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基础网课答案高校邦 爱咕噜创业故事答案

《艾米咕噜》获得法国戛纳电视节全球选秀舞台冠军。(中级证书持有人为于欣)

动画《艾米咕噜》插图。

新团队动画作品《超迷你战士》海报。

艾米,一个小女孩,总是跟着她圆圆的怪物朋友咕鲁,他们一起生活在神奇的森林里。艾米善良勇敢。虽然她不会魔法,但她总是用自己的想象力帮助森林里的朋友解决各种问题。在与古鲁并肩冒险的日子里,他们获得了宝贵的友谊,一步步成长。

这是漫画《艾米咕噜》的故事,是新成立的上海左岱文化传播公司的代表作之一。于欣获得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2D动画和角色设计硕士学位。2014年,她将《艾米咕噜》核心创意带到法国戛纳电视节全球选秀舞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130多个项目的激烈竞争中,小女孩艾米和她的朋友古鲁的故事脱颖而出,赢得了冠军。

于欣的梦想逐渐变成了现实: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正在改变对中国动画片的刻板印象,从内容表达转向视觉风格,中国动画作品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了解中国的又一窗口。“里面有很浓的东方文化气质,漫画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文化传播载体。”于欣告诉本报记者。

一部动画 “打开”五彩缤纷的世界

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经典动画长片《天书奇谭》,讲述了主角蛋生从天鹅蛋变身人形,打败了与元恭一起偷天书的狐狸的故事。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一代中国人心中最好的漫画之一,奇思妙想和流动的画面之间弥漫着中国独特的审美魅力。

《天书奇谭》对辛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她看过的第一部电影,里面的世界对她小时候意义重大。“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漫画突然为我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里面的神奇、乐趣和丰富。”

童年对动画作品的热爱,在我心中播下了痴迷的种子。于欣从小就学习绘画。高中毕业后,她接触到了专业的动画艺术设计。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一家动画公司做她的第一份工作。

在海外学习工作十几年后,于欣见证了传统手绘动画向无纸化动画的转变。同时,她也意识到,国际市场对中国原创动画的印象还停留在“粗糙美感”和“技术落后”的阶段。她努力推出属于中国的高质量原创动画作品,改变国外的片面印象。

“我们专注于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内容创作,并希望创作出精美的绘本风格动画。面对中国观众,希望视觉风格时尚清新;面向国际舞台,希望观众能看到一部无论是美学还是整体技术都很高水平的中国作品。”于欣说。

扎实创作 细心打磨原创故事

创作一部优秀的动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艾米咕噜》第一季共52集,每集时长约10分钟。新团队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润色剧本。考虑到国际市场,在创作期间需要与国外编剧顾问沟通合作,让故事适合国内孩子观看,符合国外学龄前儿童的价值观。

《艾米咕噜》有一集,讲的是脾气不好的客人去别人家做客的故事。在剧本内容讨论阶段,外国编剧原本想塑造一个进门后就吹毛求疵的人物,但于欣认为这个人物不符合东方的文化习惯,对客人的行为不礼貌甚至粗鲁。“中国人在情感和情感表达上往往更加克制和克制。即使他们在主人家里做客时不开心,他们也很少把这种“不开心”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上。我们也不想对孩子表现出这样不礼貌的性格,所以需要弱化。”她说。

在变化了的故事中,挑剔的客人最终学会了接受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完美,也学会了欣赏主人热情大方地对待自己的简单友谊。

回国创业十几年

年,在于新眼中,国内动画市场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飞跃。“中国观众也有了更多选择,他们对于国产动画的信心更足,不再是只关注欧美、日韩等地的作品。”于新说。


“《艾米咕噜》创作之初,我们也考虑过面向学龄前儿童是创作一部个性化的作品还是创作一部偏向知识性的作品。我们更希望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将想要传达的内容融入这些小故事里,从而实现孩子的情感启蒙、创作力启蒙,让他们更有勇气,也学会如何更好与他人相处,如何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于新说,孩子在看得懂的时候,会会心一笑;当看不太明白的时候,至少会觉得很有趣。创作团队希望孩子们在温暖治愈的氛围里,能够收获更多元化看待世界的力量。


自我突破 作品闪耀国际舞台


“左袋”,象征着中式服饰左上方靠近心房的那个“口袋”。这是“左袋文化”名字的创意来源,于新团队相信,用心、用爱才能奉献给观众真诚的作品。


动画作品制作周期漫长,考验的是团队的毅力、信心与匠心。于新经历过每一个创业者都曾面对的麻烦:缺资金、少设备、到处找场地。除此之外,还要突破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瓶颈。


“动画作品需要团队协作,需要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哪怕今天有了一部成功的作品,也不代表下一部作品就一定能成功。创作人需要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敲碎’今天的自己,明天再重新创作,重新树立全新的内核,不断‘重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收获与沉淀的过程。”于新说。


留学经历和海外视野,让于新创立的左袋文化在成立之初就带有国际化基因,她希望团队的作品能够“聚焦国内,放眼全球”,既让国内观众喜欢、接受,也能让国外观众眼前一亮。让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开花结果”,是于新团队的夙愿。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不一定仅是熊猫、孙悟空、吃饺子、穿着汉服的人物提着灯笼等等这些片段,中国文化其实能覆盖和渗透到许许多多方面:中国家庭的样子、长辈与晚辈的相处模式、师生同学间的关系……这些都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讲出很多中国故事的。”于新说。


如今,于新团队的动画作品已走向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马来西亚拥有创制分公司、在西班牙建立联合制作基地,法国巴黎的一些社区还将《艾米咕噜》系列作为他们的中文教材。


这让于新团队开心又振奋,他们看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动画的认可。于新说:“其实许多外国小朋友对中国充满好奇: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都有什么?中国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所以,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通过动画这种形式,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2月24日 第 10 版)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