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数据库中间件ShardingSphere团队成员组建的商业公司SphereEx宣布,近期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楚信资本牵头。
公司CEO创始人肖恩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团队建设、软件产品化和品牌运营,以提升开源产品线的市场运营,提高产品知名度。
雷了解到,SphereEx公司是由ShardingSphere主席肖恩和核心成员潘娟共同创立的。创始团队来自Apache顶级项目、知名互联网公司和知名基础设施软件提供商的核心成员。
由其开发的分布式中间件ShardingSphere诞生于2016年。经过五年的发展,ShardingSphere在Github吸引了超过13K位明星的关注,贡献者近200人,成为该领域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ShardingSphere是什么?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挖掘和使用的数据越来越多,因此衍生的数据使用场景也更加多样化。从数据使用的广度、深度和模式来看,数据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数据规模巨大,从1gb和1tb到PB不等。传统的单一数据库难以承载,所以分布式产品大行其道;
数据场景多样,很难通过一两个平台承载所有数据需求;但是,当企业选择更多的平台时,不仅会带来更多的成本投入,还会给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开发、数据安全等诸多方面带来极大的挑战和不便;
架构代代相传,经历了从单体到集群、从集中式到分布式、从本地部署到云部署的道路。但是,建筑的演变并不是一种替代关系,新的建筑并不能完全取代原有的建筑。因此,各种架构的产品同时存在于企业中,给企业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统一架构是必然的选择,但远没有说的那么容易;
技术发展很快。从发展、成本、安全、自主等需求出发,基础设施升级正在加速,但也面临着“跑车换轮胎”的经典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如何将底层数据基础设施平台与上层数据应用解耦,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痛点。SphereEx倡导的数据库加和数据库网格的概念旨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遵循这一思路的ShardingSphere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开发人员并在很多企业使用,这是这一思路的初步实践。我相信,在未来,这将带来数据使用的变化。
ShardingSphere有哪些能力?
在产品层面,“ShardingSphere”做了三层可插拔内核结构,包括以事务引擎和分布式治理为主的内核层,数据分片、读写分离、数据加密和影子库等与数据库管理相关的功能层,以及基于数据库协议和SQL分析访问各种数据库的生态层。
目前,“ShardingSphere”已经可以访问Oracle、MySQL、PostgreSQL、SQLServer等各类数据库。开发团队计划通过异构数据的网关模式进行一系列数据库管理操作,如数据流和质量分析、数据安全、权限控制和分流,而不影响数据库本身的能力和特性。
随着Database Plus的推出,“SphereEx”将标准产品、定制服务、生态支持三种模式打包成产品,从自主可控的Hosting、定制化的OpenCore、支持数据可视化和交易的Database Mesh等几个方向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商业打包输出。
ShardingSphere产品架构
用户级别,自201年以来
6 年产品推出之后,「ShardingSphere」在 Github 上获得了超过 13000 star,4000 fork,目前已经有了 200 多位 Contributor,以及 160 多个模块。经过 5 年的用户运营,「ShardingSphere」根据互联网、金融、快递、电信等具体行业方向对用户进行划分,京东、百度、携程、腾讯音乐、闪送、中通快递、中国电信等巨头企业都已经在使用「ShardingSphere」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及优化。合作伙伴方面,「ShardingSphere」和京东、中国电信翼支付等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探索。张亮表示,「ShardingSphere」需要更多的用户来帮助在数据层面去做增量应用、并提供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核心需求,基于活跃社区的需求、反馈及迭代.
商业化层面,张亮坦言目前商业化对于「ShardingSphere」还为时过早,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去巩固建设好社区以及用户的生态,探索商业化的可能以及路径。
国产开源软件成风潮
日前,据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报道,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平均每个程序都要依赖 150 个开源组件。最早的开源软件兴起于国外,目前全球一百余个开源相关基金会绝大多数注册在美国。
最近开源软件供应链“卡脖子”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已经给国内的软件产业敲响了警钟。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大建也肯定了开源的价值:“开源已经是我们整个信息技术开发领域的主战场。”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开源软件的开发应用正在成为一种新风潮。华为的 MindSpore、腾讯的 Angel、百度的飞桨,都正在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世界上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 的开发者数量增长迅速,目前仅次于美国,数量位居第二,在过去的 12 个月,中国开发者数量增长 37%,增长速度为全球最快。
雷锋网了解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也已经启动了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就是为关键设备和系统提供高质量、低风险的开源软件供应链,打破国外 IT 巨头的行业价值链垄断。(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