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珍记者孙娜娜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创新的发展思路。东营市紧跟中央创新创业步伐,不断加大对青年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拓宽创业渠道,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全市创业创新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团委及多部门持续围绕青年创新创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出“董卿创业扶持计划”,通过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平台建设等方式助力全市青年创新创业;目前,初始融资资金已达到3000万元,“董卿基准贷款”专项贷款额度从每年3000万元增加到2亿元。定期举办项目路演,为优质项目青年创业者和大学生提供LPR利率融资、创业贷款贴息、一次性资金奖励、实物场地支持、实习补贴等帮扶。举办青年创业峰会,设立“今日头条青年创作者东营培训基地”,围绕“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服务引导青年学生创业就业。探索推出“东青帮”服务平台,通过上下联动“供需对接”、上下联动“群银合作”加强金融支持、协调“玉鸟计划”帮助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等方式,促进优质农产品销售。
尽管东营市在扶持政策、融资渠道、外部环境等方面有所改善,但与新时代东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约青年创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
首先,相关创业政策事务管理不集中,人类社会、科技、产业园区等相关部门出台了各种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但由于多头管理,政策重叠,难以全面把握,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配套政策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形式载体不够灵活,导致创业青年的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对初创型、成长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小,政策带来的效益不够大。
其次,青年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年轻的初创企业缺乏敏锐的市场信息意识,不了解市场需求,盲目创业。中小企业家普遍存在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慢的问题。创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很少有人关注金融、科研等高端行业。
最后,年轻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是常事。很多青年企业家过于依赖银行债务融资,对企业的融资方式研究不透彻,对企业的股权融资方式利用不足。
这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帮助年轻人创新创业,引导有序发展。徐长卿建议,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政策,为助力东营市青年创业就业贡献力量。
一是建议构建创业就业协调机制。建议成立各级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由一名市级领导担任组长,人社部门、共青团、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要设立由人社部门牵头的办公室,进一步形成部门联动、联合管理的工作机制。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共青团、文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团市委、
二是建议集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议从“凝聚、培养、激励”入手,集聚东营市青年创新创业群体。加大政策吸引力,突出高端引领,依托东营市最新出台的“人才新政”,大力实施“才选东营”“玉鸟计划汇智东营”等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高端人才传承帮扶作用。加强教育培训,高校、人类社会、共青团、工信部等部门要共同努力,构建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创业就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专业的创业导师队伍,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互访交流、高端论坛、导师等活动,加强青年创业培育。建立良好的人才导向,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市场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专项激励,激发创业热情。
三是建议加大对青年创业的资金支持。建议金融机构继续加大青年创业小额信贷力度,降低融资门槛,推出更贴近创业青年的贷款业务。建议财政、SASAC等部门设立专项创业投资基金,探索投贷联动,一方面发挥资金保障作用,降低青年创业贷款门槛;一方面引导社会资金,为优质创业项目债转股开辟融资渠道。建议财政部门加大青年创业贷款贴息力度,拓宽贴息范围,将“陆青基准贷”“董卿基准贷”等绿色名称的金融产品纳入贴息范畴,降低青年创业融资成本。建议相关部门充分调动爱心企业的积极性,为创业青年提供相应的投融资帮助。
找记者、报道、求助,各大APPlication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他们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