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国企高管可以开公司吗,从国企工人到创业公司

这是【小人物职场】第19人:985毕业生,35岁辞去国企职务,80年后出来创业

年龄:36岁职业:管理咨询公司创业合伙人

坐标:杭州收入:月收入3万

我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提着公文包在CBD等电梯。在这个商业大厦的26层,是我今天要拜访的一个客户,一个在我们当地有小名气的保险公司。

我想说服他们的领导让我承接他们的企业培训业务。

显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他们没有理由把企业和员工的培训交给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这是人之常情。

我想我会尝试另一种方法。我免费给领导个人咨询,然后慢慢切入整个公司的培训业务。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从楼里出来,秋日的阳光打在我脸上,暖暖的。

我一抬头,想起一年前,我还坐在一家大型国企核心子公司的HR经理的位置上。当时有两万多家企业,下面有很多上市公司,过着稳定、高收入、令人羡慕的生活。谁也没想到,35岁时,我决定放弃高管的职位,辞职不干了。创业的时候没想到会遇到疫情。

985毕业,从小职工到国企高管,我用了12年

先说说我的学历和创业前的工作经历。

我毕业于浙江大学,一所著名的985大学。

记得高考那年是2003年,题目特别难。期末考试出来的时候,我很担心。

幸运的是,成绩出来后,我考得不错,报了浙江大学化工专业。

然而,那年夏天的焦虑和对成绩的等待,在我的记忆中依然记忆犹新。

进入浙大后,我身边的人都很优秀,都是各省市的尖子生,在那个环境里他们的内心有很大的落差。

但幸运的是,我越觉得压力大,就越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学到了很多让我感兴趣的知识,比如金融、心理学和管理学。

我也做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加入学校社团,做兼职,赞助活动。

也就是说,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已经快大三了。我逐渐意识到我未来的职业应该和人有关,而不是技术。有了这个想法,我更倾向于做与人打交道相关的事情。

找工作的时候,目标更明确。

>校招时,投的也是人事这方面的简历,那会有一个外企来招人事,创始人也来到了现场。他是一个美籍华人,也是大唐电信创始人,看了我的简历,和我沟通过后就直接让我去公司做人事负责人了。


而我去外企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我的母校浙大主持宣讲会。


说实话,我还是很紧张的。


私下准备演讲稿,花很长时间打磨了很多遍,演练很久,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最终效果也还不错,领导也很满意。






就这样我在外企做人事负责人一干就是三年,积累了第一次做人事的经验,也解决了生存的问题。


但外企相对来说规模还是小,当时不到200人,人事的工作也比较简单、单一,如果我想在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走得更远,我需要专业的提升和磨练。


于是,为了更好提升我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度,我降薪降职跳槽到一家上市民企,从一名普通的人事专员做起。


很多人不理解我这个做法,认为我是走下坡路,也有人认为我瞎折腾,放着好好的外企人事负责人不做,偏去做最底层的员工。


但我知道,这一阶段的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这家5000人的民营企业里,我用6年的时间从人事专员做到主管,再到高级主管再到集团总部的副经理,带了很多项目,带的下属后来也在带项目,这期间我经受住了很多考验和磨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不断在提高。


同时,我也积极考取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资格证书,比如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在上相关的培训课时,我认识了一个老师,他本身也是做人力资源的,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咨询师、培训师。


也是从这位老师身上,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可以打破专业、职业的边界,拓宽我的职业渠道,于是我也开始积极做各种准备,考心理咨询师、培训师、高级培训师等等,所有和人力、心理相关的资格证书我都考了,而且拿到的都是国家最高等级的资格。


这个时候的我也在积极开展自己的副业,学习演讲、表达、给企业、个人做职业咨询、培训,学习。


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也很清楚的感受到,我应该去到一个更大的平台,接受更高的挑战。


于是,我又从民营跳槽,来到一个2万多人的国企。


这家国企很大,下面有很多的上市公司,刚开始我是在核心子公司做人事经理,后来又身兼数职,人力部长、董事会秘书等等,做人事负责、战略决策和业务决策等,对我来说挑战很大,但是也培养了我做事的宏观决策能力、判断力、分析沟通能力,培养了我的大局观。






回想我从浙大毕业后的职业生涯:


进入外企做人事负责人,其实是为了积累社会职业经验,解决生存问题;


进入民营企业做人事相关工作,是为了扎实人事专业水平,提高职业素养;


进入国企进入管理层、做决策,是为了提高我的领导力和决策水平;


不能说我的职业规划是完美的,但是每一步都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没有盲目、走一步算一步,我觉得这样才是为自己负责,这也是作为一个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我想给那些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分享一些感悟,那就是:认识自己真的很重要,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实现过程中有什么优劣势,想办法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这一点你越早想清楚对你越好。






35岁这一年,辞掉国企职位准备创业,没成想就遇上了疫情

在2017年参加人力资源管理高级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姓余。他是我们培训的老师,同时自己也做自媒体,当时和他聊天,我就问过他一个问题:"老师,你既有自己的主业,又有这么多副业,搞培训、做自媒体,你怎么能忙得过来呢?"


这个老师的回答让我受益终身。


他说这只是一个职业方向下的不同产品而已,你要在同一个主干下尝试不同的事情。






就是这一句话让我也开始以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身份从事自媒体,开始写相关内容的文章,发到各大平台上,也逐步积累了数十万的粉丝,在此基础上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1+3职业生涯模型,1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业,3就是培训师、咨询师、做自媒体。


这一路走来,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为我指明了很多的方向。


所以我是鼓励朋友们去参加培训、积极考证的,倒不是说这个资格证书本身会给你带来多少现实收益的增长,其实更多的是随着知识的拓宽,你用知识结合实践,会让你的业务能力提高,更重要的是你会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这些朋友会给你带来思维的改变和升级,总之一定想方设法的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情的方法,你会受益良多。


在国企做了3年多,感觉自身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同时随着我给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做咨询培训,让我内心感觉到咨询和培训的重要性,我想要影响更多的人,做更有意义的工作,这个内驱力影响着我,让我决定辞职创业。


做这个决定还是很难的。






我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在辞职前我做了很充足的准备,包括和家人沟通,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包括自己副业的开展,进行各种尝试;


找合伙人,与合伙人进行大量的沟通、协商,统一方向和模式;


梳理关于咨询、培训相关的资源和内容,还包括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如果前3个月没有收入怎么办?要准备多少钱等等,待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后,才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辞职。


但没想到一开始,就遇到了疫情。


线下业务一度很难开展,一两个月的时间真的就没有任何收入。于是就想办法调整业务模式,从线下调整到了线上,在线做起业务,才平稳度过那一艰难时期。






创业最主要的改变就是位置和心态的改变吧,以前做甲方习惯了,现在从甲方换到乙方,做咨询的时候也害怕,也忐忑,也一度有心理障碍。


但好在,我学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我及时调整了过来,在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时候,害怕和不自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知识和方法调整自己,顺利度过,等做的次数多了,这种心理障碍就不会再困扰你了。


再接着我就是以业务为导向,跑了很多客户单位做大量的调研,自己去找资源,谈业务,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业务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现在的收入也逐步稳定提高,每月我个人的收入都在3万+以上,这对于一个刚创业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也相信会越变越好。



一直以来,就有个想法,讲述身边普通人的职场、创业故事,他们可能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没有腰缠万贯,甚至还在努力为生活,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事里一定有悲伤,有温度,有力量,有触动你的某些东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故事请私信联系我,【小人物·大职场】期待听到你的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