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以往相关经验包括时间 创业怎么写相关经验

”http://www . Sina.com/做人不要太精明,很多时候真的是‘傻’人有傻福" 1982年6月2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生、CATL(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制造官、工程制造系统与R&D系统联席总裁、美国密歇根大学制造科学职称教授、机械工程专任教授吴贤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别顾问、密歇根学院名誉院长君妮作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与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见解

以下是君妮的讲话:

首先恭喜各位2021届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我们交大一贯秉承“高起点、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的传统。所以,今天取得这个来之不易的收获,一定是你的坚持,你的努力,你的勤奋。今天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毕业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

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职业生涯,想起很多故事,决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个人成长,希望能给弟弟妹妹们一些启示和借鉴。

。先做人后做事,而做事要有远大的目标,更要懂得贵在坚持,脚踏实地、一份付出才会有一份收获。二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这个‘小我’,有能力的时候要更多关心周边的集体、我们所处的这个国家和社会,去成就‘大我’,让世界因你而不同。

我在青海长大。小时候,我很调皮。我也是一个土里土气的青海高娃。众所周知,青海是比较落后的,大部分人都是简单朴素的。另外,我的奶奶和阿姨是老师,他们严格要求我们年轻时要正直诚实。这种成长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1978年,我以高分从青海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但与发达省份的学生相比,我是班上最后一名。和同学打听了入学成绩后,很失落。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继续努力。好事多磨。毕业前被交大送去公费留学。我是78级机械系唯一的幸运儿。那时,我不知道在国外做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是医生,所以去威斯康星大学留学。

我师从国际机械制造领域的大师吴贤明教授。吴教授,194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杰出校友。他在美国任教30多年,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和学者。在美国的大学里,机械制造领域的教授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孙辈。在中国,有大量的学者和院士师从于吴教授。大家都知道吴教授很严格,和他一直践行着这个理念。我们很多师兄弟都怕他,都“聪明”的避开他,所以很多人不明白我怎么能和吴教授朝夕相处近十年。经过努力,我于1987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后学位,同年跟随导师吴贤明教授来到密歇根大学。其实就是在承担吴教授大量工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不断的锻炼和成长。吴教授去世后,我的师母告诉我,“笨”人有傻福,吴教授看中我是一个善良、忠诚、脚踏实地的学生,所以愿意从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毫无保留地引导我成长。

做人要正直、厚道、忠诚、踏实。

当你进入社会,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时,你必须设定交大学生应该有的崇高目标。有目标是不够的,要懂得坚持。

中国有句话:十年磨一剑。回顾我个人的成长,也证明了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毅力

挠的精神。我从1983年到美国,一直到1993年,这十年基本上是在学习、深造和打基础。1992年底,吴贤铭教授不幸离世,突然整个研究中心的重担就落在了我这个当时才三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肩上。可想而知,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我想尽一切办法,团结一切力量,不放弃、不退却,不断努力拼搏。回想起来,我是1993年正式成为密西根大学终身教职系列的副教授,开始学术上的追求,到零三、零四年,我在美国学术领域取得的一些成就、获得的成果主要是在这十年间完成的。


一个人不管成功与否,一定要知道感恩,这一点非常重要。


从我个人的历程来讲,我非常感激培养我的祖国, 我也非常感激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是母校把我培养成一个有用之才。当然,我也非常感激我的导师吴贤铭教授。但是光感激不行, 要用实际行动去做。我从九四、九五年开始为了帮助培养我的祖国,来回中美两国之间。那时候中国的制造业非常落后,我就想方设法去帮助中国提升制造业。


1994年,我作为一个在海外从事先进制造研究的学者受邀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有幸参与到了制定国家的九五规划。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这么平常的人,能够有机会为国家学以致用,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也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我开始时是每年在太平洋上空来回飞。


2003年又有幸被邀请回来为中国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出谋划策。我觉得能够为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是对培养自己的祖国的一种值得欣慰的贡献。


之后,我又向李政道教授学习,与中国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合作发起了该基金会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美制造技术奖学金计划,我也特意命名该计划为SAM计划(既代表Sino-American Manufacturing,也是为了纪念我的导师,Sam Wu)。我在美国各个高校里寻找奖学金支持教育部选派的多名留学生。


1998年,当时交通大学机械系系主任严隽琪教授特意飞到美国密西根大学邀请我为母校做一些事情。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为交大的教学、科研和各方面的发展出谋划策,也更加频繁的往返于中美两国,同事都戏称我是“飞行教授”。


1999年起, 我和林校长开始一起在机械学院策划国际化办学的试点班,充分利用我在中美大学之间所学习和积累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来改革课程体系设计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后来试点班办得很成功,在此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决定共建交大密西根学院,并委派我为首任院长。


现在大家都知道密西根学院办得很好,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两校在2006年4月共同揭牌建立联合学院后,就要靠我这个光杆司令来创建一个学院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异常艰难!


马上九月份新生入学,我们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我和我的搭档张申生教授一方面要从头开始设计机械工程、电气和计算机工程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到处招兵买马组建队伍。我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一个门一个门的敲门去拜访想邀请到中国帮我们上课的老师,也到处去挖教授来密西根学院任职。所以这个困难大家可以想象出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交大密西根学院的成功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014年获得了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国际高等教育学会授予的国际教育创新奖。同年,为了表彰我过去二十多年来,频繁往返中美两国之间,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为中国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发展做出的贡献,我有幸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做学问要理论结合实际和坚持一丝不苟的精神。


2014年,我卸任密西根学院创院院长的职务。我向密西根大学申请了一年的学术休假, 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事情。


一是我开始在世界经济论坛担任未来制造全球委员会共同主席,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关注世界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关注他们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我觉得这给我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我能够为更多的国家,包括非洲的落后国家,为各个国家出谋划策,为他们做一些贡献, 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因我而不同。二是受广东省和浙江省政府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我分别在广东和浙江组建了两个创业团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希望把几十年来所研究的一些科研成果能转化成对社会真正有影响的技术和产品。 很令人欣慰,我创办的杭州安脉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经过了五年的努力,秉承着理论结合实际、一丝不苟的创业精神,我们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已经被中国的许多头部企业应用,包括中国中车中国核电、中国电网,中国烟草、也包括新能源事业的国际头部企业宁德时代等。当然,这过程中我也有幸结识了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他也是我们交大的杰出校友,也促成了宁德时代包括曾毓群校友本人与交大的深度合作。


去年国家推出了一个重要战略,希望在全国建设若干所未来技术学院。我又回到母校参与未来技术学院的顶层设计,为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精心策划。我想这当中又得益于我近些年在世界经济论坛以及创业路上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


所以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就像Steve Jobs曾说过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我的故事基本讲完了,回过头来看有什么启示呢?我想总结一下:一是做人不要太精明,很多时候真的是傻人有傻福。先做人后做事,而做事要有远大的目标,有了目标,更要懂得贵在坚持,脚踏实地、一份付出才会有一份收获。二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这个“小我”,有能力的时候要更多关心周边的集体、我们所处的这个国家和社会,去成就“大我”,让世界因你而不同。


1926年,30周年校庆之际,校友为母校捐建了一口自流井,取义“饮水思源”。1933年,37周年校庆时,又有学生念及母校培育之恩,在他们当年入住的执信西斋前建造了一座以校徽为中心的喷水池, 并立一石碑,上刻“饮水思源”。交大先贤对母校平凡而质朴的感恩之举,为后继而起的交大人种下了“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的善根,任凭岁月冲刷,“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永驻我们每个交大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作者:倪军


编辑:姜澎


图片: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