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8月26日电李学武:当兵三年,就是当兵一辈子
和郭
退伍20多年来,他以永不放弃的精神成功创业,始终坚守军人本色,致富助人为乐。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复员军人等多项荣誉,今年8月1日前夕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他就是48岁的洛阳牡丹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武
1989年,李学武从洛阳参军。服役期间刻苦训练,为全团创造了五公里第一、战术第一、跑障碍第一、爬坡第一四项训练记录。
三年后,他离开军队,回到以牡丹闻名的家乡洛阳。
牡丹花优雅、精致、美丽,但每年“花开20天”,无数游客遗憾错过花期。李学武希望家乡的牡丹能开几千年,于是开始研制“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有梦想,就去做。于是,他开始南迁大江南北,遍访全国名窑,到处向老师求艺,走上了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并不容易。为了捏出牡丹花的形状,李学武把牡丹花的花瓣一片一片地掰开,整夜守在窑旁,随时盯着烧制情况。在困难的情况下,他从不放弃。他说:“火热的军旅生活虽然短暂,却磨炼了我的毅力和毅力。”
经过近三年的潜心研究、探索和实践,以及数百次的尝试和改进,2009年底,李学武在唐代白瓷技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牡丹文化元素与中国陶瓷技法相融合,成功研制出独具特色的牡丹瓷,各种“牡丹花”在瓷板上绽放。
近10年来,这些手工牡丹艺术精品店在市场上好评如潮,年销售额超过5万件,稳定销售额约6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牡丹瓷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数百位外国政要。
有一个成功的好方法。李学武常常感慨:“在部队,你必须扛着红旗才能赢得第一名。没有军队的洗礼,就没有今天的李学武。”
在部队期间,表现出色的李学武加入了党组织。几十年来,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把公司党建工作放在首位,设立“党建自习室”,为员工和游客提供参观学习服务,经常开展“最美党员”“党员先锋队”等活动,巩固党员在公司的模范先锋作用。
李学武说,只有加强党组织的引领和引领作用,企业才能正确发展。
一个团队只有凝聚起来,才能爆发出最强大的力量。经历过军旅生涯的李学武深刻理解,一个企业的战斗力来源于全员的凝聚力。
为此,李学武坚持每月开展“员工生活大会”,解决员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为员工设立“帮扶基金”,在员工遇到重大困难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每年组织体检,关心员工身体状况;与员工同吃同住,对食物的营养搭配有严格要求。
不久前,公司员工陈晓宇的母亲生病住院。李学武得知后,亲自去医院看望老人,并从“救助基金”中拿出5000元给了陈晓宇。陈晓宇的妈妈感动地对女儿说:“孩子,你一定要跟着别人做好。”
李学武说:“只有把自己放在每一个员工的心上,员工才能把你当成一个家庭成员来对待和对待。”
企业当家看。”退伍军人张强因企业破产而下岗,家中有老有少,生活困难。李学武了解情况后,特意安排张强夫妇一起到公司上班。聋哑人郝静多次找工作碰壁,李学武主动找到她,并手把手地教她制作牡丹瓷,如今她已成为生产车间的技术标兵。
“当兵三年,为兵一生。”有着浓厚军人情结的李学武说,每年公司都会为退伍军人预留岗位,目前已接收安置了100多人。
在公益事业上,李学武更是不遗余力。
今年5月29日,洛阳一名13岁女孩发生车祸,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休克。由于女孩的病情严重,需要做开颅手术,可面对巨额手术费,女孩父亲只好上网求助。
看到这条消息后,李学武立即在公司组织捐款。两天后,当他把捐款交到女孩父亲的手上时,女孩父亲眼含热泪,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你们。”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年来,李学武带领团队反复学习中国文化精髓,深挖历史资源,形成了以“陶瓷文化、牡丹文化、太极文化”有机结合的企业文化理念,并最终形成文化品牌效应,让牡丹瓷“花”开五洲、“香”飘世界。
“不断汲取中国文化养分进行研发创新,是一个传统行业的不竭动力。”李学武说。
编辑: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