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阿里巴巴零食批发网 零食一手货源批发山西

专业化、品牌化,武都辣椒的路越走越宽。

天下网商记者 王诗琪

西汉《范子计然》云:川椒出武都,红好。

一千年前,蜀地的红辣椒就是甘肃陇南武都的辣椒。它的颜色是红色的,油重,香味浓郁。它是唐代的贡品,牙齿间咬着一颗大绿豆,麻味无穷。

陇南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处,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最适合种植辣椒。全国单县中,武都花椒年产量居全国第一,约4000万斤。

在渭南,一位老人正在路边晒辣椒

你可能没听说过武都的辣椒,但你吃的每一瓶老干妈都可能有。——老干妈每年使用辣椒约800吨,其中450吨来自武都。此外,周黑鸭、德庄火锅、海底捞都是武都花椒不可或缺的食材。

武都辣椒虽然好,但是卖不过去。

现在不一样了。通过互联网,它挣脱了地理的束缚,逃离大山,流向全国乃至海外。价格也从六年前的30元/斤涨到了今天的110元/斤。

陇南

2

又遇丰收年

年7月下旬,几场暴雨过后,甘肃陇南迎来晴天。山腰周围的云已经散去,堆积的山村房屋露出屋顶,都是红色的。

那是人们在晒辣椒。

山上的红色屋顶都是辣椒农晒干的辣椒

武都的大多数村庄都在山里。中午,山腰上传来一阵笑声。树荫下,十几个村妇围坐在木桌旁,吃着酸辣汤馒头。

他们是从邻近县来收辣椒的工人。每个人的拇指和食指尖都被胡椒树的油刺穿了。人多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能收60斤,半个月后能赚1000多元。

种植辣椒的农民正在采摘辣椒

武都人口60万,辣椒地面积100万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辣椒,每年的收入都指向它。

这时,第一批“六月椒”已经上市。1688上新武都花椒的批发价从每斤90元到120元不等,特级花椒甚至卖到每斤150元。

孙海平是武都区盛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如果收购价是100元/斤,椒农可以赚80元。

住在山顶上的一个种植辣椒的农民有7亩地。去年收获辣椒8900公斤,但今年产量略有下降,但预计收入可达7-8万元。

在孙海平开的盛鑫合作社的店里,新辣椒的价格在120元/袋左右,分2袋卖。短短30天,就卖出了约1万袋。

六年均

价涨3倍

过去,靠着花椒致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3年,武都花椒的市场均价只有30多元/斤,


“陇中苦瘠甲天下”,多年来,陇南是甘肃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八县一区全为扶贫重点县。


而武都的穷,连隔壁的成县人都敢嘲笑:武都那山,光秃秃的,除了花椒还能种啥?


山上的花椒树


为何花椒卖不起价?


陇南四面环山,“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二道贩子层层压价,椒农们有苦难言。


20多年前,武都当地的花椒贩子要靠骡子和马,沿着蜿蜒的盘山路,把一袋袋花椒从椒农家中运出大山。


那时,从陇南到四川成都,路上需要三天三夜。小贩们登上货车,与货厢里的花椒睡在一起,几天下来,从内而外熏成了“花椒人”。


靠着这种方法,陇南人把花椒卖到四川、陕西、山西等地的批发市场。


但人们只知四川花椒,不知武都花椒,甚至不信甘肃能产花椒。“大红袍花椒”的名字都被陕西韩城抢先注册,武都的花椒一时没了“大名”,“千年椒乡”的招牌也蒙上一层厚厚的灰。


“2014年的时候,我们在淘宝上搜‘花椒’,自动出现‘四川花椒’‘汉源花椒’‘韩城花椒’等等,就是没有武都花椒,你说伤心不伤心?”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副局长焦武民说。


他下定决心,要让“武都花椒”走出去。2014年前后,陇南开始发动农村合作社开网店、做电商。


2017年,阿里亩产一千美金项目落地陇南,阿里陇南产业带正式上线。没多久,一名新加坡客商打来电话要图片和样品。他说,过去从广州批发花椒到新加坡的酒楼,现在想直接联系产地,看看价格和品质会不会更好。


这通两年前的电话录音被焦武民保存至今。


电商的发展,让武都花椒摆脱中间环节,以原产地直达需求市场,凭借好品质拉升了价格,中间利润大多进了椒农的钱包,靠花椒致富不再是梦。


2019年,预计武都花椒的市场均价为110元/斤,短短六年,均价涨了近3倍、花椒收入累计增加40多亿元。另一个数据是,武都全区的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5万降至3万。


从“瞧不起”到“积极干”

阿里巴巴1688食品生鲜行业负责人曲布一次盘点商家时,发现陇南一个小小的西南之城,居然有300多家合作社入驻1688,这令他非常震惊。“后来发现,虽然当地合作社电商水平不高,但运营积极性却非常高。”


但最初,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电商。


“我实话实说,就是为了配合政府完成任务。” 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瑞直言不讳,2014年做电商,一斤一斤地卖,一次四五十块,相比几百斤的批发差远了,“瞧不起、不想做”。


他当了甩手掌柜,把网店丢给镇上的电商专员,自己不闻不问,一丢就是一年多。


但不断有“奇怪”的电话打过来,“我在1688上看到你卖花椒了,你还卖花椒籽吗?”电话来自全国各地,连台湾的都有。


渐渐地,寇瑞开始好奇:1688是啥,难道是骗人的的?


他想起了自己的网店,试探性地问了下电商专员:咱们开的网店叫啥?


专员说:1688啊。


寇瑞这才恍然大悟。2017年,他把网店拿回来,自己做。


不止寇瑞,盛鑫合作社网店2019年被评为“全省电商扶贫优秀网店”,但3年前孙海平刚开店时,连怎么上传图片都不懂。他隔三差五就跑到镇上找电商办的人请教,从美图秀秀学到光影魔术手,79年的人,学习的劲头却不亚于“90后”。


曲布说,2016年左右,阿里巴巴协调杭州的电商服务商到甘肃陇南,对当地的服务商培训了一年,帮助他们建立起一支10余人的电商运营团队,专门对接陇南当地的农村合作社。


陇南东盛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服务商,负责人魏杰总结了一套培训的“方法论”。


首先是巡店。员工们扮演“神秘买手”,把网店从里到外细细审视,记录问题。接着是“翻译”,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解释成农民们能听懂的话。


一次,魏杰扮演买家,通过旺旺,对一家合作社网店的客服打了个招呼,结果40分钟后才得到回复。他立马截了屏,在培训时拿了出来,对该合作社的负责人现场分析:如果你是在线下开了家店,客户进店打招呼,40分钟还没人搭理,你能把东西卖出去吗?


“生意都是一样的,只是(线上)信息化、数据化而已。”魏杰说,农户们总说自己不懂电商,但做生意可都是把好手。


据不完全统计,在淘宝、天猫和1688,经营主体注册为专业合作社的商家就超过11000家。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4月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电商市场规模达867.6亿元。而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网络销售额超过630亿元。这意味着,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任务,阿里分担了超七成的份额。


武都就是这些努力脱贫者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到今年6月,武都共有1887家网店,其中245家1688店、1192家淘宝店、4家天猫店。2013年至今,武都累计电商销售总额超过43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实现电商销售额3.28亿元。2019年,武都的目标是全区脱贫摘帽。


“阿里打开了我的思想”

今年9月,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就将装修一新,寇瑞专门在一楼为他的三人电商团队留了工位,还考虑多请一个专业美工。


盛鑫合作社的网店生意蒸蒸日上,但快递公司揽货时常耽搁一两天。为此,孙海平一口气加盟了百世快递德邦物流韵达等多个物流公司,现在,不止能保证按时发货,运费成本也大大降低。


多丰合作社内,价值40万元的色选机正在工作,轰隆隆的机器声中,鲜红、暗黄的两类花椒被分拣开来,颜色越红,代表花椒品质越优。这样的标准生产线在武都共有六家。


武都花椒色选机


老干妈、周黑鸭这样的大厂对花椒品质要求严苛,花椒不能掺杂一丁点枝干或杂质,验货时他们还会拿着色谱表来测颜色是否达标。过去,武都人得把货拉到甘肃天水和成都才能分拣,现在,武都已经具备独立向大型厂家供货的能力。


专业化、品牌化,武都花椒的路越走越宽。


7月2日,曲布通过视频直播,对当地商家进行了一轮培训。20天后,陇南一年一度的花椒节,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活动,1688上,陇南地区商家的交易同比去年增长300%。“说明大家今年在电商运营上又提升了一大步。”


寇瑞参加了曲布组织的培训,记住了两个字“霸屏”——通过线上运营,提高曝光度,把花椒的潜在客户都“拉”到店里。“让全世界都能看到”。


怎么让人记住自家的花椒?寇瑞想,只有品牌。早在2012年,他就注册了“陇祥”的商标,企图进行推广,但一无目标客群、二无渠道,商标就被束之高阁,直到今天重见天日。


培训一回来,寇瑞就找人设计、印制了一批包装盒。左上角除“武都花椒”的中国地理标志外,“陇祥”品牌的字样分外显眼。这个商标下,不同的花椒规格和品质,40g、100g、250g,针对不同消费群体。


精细包装的武都花椒


寇瑞有些激动:这是我7年前就想做却没想明白怎么做的事,阿里把我的思想打开了。


编辑 杜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