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学点什么手艺好呢女人 女生学什么技术好创业

方弘(右三)向工厂工人展示产品。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了18年才走出这座山,决定回来,才几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扎根已经七年了。”这是安徽省岳西县乡长镇返乡青年企业家方弘的真实经历。

常年穿着休闲装扎着马尾辫的方弘不喜欢化妆,而是在手工艺的“装扮”上精益求精。

方弘回乡创业的乡昌镇,不仅有柳条,还有茶枝、桑枝、瓜蒌藤、稻草等农作物,将这些原材料变成精美的工艺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利用好家乡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你的创业梦想,还可以帮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方弘说。

从大城市的教师到山区的泥瓦匠

方弘主修商务英语,毕业后在上海一所国际学校教英语。2013年,她去广州出差,恰逢第114届广交会。出于好奇,方弘进来参观。她发现木制工艺品在世界上有着广阔的市场,从橱柜、家具到垃圾桶、花篮,精致实用。方弘还发现,这些手工艺品大多由柳条和藤条制成,她的家族祖先是泥瓦匠。从小就看着长辈们编筐编筐农具,她说:“这材料太简单了,我老家的原料比这丰富多了。”

2014年初,方弘回到家乡创办了安徽红方工艺品有限公司,因为创业的艰辛,方弘的记忆特别深刻。“哪些原材料数量大,哪些类型适合织造,如何实现差异化?如何控制烘干脱脂的温度和温度?这些都必须考虑进去。”她承认原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打磨是最重要也是最大的难点。

为了找到最独特合适的原料,方弘翻山越岭,请教森林专家,亲手收集实验品。最后她发现山苍子韧性好,是编织工艺品的好材料。合欢的心脏呈深棕色,可作为工艺品装饰。

“在我眼里,稻草、茭白、泡桐、玉米包衣等。都是稀有的原材料。”方弘发现,每年在祥昌镇,新的森林抚育、茶桑修剪、残枝败叶、枯枝败叶、腐烂的杂草都能变废为宝。

创业之初,她跟随有20多年经验的老木匠、泥瓦匠学习技术,学习他们的坚韧,把年轻人的想法和思维传递给他们,分解产品技术,互相“磨合”。

她请来了安徽省阜阳市的柳编老师傅,从设计和用料到原料的脱脂、制作、风干,陪老师傅一点一点打磨。

在国际市场上,每一笔订单都来之不易

成品手工艺品完成后,我们应该考虑如何销售。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后,她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手工艺品在海外更受欢迎,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方弘立刻想到了广交会这个平台。

“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我带了100多件产品去广州。头三天没人来打听。”方弘当时很着急,于是主动询问参加发布会的外国客商,才知道她的产品款式在国外已经“过时”了。经过一番交谈,商家说:“如果你们公司能在我们的网站上做产品,并且能保证质量,下一季就会给你下订单。”

于是,方弘带着她的设计团队按照图纸进行了取样,在40多天的时间里,经过13次修改,她终于拿到了那家公司的订单。

赚到第一壶金,又让方弘逐渐摸清了一整套出口流程。她研究了解产品渠道和消费者需求,组建设计销售团队,根据国外市场需求引入时尚设计理念。

2014年秋天,她又赢得了247万美元的订单。

虽然手工艺品的对外贸易越来越大

木制手工艺品最怕雨、霉、虫。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脱脂等加工工序是严格要求的。另外,国际贸易路途遥远,时间长,不可控因素多,容易出现手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有一次,由于容器顶部的洞,它漏了雨

,导致一箱产品大部分发霉发潮,运到德国时,已不能销售。“为了把货补上,我们所有人吃住在厂30多天,终于把货重新补齐。”这也给方红上了一课。她汲取经验教训,严把质量关,对于工艺品的选择、脱脂、晒干等工序严格要求,全面监控、检查。


近年来,方红团队已研发出近3000款不同风格的草编、竹、木、藤类等产品系列,销往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业蒸蒸日上,她始终挂念家乡


“我创业后始终难忘家乡,是社会和家乡帮助了我,回馈家乡是应尽的本分。”近年来,方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遗余力地协助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公司采取“扶贫工厂+居家就业示范基地”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生产工具、原材料,将订单分散到农户家中,统一组织培训和生产标准,由农户代加工。县里也向企业下发用工补助和资金补贴。


随着公司规模扩大,方红也不断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每年6月到8月的农闲,也是红方工艺品有限公司最忙碌的时候。


“要让贫困乡亲们活出自己的价值,凭手艺吃饭。”方红介绍,自2014年以来,公司从大别山区农民处收购茶枝、桑枝、玉米、茭白、瓜蒌、瓜果等原材料,并雇佣留守妇女、贫困人口、残疾人士等600余人,每户年均增收两万元左右。同时,公司组织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培训班,帮助更多人熟练掌握技能。“很多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可以照顾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了,家庭矛盾少了。”方红说。


谈到未来发展,方红表示,公司开始瞄准国内市场。“最近一直忙内销,白天跑市场,晚上聊订单。只要能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一切辛苦都值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汪涛)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