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财务分析就头疼。老板看不懂辛苦的分析报告,业务部门也用不上。
想一想,你的财务分析还停留在分析数字的层面吗?
要知道,只是表面上的数字,你往往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喜欢在报表里堆砌各种图表,所以看的人都很累,报表没有实用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做一份老板能看懂,能在业务中运用的财务分析报告呢?
首先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分析目标,这样才能切中要害。
比如股东关注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债权人关注偿债能力。根据各自关注的问题逐一分析财务指标,对每个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指标增减背后的原因。横向数据对比,可以参考同行业的研究报告和竞争对手的财务报告。
其次,财务分析必须立足业务,从财务来,到业务去,再留在财务到现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积累消化案例,才能看得更透彻。
从不同层面了解业务情况,简单列举一些:
从宏观角度来看,行业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上升、下降还是稳定状态?公司在行业内是什么水平?
ype: decimal;" class=" list-paddingleft-2">从中观来看,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经营情况如何?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为了匹配业务增长,公司需要投入什么,是否具备投入所需的资源?
从微观来看,业务流程涉及什么环节,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参与者角色及业务指标是什么?
附上一张财务尽职调查分析体系图:
我们一起来看下做财务分析的思路。
阅读公司财报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报是做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做财报分析时,不建议大家一上来就去找别人的分析报告、找新闻,查阅资料当然没错,但是更好的做法是先阅读公司财报,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再去查阅资料就更有针对性。
此外,读财报不是说让你只去读三张表,往往报表附注部分能给你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以乐视网为例,在附注中找到【收入确认】,就能发现乐视网在夸大营收。
乐视网每销售一台超级电视,都绑定了24个月的会员费980元。这笔钱的性质是预付款,也就是提供一段时间的服务,才能把相应的金额确认为收入。
所以,正常情况下,2014年元旦销售的会员费到年末可确认490元应收,2015年末才能全部确认。
但是在编制2014年财报时,乐视却将全年销售的150万台超级电视绑定的15.3亿会员费全部确认为营收,粗略推算夸大了11.5亿元。
所以,阅读财务报表附注,能让我们从更细的角度看到企业经营的变化,帮我们躲开不少陷阱。
计算公司财务指标
公司的基本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分析时要根据分析目的与报告对象,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计算,不必面面俱到。
其中,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营运能力常用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盈利能力常用的指标有: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
成长能力常用的指标有:资本积累率、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的时候,要与公司往期相同指标对比,还要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行业均值进行对比,这样才能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究竟如何。
分析财务指标变动原因
做财报分析,单纯计算指标没太大意义,你能算的别人也能算,分析指标增减变动背后的原因才是目的。
但是分析变动原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需要查阅大量行业资料、公司资料,对行业特点、公司经营有了深刻了解后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分析财务指标变动原因的时候,落脚点都追溯到了公司经营上的战略、特点、改变。所以,做财务分析,只会财务知识是没用的,还要对公司、对行业有较深的了解。
结合具体情况给出可行性建议
财务人员要具备全局观意识,分析完数据,应该根据结论与分析目的,给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管理者决策企业未来的业务实施。
做好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份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更能让你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