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提醒学生家长警惕2021年高校录取过程中的各种欺诈和违规招生活动,并列出了6类骗局。
目前招生诈骗的主要特点是:犯罪分子或中介谎称有内部关系,对考生和家长作出“交钱会低分高记录”等虚假承诺,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低分高记录的运气,以及被骗后因面子不愿公开举报,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一、“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进行诈骗
非法人或中介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高校招生不同学历教育的区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区别,用自考班、网络教育班等录取通知书欺骗考生和家长。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提醒,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它们有着不同的政策和特点,不能与普通高考混为一谈。
二、“伪造虚假招生信息”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或中介机构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教育单位招生,甚至恶意模仿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公开录取名单,伪造省级招生名册和高校录取通知书。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提醒,法定招生院校名单公布在教育部(www.moe.gov.cn)网站和“阳光高考”网站(http://www . Sina.com/)上,其他学校不具备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资格。
http://gaokao.chsi.com.cn
不法分子和中介机构打着招生机构“朋友”、“校友”、“合作伙伴”的幌子,谎称可以用钱兑换“内部指标”、“积分指标”、“计划外指标”,以此降低分数,录取未达标考生。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表示,已汇总重庆市高校招生计划,并通过《计划汇编》向社会公布。考生只有成绩达到录取批次和相应院校的分数要求,才能被院校录取。
按照教育部规定,安排跨省招生的本科院校可在国家批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内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整全国统考线上生源不平衡的问题。但高校预留计划加入重庆时,会严格按照分数和志愿者提交,从高到低。
三、“鼓吹有内部关系”进行诈骗
非法人或中介向考生和家长宣传“自主招生”,意思是“免费招生”。只要付了钱,就可以随意突破文化成果的要求。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提醒教育部,严禁招生院校未经省级招生部门同意录取考生。特殊类型招生合格考生名单已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招生高校网站公示,未公示者不得录取。
四、“走特殊类型招生捷径”进行诈骗
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能拿到某大学的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然叫价并收取所谓的“定向费”骗取家长钱财。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表示,重庆市部分高校定向招生计划已向社会公布,其招生办法严格按照教育部和重庆市的规定执行,不收取任何费用。
五、凭借“定向招生”进行诈骗
明明属于正常的立案和录取,罪犯却说自己走后门,向考生家长索要学分并趁机索要钱财
重庆教育考试院强调,在高校招生中,任何人都不能“用钱买分数”。考生和家长要注意区分不同的学历教育类别。最后,一定要警惕“预科生”的陷阱。高校“预科班”招生还必须经过重庆教育考试院的录取考试,重庆只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央视记者严亮)
(编辑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