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1万以下小额创业项目 西安创业群

今天的大Xi

它不仅仅是一座可以被看见和看到的历史城市

它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可以预见未来的现代化城市

趁年轻来Xi安创业吧!

前几天

《“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正式发布

到2021年, 《“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 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将形成覆盖全市、充满活力、特色鲜明、服务高效、享誉全国的创业生态环境。

具体来看……

重点打造一批校园、校区、园区、街区、社区功能型创业载体,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加速器”孵化接力体系。中创航母数量超过500艘,航母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聚集以高校、院所、军工、企业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创业群体。每年新增小微企业6万多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

风险投资和融资活跃。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规模已超百亿元,推出债务融资品种50余个,涉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计超百亿元;

创业创新要素高度集中,服务网络体系健全完善,聚集了100多万创业人才、200多个创业社区、1000多家创业服务机构;形成崇尚创新、积极进取、持之以恒、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让“创业Xi安”成为享誉全国的城市品牌。

创业创新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

根据《“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

该市设立了一个30亿袁熙风险投资种子基金

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设立投资基金

联合高校和龙头企业设立内部创业基金

30亿元风险投资种子基金

在设立30亿袁熙安创投种子基金的同时,我市将建立引导基金投资、收益、风险的不对称机制,将基金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30%,收益适当转移。

辅导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其在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区域证券交易中心上市、融资、交易。加快基金小镇建设,引进北上广深等知名创投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实现集群发展。

本市还将加强现有金融资产、股权和技术交易平台等创新金融要素交易机构的服务,推动

高校院所构建涵盖科技成果“发现、筛选、撮合、投入和过程管控”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 拓展科技金融服务功能,探索创业企业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为创业创新提供全链条、“保姆式”服务。鼓励全周期型投资服务,支持融资顾问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按其服务创业企业数量和协助获得创业投资金额,给予补助支持。


  • 并扩大我市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加大对科技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业创新贷款等风险补偿缓释力度,提高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开发适合科技企业、创业创新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的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创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 科技企业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生逾期风险时,按照代偿金额的50%给予合作金融机构“知识产权风险补偿”,单户单笔最高500万元;科技企业贷款中涉及知识产权质押部分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贴息补助。


  • 西安伯乐奖


    • 实施西安丝路英才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区。


    • 建立人才分类标准和认定程序,给予最高500万元的配套奖补,5000万元的创业投资。强化项目聚才、社团荐才、专场招才、中介猎才等多渠道引才方式,完善多元化引才机制,设立引才“西安伯乐奖”。


    • 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聚集区”和人才大市场,将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和“一对一”服务。


    高校院所


    • 我市将逐项推进中央17项授权落地见效,支持驻市高校院所建立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和工作体系,出台和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推进新的人才分类评价、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人才、技术、成果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


    • 鼓励高校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


    • 试行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与高校导师联合招收研究生,在企业试点设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博士后创新基地。


    学生团队


    • 支持大学生团队承接企业的外包项目和学校教师的创业合作项目,最大限度留住大学生在西安创业创新。


    • 鼓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初创科技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研发、设计、市场等入企实训岗位,激发创业兴趣,丰富创业经历,发现市场需求。


    • 办好“创业创新学院”,探索建立“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业绩与学分挂钩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加大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的力度。


    • 大力鼓励和支持城乡居民利用电子商务等创新模式就业创业,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创业技能培训等。



    军工单位


    • 在航空航天、兵器、信息安全、新材料等军民两用重点技术领域,我市将推动一批民口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作为国防科技创新载体,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军民联合创新联盟。


    • 推动有条件的军工单位与高校和地方研究机构共同建设军民两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


    • 支持军工科研院所建立平台公司,鼓励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成果入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方式转化重大科技成果项目。


    • 梳理总结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经验,并在推广复制中形成政府推进改革试点的有效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


    科技人员


    • 支持高校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科技人员创业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岗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兼薪,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 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可保留身份、人事关系和基本工资福利待遇,3年内可回原单位继续工作。


    • 支持高校院所自建或与企业联合建设众创空间和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集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成果转化、孵化投资、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编辑:小布丨审核:好心情


    西安发布综合整理


    <End>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