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正在加快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
据彭博社1月13日报道,随着中国继续开放金融市场,高盛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扩充一倍中国员工至600人。,摩根大通、总部位于瑞士苏黎士的瑞银集团和野村控股都有类似的扩招和新增业务计划。
图片来源:卡通创意
金融业加快开放步伐
2017年底,中国宣布放宽金融业外资持股比例的计划。2018年7月,金融业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允许外资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A类主承销牌照,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限制时间提前至2020年。
2019年10月,证监会正式明确取消外资股比的时间节点。2020年1月1日、4月1日、12月1日起,取消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据知情人士透露,将中国员工扩充至600人只是高盛五年计划的一部分。目前,高盛已向证监会申请,将高盛高华(合资证券公司)股比从33%提升至51%,如果进展顺利,高盛将在年底实现完全控股。
2018年,高盛凭借少数股盈利6900万元。如果高盛实现完全控制,这个数字将是现在的三倍。
此外,高盛还将增加在中国的投资银行、私人财富管理、商业银行等业务。本集团认为,资本市场加速改革将推动股票和债券市场以及并购的增长。
高盛亚太区业务(不包括日本)联席总裁托德利兰(Todd Leland)表示,人才招聘竞争将非常激烈。“我们所有外资企业都希望能够达到100%(的持股比例),因此人才争夺战非常重要。能否竞争并找到合适人选,将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
利兰认为,高盛在中国的扩张将部分受到资产管理业务爆发式增长的推动。目前,中国居民拥有约90万亿元人民币(13万亿美元)的可投资资产。随着占主导地位的担保融资逐渐被淘汰,客户将寻求现金和房地产以外的资产来实现多元化投资。
外资行争相在华“扩容”
与此同时,高盛的同行也没有闲着。据彭博社1月10日消息,摩根大通已将其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办公面积,从1.5万平方米扩大至2万平方米。而且最近几个月,摩根大通一直在招聘更多员工。
此外,摩根大通期货近期已向监管部门申请变更控股股东。目前,深圳市迈兰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摩根大通期货50%的股份,摩根大通49%的股份,江苏威望创投1%的股份。如果摩根大通成为摩根大通期货新的控股股东,那么国内将迎来首家外资控股期货公司。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该公司致力于将“所有力量”带到中国。
在日本最大投资银行野村证券也将其在上海中心的办公空间扩大一倍至5000平方米,并计划到2023年将中国当地员工扩充至500人,以扩张投资银行业务。,该公司还在初步建立一个业务部门,为中国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
世邦魏理仕集团数据显示,2019年底,上海写字楼空置率飙升至19.4%,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世邦魏理仕集团(CB Richard Ellis Group)华东研究主管颜路表示,“外资金融机构的新办公(需求)将在今年刺激上海写字楼租赁市场,并有助于缓解空置率。”
此外,瑞银集团也计划在未来三四年将投资银行的员工数翻一番。2019年,瑞银成为中国监管部门批准的第一家持股比例增至51%的外资银行。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规模约45万亿美元,根据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外资金融机构在岸资产可能投资7万至8万亿人民币。有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仅商业银行和证券业的年利润就将高达90亿美元。
(国际金融报记者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