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饺子让她做了一篇大文章。她把一家饺子馆发展成为陕西省的知名企业。她诚实守信,善待员工,树立了守法经营的好榜样。黄秀英:Xi餐饮业的一面旗帜。
1960年出生的黄秀英,辛辛苦苦干了30年,把只有一个门面的饺子馆发展成了陕西省知名企业Xi安皮堡餐饮有限公司。她独创的皮泡饺子被评为“Xi安珍贵小吃”,她也成为当地餐饮界的一面旗帜,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经过30年的努力,她赢得了许多响亮的头衔,也获得了财富和荣誉。但是,她依然保持着简单创业者的初心:找准方向,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回馈社会。
艰苦创业不服输
黄秀英家在Xi长安区樊村乡南畈村,家境贫寒。创业之初,她所拥有的只是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坚韧。
1986年,在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力下,黄秀英和丈夫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他们在长安区西街卖带货架的中国汉堡。他们有了一点积蓄后,就在街上租了一个门面卖零食。赶上鸡热后,她头一热,关了小吃店,和别人一起加工鸡笼。没想到辛苦四个月,亏了1000多元。合伙人走了,鸡舍的价格降低了,货款也难收了.看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黄秀英反思,这几年的创业之路——不能盲目跟风,要盯紧市场,选准自己的强项。
经过深思熟虑和坚持不懈,黄秀英决定从他最擅长的“包饺子”开始。她跑遍了Xi安,逛了几十家名店,请教了几百位名厨,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独特的薄皮饺子。1989年5月,她借了5000元开了一家皮薄的饺子馆。
皮薄在当地人口中意味着小气和吝啬。饺子馆为什么要叫这样的名字?黄秀英想用这个名字来突出幽默,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并展示薄皮的特点。消费者真的买账了,饺子馆生意红火。两年后,黄秀英扩大了门店。
1999年,从南方留学回来的黄秀英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放弃了饺子馆的黄金地段,选择了另一个地点开酒店。第二年,皮堡村风味园正式开业,营业面积扩大到500平方米,新增员工40多人。今年,皮薄的饺子被Xi市消费者协会授予“Xi安珍贵小吃”称号。
诚信经营好榜样
20多年来,黄秀英的薄皮在饺子中一直很受欢迎。她成功的秘诀是坚持自己的正直和良心。对薄皮、鲜肉、清洁度的严格要求从未改变。即使她刚开业两个月,也不会降低成本。非典期间,大量餐馆关门,但她不想让员工失业,也不想让老顾客吃饺子。即使损失了4万元,她还是“傻乎乎地坚持着”。
她把顾客当成亲人,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有一次,她发现一个年轻的顾客在店里喝酒,眼神凶狠,就上前说话。当他得知自己酗酒并敢于报复时,黄秀英恳切地劝他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她待人真诚,归还了10万元现金和店内丢失的30多件贵重物品。1993年8月的一天中午,黄秀英在商店里捡到了一个包。他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整捆整捆的现金,共计5.8万元,相当于当时店里两年的净收入。按说店里人来人往,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拿包,但黄秀英认为,不义之财,就算是金山也拿不到。一个小时后,当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中年男子匆忙来到门口寻找自己的包包时,她询问了一下情况,立即将包包还给了失主,并婉言谢绝了奖励。黄秀英还为员工设立了一个奖项,以推广募捐的良好风尚。
她把员工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积极帮助员工解决看病、孩子上学等困难。大多数农村婴儿出生贫困,在城市工作,所以没有人可以依靠他们。然而,在Xi安体宝餐饮有限公司,黄秀英是他们的肩膀依靠。一个著名的员工,他的父母在一天之内去世了,他太年轻了,以至于他不知所措。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处理他的事务,并为他建立了木厂。现在,这个小老板成了企业家。
慈善事业有心人
想做好企业,首先要做好人。20多年来,黄秀英在一步步发展饺子店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黄秀英曾说:“我出生在农家,深知贫穷的滋味。为了让社会不那么穷,更富裕,我会开更多的店,安置更多的人,为国家多交税,培养更多的小老板!”
当黄秀英变得富有时,她从不忘记她的父母。2011年,她抓住“大绿Xi安”的机遇,在袁尚少陵上建起了一个100亩的苗圃,不仅让公司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轨道,也带动了乡亲们发展多元化业务。
/>她还积极参加建校、修路、扶贫、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户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抗洪救灾等救助活动,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捐款捐物20多万元。
黄秀英的突出业绩和贡献,受到社会的赞扬、政府的肯定。她先后被推选为西安市长安区政协委员,省、市个协常务委员,先后被评选为西安市长安区首届十杰青年、西安市创业女性十大明星、西安市三八红旗手、陕西省百名优秀创业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三秦杰出女性。
“秀英,你日复一日地忙碌,没时间享受,一天的兴奋点不过是店里多赚几千元钱,有啥意思?”对于好友的疑问,黄秀英回答说:“有的人一生打几十口井,却打不出水,而有的人只打一口井,哪怕十几年也要打出水。我就是后者。创业的过程虽然艰辛寂寞,但我从中体会到了无尽的快乐!”
白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