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团队的三种类型 成功创业团队的特征及案例

创业

是一剂毒药

企业家自信而孤独,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只有一个目标:

赚钱,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正常共识。

然而,大多数人都充满了幻想。

“我想成为下一个马云、雷军、李彦宏……”

“我想创建一个改变世界的项目”

“我觉得……”

企业家

自信又孤独

#FFFFFF;">创业者必须拥有自信




我们在2013~2018这五年间看到了无数的幻想,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为普通人降低了门槛,让无数有志青年实现了总裁梦,闻到了似乎触手可及的远大理想。


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最初我们一心想要做一个自己的APP产品,利用它来打造新生态,利用它来完成商业模式的闭环,即便没有闭环,我也会在PPT中强行闭环,你问我他的商业模式能挣钱吗?我能给你说出一百种变现方式,你问我试过吗?有没有数据?很抱歉,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那莫名其妙的自信和不经过市场验证就问投资人要钱的厚脸皮。2016的一年内我参加了无数的投资路演,也单独会面了所有我能触及到的投资人,这一年,我在多个方面获得成长,具体分为:BP撰写、演讲口才、社交礼仪、人脉积累。






写到这里你会发现,跟创业的项目本身关系不大。是的,这就是扭曲的PPT创业环境下的变异了的创业路线,有太多和我们一样的团队,在周而复始的坐着和本职工作不相关的事情。我们把目标定得太高,节奏拉的太满,很少有人能沉淀下来去专心打磨自己的核心产品/服务,以及耐心合理的规划能落地的商业模式。


对比大部分活在梦里的创业团队,我们还算有点自己的成绩:创业项目获过奖、公众号引流几天轻松破万、线下活动可以拉到可口可乐、康师傅耐克等品牌赞助、社群丰富有趣粉丝多、APP顺利上线、种子轮的投资到位…如此这般,仅此而已。


最重要的变现环节,我们的商业模式是经不起市场验证的。问题出在哪呢?




Business model


What's the problem?




1.前期调研不够清晰




没有前期调研,没有用户画像分析,没有数据库,甚至APP本身也没有去产出细致的需求文档。所有重要的准备环节,我们都一笔带过了,这就意味了从开始就是不够清晰。




2.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大部分创业者在做的事情都是互联网+,而真正能成功的项目,大部分是+互联网的项目。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比如我是一个家政公司我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人脉关系,现在我去做一个互联网平台,为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提供更便捷更先进的下单与服务流程,当然可行。


在已有行业累积的基础上植入互联网思维,如虎添翼,这就是+互联网。而大部分人是想做某行业的生意而强行做一个APP,线下积累几乎为0,这是纯粹的互联网+,落地难度显然更大。






3.有数据才能征服投资人




投资人会被忽悠,但一定不会被比他们低级的人忽悠,PPT创业也将只会局限于贾跃亭的车~所以大部分创业者还是需要先经过市场数据验证再去谈判。




4.考虑清楚研发期公司的盈利模式




说到产品上线后如何如何,所有创业者都能侃侃而谈,且不论上线后的表现能打几分,我们还是先看看开发阶段我们能不能把房租水电和人力成本维持住吧~




5.不要跟风




不要跟风,不要跟风,不要跟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一定不能盲目跟风,如果一天,你非要创业,热情和喜好、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都不是你的筹码,当然,梦想更不是。你能准备的唯一筹码就是两个字“专业”,一定要选择最能体现专业度的领域去尝试。就好比我想游泳一定要先确保自己不会淹死。






综上所述,我们创业时的弊病已经比较明显了。


我记得后来我们几个合伙人有重新一起去研究活下去的办法。


最终回到了那个曾经认为最low的话题:挣钱。


简而言之我们开始去做toB业务。


我们利用自由的技术团队去为更多的企业客户开发互联网平台,事实证明这条路走通了,你说他实现了什么理想吗?


也没有,但确实我们保持了很好的营收状态。


曾经瞧不起的东西正在慢慢的拯救自己,创业真是剧毒无比而又妙不可言~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