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epc模式的资金哪里来 epc总承包全额垫资

来源:经济信息日报

据安徽、山西、江苏、河北、新疆、广西等地调研,光伏扶贫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精准扶贫的生力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深度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奠定了重要的“产业基础”。政府、村集体、贫困户和企业的共享机制以及光伏扶贫形成的“扶贫投资产业链”,对其他扶贫模式的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二次分配”惠及贫困户

山西省蓟县屯里镇姚渠村有1076人,平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交通不便,集体经济潜力不足,好项目少,脱贫致富难。

2016年,该村建成100千瓦扶贫光伏电站,利用丰富的日照资源,年平均时间约2000小时。年发电量约13万kWh,光伏发电收入已结算近2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刘说:“光伏发电的大部分收益用于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帮扶。全村都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5年,国家启动的光伏扶贫已在16个省的471个国家级贫困县推广,累计光伏容量已超过700万千瓦。

根据中央高层、国务院扶贫办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制度设计,光伏扶贫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推进:一是推广分布式光伏,贫困户可以通过租用屋顶等产权增加收入。例如,在河北省邯郸市蔚县西月马村,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家里闲置的屋顶上。每户贫困户年纯收入3000元,可连续受益20年;二是建立村级光伏电站、光伏农业大棚等集中式电站。贫困户可以通过分红和就业获利;在山东省郓城县后闫镇协鑫新华光伏农业产业园,贫困户可获得三项收入:每亩土地流转1000元为1200元,光伏发电利润每年提供3000元扶贫政策收入,从事光伏电站养殖行业每月收入约2000元。

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表示,光伏扶贫,在有光热条件的地方建设村级电站,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再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扶贫“二次分配”,通过小型公益事业扶贫,通过奖励补贴扶贫,都是解决深度贫困的好办法。

目前,光伏扶贫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2017年6月底,安徽省实现所有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为41.28万户贫困户带来约23.3亿元。截至2017年底,山西省并网发电光伏扶贫项目装机达到78.96万千瓦,光伏扶贫效益惠及2000多个贫困村,带动7万多贫困户稳定增收。

全国约有5万个贫困村符合光伏电站建设条件,总装机容量10 GW。在2018年初发布的“十三五”首批光伏扶贫项目中,全国14个省236个县有8689座村级电站,总装机容量4186237.852千瓦,支持对象为在14556个贫困村建档的71万余户贫困家庭。

三重创新突破了“钱”、“权”、“配”的问题

“钱从哪里来?”“所有权属于哪里?”以及“如何在网上送电?”是光伏扶贫面临的三重问题。针对资本门槛高的问题,供应链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建立了“群众无钱、管护无负担、对象可调、收入有保障”的PPP项目新机制。项目资金由政府出资三分之二,建筑企业出资三分之一,贫困村、贫困户无需出资。在山东济南,市财政垫付三分之一,其余由EPC总承包方垫付。预付部分及相应利息由市财政在未来两年内分期支付。除运营成本外,项目收入全部用于扶贫。

“村集体”将共同建设一座联户电站,高效利用土地和光资源。

ize:15px;">单一农户个体的光伏难以并网,分户式光伏电站安装分散、收入波动较大、运维成本高,不少地方采取以村集体的方式共建联户式光伏电站新模式。安徽省金寨县从2016年开始,针对没有条件安装光伏电站的贫困户,采取乡镇、村协调选址荒坡地安装联户式扶贫电站38处,整体提高发电效益3%,减少运维成本约20%。先后在23个乡镇建设了6兆瓦光伏扶贫电站,1.5万户贫困户受益。


电网绿色通道加快并网配套设施建设。


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均称为“光伏扶贫”的“先行军”。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具备条件的定点帮扶贫困地区通过光伏扶贫项目脱贫致富,先后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花香乡坡索村、来宾市兴宾区五山乡7个村屯、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望塘坡实施光伏扶贫项目9个,惠及贫困地区1097户、4424人。国家电网邯郸市供电公司提供现场勘查、并网验收等“一站式”服务,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报装速度,实行“免设计费、免施工费、免材料费、专门施工队负责”。


完善政策体系 推动市场化运作


光伏扶贫能够在短短四年内在全国“多点开花”,形成完整从顶层设计到制度执行,并在市场上衍生出集聚资本、人才与技术的新模式,一些经验值得肯定。


首先,顶层制度设计精细,聚集多方力量。


中央高层的顶层设计能够迅速转化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创新能力和推动能力。2014年10月开始,国家能源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并采取时间表“倒推”机制,形成了从中央高层到地方的项目联动机制。地方政府、村委以及民营企业认为:光伏发电不仅是村集体经济的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投资渠道。


广西上林县西燕镇云桃村党支部书记黄祥胜介绍:村委会楼顶和村小学楼顶在南方电网广西公司支持下,安装了400多平方米的光伏板,并网后每年可发电近40万千瓦,新增全村3万多元的收益。整个上林县政府已经为全县65个贫困村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惠及人口50万。


其次,解决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极具推广复制性。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毅认为:光伏扶贫的定位精准,就是针对贫困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收入少的农村最困难群体,为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产业支撑的地区,提供全新的资金注入、项目运作模式,并吸引企业注资其中,由政府和企业联合提供长达20年的稳定收入。“这就将‘短促突击’式的扶贫,转变为‘标本兼治’长时期的扶贫,为扶贫提供重要的时空支撑。”


南方电网广西公司驻河池贫困东兰县坡索村扶贫第一书记周晨介绍,坡索村光伏扶贫项目,“完全投产后前10年预计年发电量7万千瓦时,电量全额上网,年均收益6万余元。根据光伏发电寿命期25年计算,25年累计发电量约为175.4万千瓦时,这将成为坡索村一笔非常可观的、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第三,导入社会资本,推动光伏扶贫项目市场化运维。


多地政企良性互动,光伏扶贫成了工业资本下乡的窗口,以晶科光伏、晋能科技、协鑫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积极布局,促进了光伏扶贫项目又好又快地落地。部分扶贫干部表示,近年来,农光互补项目尤其受到欢迎,为土地在发电与农业间找到了平衡点,在输入现代农业技术与市场理念的同时,以“一光多用,一地多收”实现了企业与乡村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