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四十多岁了,看到了人性,看到了人心,看到了自己。
过了很多年,我突然发现身边的人好像都取代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生意”,无论是在体制内工作,还是自己创业,都已经稳定下来,工资也不是很多,但也足够养家糊口。
如果你四十岁了,你还在担心明天去哪里挣生活费。不仅你担心,就连你的亲戚朋友也会一次又一次地叹气。
人到了40岁,却一事无成。也许他们在以下几件事上失败了。聪明的人学会与时间赛跑,把时间花在该花的地方,学会与懒惰竞争,开始努力工作,这样当他们进入老年时,就能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
01
没有习得一技之长,没有安身立命的本领。
想要立足社会,就必须有一技之长。
小时候父母给我们的教育是:“不会读书就回家种地。”当我们七八岁第一次在地里干活时,耕作的艰苦可能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恐惧。
脸对着黄土,背对着天空,汗流浃背,只能靠天气吃饭。这么辛苦的工作,这么微薄的收入,很多农村的小孩子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读书才能跳出农家大门。
所以,很多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即使考上了一所孤独的中学,也在争着读书,为的就是能得到一个“铁饭碗”,从此改变命运。
同时,也有很多初中毕业生考不上中学或高中,要么跟着打工大军去南方大城市当流水线工人,要么回家和父母一起打工。
当发现单纯靠卖苦力谋生越来越难的时候,有些人就趁着年轻学手艺,开汽车,修车,装修等等。虽然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他们最终进入了这个行业,找到了新的谋生方式。即便是跟着施工队挑砖,只要足够细心,也逐渐成为了砌墙高手,慢慢能够组建施工队。
然而,有些人既不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也不能通过学习手艺来改变命运。东方总是锤子,西方总是木棍。如果你觉得累了,没钱赚,你就会辞职。
当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在自己身上时,我意识到能做的低门槛工作太少了。
02
把时间浪费在玩乐上,没有选准“人生的赛道”。
人们常说:“人总要苦一阵子,才不会苦一辈子。”
对于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农村的孩子大多都受过苦。因为当时很多人都有两三个兄弟姐妹,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从懂事起,每个人都要一起分担家务,帮父母挣学费。
我意识到在很小的时候就当家有多难。之后,我会更加懂得珍惜。
然而,有些人利用当时家里的好条件,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你想不想努力并不重要。你习惯了靠父母赚钱,过早的享受生活。
比如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小吴,家里是个正儿八经的孩子。他的父母开着一辆大卡车,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他是当时班上最时髦的人。他是一辆山地车,一个随身听,名牌运动鞋和衣服。看到他让大家看到了山外的世界。
初中毕业后,小武应征入伍。没多久,听说他是逃兵,被列入黑名单。因为他实在吃不下当兵的苦,别说训练有多辛苦。在家里,他甚至不洗衣服,所以他不能照顾自己。
="font-size:15px;">虽然家人和朋友为此头痛不已,可小武却依旧每天玩得开心,不是去打牌,就是去打游戏。一晃到了要成家的年纪,还好靠着他长得帅,爸爸妈妈还能赚钱,同村的一个女孩嫁给了他。可如今,已经身为人父的小武,却成为了大家都嫌弃的对象,没有人愿意和他打牌了,因为没钱,妻子带着孩子长期住在娘家,恨铁不成钢;父母已经老去,如果生病住院,小武连医药费都掏不出来。他终于要自己去谋生了,可做什么似乎都做不长久。

03
总是和烂人烂事纠缠,没有活出自己。
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一提起别人的事,总是特别来劲,张家长李家短,记得尤为清楚。
在工作中,明明可以拼才华,却把这最重要的一项放到边上,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一旦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了,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了,才想起要为自己“讨个说法”。
我的同事何姐就是这样一个拎不清的人。她入职已经二十多年了,是个妥妥的业务能手,什么疑难问题到了她这里,都不个事。按理说,不管是看业绩,还是论资排辈,她早就升职加薪了。
可偏偏,她还是和刚入职的新同事一起搭档,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繁琐的活,还时常要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刁难。
原因就在于,何姐最爱和烂人烂事纠缠。一件事情,她觉得不应该这么处理,有人动用了“潜规则”,她总是不给任何人面子,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常常让别人下不来台。原本她占着理,到头来,却成为最不讲理的那个人,同事们排挤她,领导也不待见她。

人到四十,如果还一无所成,真的要警醒自己了。
给过去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学会与之彻底告别。就算是一切归零,也要有卧薪尝胆的意志,和东山再起的决心,努力让自己掌握一技之长,学会做人,学会处世,担起家庭和婚姻的责任,这样,才不会再五十岁的时候,依旧如当下一样迷茫无措。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