场对于高位股上方是否还有空间的疑虑,资金有望从高股转而流向估值相对较低的超跌绩优股,随着增量资金的注入,中小盘的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展开。不过,从市场流向来看,资金已经出现明显偏好转变。2月22日,北向资金午后从买入急转至净卖出,早盘一度净买入逾21亿元,但截至收盘,北向资金净卖出却达到11.14亿元。南向资金则愈发活跃,连续三个交易日持续净买入232.86亿元。
“相对A股投资人更看好港股,大逻辑是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度慢于中国央行。我国央行已经开始实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而美联储还在继续放水。由于港股的流动性定价是全球定价,而A股的流动性定价由央行决定的,所以A股会比港股率先进入边际流动性收紧的环境,而港股此前没有明显上涨,当前估值(相对)合理。”杨夏指出。
不过,放眼港股走势,亦分化明显,存在抱团迹象的科技板块亦遭受重挫,其中恒生科技指数暴跌5.53%,美团、小米均跌超5%,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分别跌3.71%、2.49%、3.8%。
年报预示投资风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眼下不少机构人士都已进行调仓,部分新增基金也不再去“高攀股”上继续建仓,而是选择中小股票中估值与业绩匹配、更具有性价比的方向投资。
事实上,从当前市场表现上不难看出资金流向。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有色、化工、能源等板块均持续走强,申万钢铁、有色金属、采掘指数分别上涨6.02%、4.70%、3.03%。其中中小市值的周期股成为领涨主力军,紫金矿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中国铝业、山东海化、金牛化工、中盐化工、沈阳化工等纷纷涨停。
而从当前业绩上看,上述涨停企业2020年年报表现均较为优异。
“其实,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或许可以淡化市场风格,还是以基本面和估值去考虑当下的配置,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顺周期板块的机会凸显,并且经济结构性改善比总体改善更确定更持续,海外供需共振或将益于有色机械化工等板块的表现;另一方面,会关注一些较高的景气度有助于消化静态高估值的成长板块。整体来看,有长逻辑、短期景气又向上的行业中的优质公司有望持续发力。”淳石资本业务合伙人兼证券投资部负责人杨如意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反映上市公司价值的“档案”,年度报告成为不少投资者挖掘“低价值洼地”的风向标。
截至目前,已有2418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而不少业绩超预期的中小市值企业,成为机构追捧的对象。根据wind数据统计,已发布预告的企业中,业绩预增的上市公司合计1049家,扭亏企业295家,业绩预喜企业占比高达55.58%。化工、有色、畜牧等前期超跌的个股在年报“反弹后”随即迎来股价飙涨。
较为典型的如江苏索普,1月下旬,公司在年报预告中预计业绩将扭亏,2020年度实现净利润约23000万元~26000万元,增长4180.0603%~4712.2421%,原因包括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社会复工复产率稳步上升,公司主要产品醋酸的价格逐步回升,特别是进入四季度,醋酸价格涨幅较大,公司业绩大幅上升。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下跌12.48%的江苏索普股价在2021年绝地反击,截至2月22日年内涨幅已达到83.04%。
这并非个例,根据中金公司预测,受益于国际工业金属、原油价格回升的部分强周期领域,预计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2020年第四季度业绩同比增长将分别达到535%、39%和171%。
“中长期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中小票都会涨,这其中要有EPS边际扩张、且估值合理的标的才有持续上涨的动力。目前来看,(符合这一逻辑)一个是顺周期板块,另一个就是在疫情受损的公司,在疫情可控之后会明显有修复过程。”杨夏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