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大咖有哪些,创业大咖分享

如何判断新的环境,找到新的出路,是广大中小企业在疫情后的恢复期生存下来最关键的问题。它不仅决定了和平过渡,也决定了未来10年的生存之路。因此,5月9日-11日,黑马大学APP推出黑马企业共生计划直播,聚焦“打赢复苏战”。

本轮直播也是黑马大学全新线上产品“黑马共生俱乐部”的免费试镜,邀请了6位实战大咖导师担任主播。11日,第一位直播嘉宾是黑马导师、王源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他分享了疫情当下对企业家资本观的理解。

以下为直播内容精选,与诸位共享。

01

VC的风向变化

事实上,即使没有疫情,首都也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从VC的角度来看,随着市场的不断降温,大家的心态也从FOMO(怕错过)变成了精准(追求精准)。

从形象上来说,过去的VC是一挺重机枪,子弹很多,射击后肯定能打中好目标。现在的VC是狙击枪,每一颗子弹都很珍贵,每一枪都极其谨慎,力求每一枪都击中目标。

因此,VC的风向变化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第一,更喜欢离钱近的赛道.越靠近钱,企业越有机会养活自己,烧钱也不容易。现在VC最怕的是刚完成投资,需要马上帮助企业安排下一轮融资。最理想的状态是,当VC投入一笔资金时,企业能够产生正向滚动的现金流,或者接近收支平衡。

第二,更关注资本效率.谷歌上市前募资1亿美元,现在市值8000亿美元。基本上可以认为投资谷歌的资本效率是1:8000。另一方面,一款价值500亿美元的出租车软件,效率只有1:2.5。这种效率意味着只有早期的投资者才能赚钱,后来者只能赚一些钱。

三、更关注To B赛道.过去,由于C的流量红利,企业利用资本快速赛跑是正常的。不仅如此,粗放的经营和高昂的人工成本也是隐患。现在,随着各种红利的消失,To B企业在资本效率和人力效率两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另外,美国To B和To C市场可以说是并驾齐驱,中国未来的趋势也是如此。

然而,即使是资本的寒冬,对创业者来说也不是坏事。

首先,市场竞争会比较少,大部分打算创业的人在寒冷的冬天都会怯场退出。其次,由于缺乏融资资金,企业的业务必须集中。我们不能像一些公司那样做网络电视、手机和汽车。每个人都不是行业的领导者,每个人都花了很多钱。此外,寒冬有助于企业回归商业常识,即先追求效率再寻求扩张。过去资本逼着企业做规模,做发展,现在是培养商业模式,打磨运营管理能力的绝佳时机。

所以,针对资本市场的变化,企业最重要的是做好长期寒冬的准备,无论是经营还是融资,都要变得更加富有,给自己更多的时间。

02

寒冬的融资要点

提醒现在的创业者,融资状态只有两种,moneyin bank和money not in bank,没有中间状态!所以,只有钱到了,才算融资成功。

过去,企业在融资时,往往从四个方面考虑和排序。首先是玩钱的速度;二是投资机构带来的额外价值,如产业资源、

投后等;第三是机构品牌,假如红杉、IDG等大牌投资,哪怕估值低一些可能都要优先考虑;第四是条款,要注意估值、对赌、董事会席位等细节。


但是,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这四点创业者该如何排序呢?我认为,第一是打钱速度,第二是打钱速度,第三是打钱速度,第四还是打钱速度。


千万不要以为签了TS(投资意向书)、SPA(认购协议),就可以松一口气了,最后不打款的例子也有很多。任何融资都只有两个阶段,一钱没到账,二钱到账了。


我创办过迅雷,如今做投资人,创投的甲方乙方都经历过。因此,结合我的过往经历,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去看融资,我的建议是:但凡在钱还没到账的时候,该勾搭其他投资人,还是要尽可能多的去勾搭。一条不变的原则肯定是,企业活下去才有价值。


但话又说回来,如今的VC如何去判断企业是否具有价值呢?主要在这五方面:


第一,项目是否刚需。要么极大提升效率,要么极大降低成本。下载一个游戏原本需要1个小时,用了迅雷只要5分钟,这就是极大提升效率。如果企业做的事,只比原有方案提升了10%的效率,或者降低了15%的成本,只能称为渐进式创新。而所有渐进式创新都是给行业老大打工。


第二,市场容量有多大,未来趋势是什么。如果市场总共10个亿的规模,即便企业一家独大也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而无论企业做的有多好,如果行业是夕阳的,也很难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第三,怎么赚钱。商业模式怎么闭环,主营业务与收入能否成型,是必须要回答清楚的问题。如果羊毛出在猪身上,最后一定得有人来买单。


第四,为什么是你。通常创业者都是在一个行业里深耕多年,突然发现一个细分市场机会,选择自己出来创业。因此,企业必须除了要证明自己是问题的发现者,同时还要证明自己是最佳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否则仅凭初心与背景,是无法打动投资人的。


第五,护城河是什么。中国的项目比较扎堆,商业模式创新的话,再快快不过三个月。企业今天的优势,很快就会成为大家的基础。要么是网络效应、要么是技术垄断,总之,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独有的护城河,才能长久的处于领先地位。


03


融不到资怎么办


其实无论有钱没钱,企业都应当学会使用更精益的试错方法。


在市场好的时候,拿了1000万投资,用了1年时间,花了500万,最终方向没有跑通,还可以再试错一次。但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只拿到500万投资,如果还用同样的方法,那就意味着彻底失败了。


所以,为什么大企业创新很难,为什么成长型企业找第二曲线很难,为什么创业企业生存很难?都是因为在做创新业务和产品的时候,不懂得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来快速验证需求。


给自己留更多的机会,就是企业必须要学会精益的原因。而精益的核心就在于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如果企业打算做一个产品,产品包含10个功能,其中有9个功能有很大的确定性,但是有1个功能还不确定用户需不需要或自己能不能实现(有需求实现不了也白搭)。如果是你,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最精益的方法是专门做一个MVP,这个产品只包含这个不确定的功能,然后推给用户收集反馈。无外乎两种结果,其一效果不错,证明这个功能可行,那就可以把剩下9个功能加上,正式推向市场;其二效果很差,证明用户没有这个需求或这种解决方案没有跑通,这样另外9个功能就可以不用做了,赶紧换条路再试。


以迅雷为例。最早迅雷的产品要做三部分:第一是BHO,负责从浏览器里拉起迅雷。这个功能可以鉴别不同的浏览器,区别左右键操作,识别不同的文件类型等,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第二是下载,要根据不同的协议如BT、HTTP等进行下载;第三是下载管理,哪个下载优先,是否需要限速,要不要下完关机等。


如果把这三个部分都做了,至少要用半年时间,而且成本很高。于是当时我们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做迅雷究竟是要满足用户哪个痛点?BHO和下载管理都是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其他竞争对手都已经做了,只有下载速度这一块是用户最痛的点,如果迅雷下载做不到比别人更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于是,当时迅雷的MVP只有下载一个功能,另外两个都不支持。用户需要创建下载任务,需要手动复制链接再粘贴在迅雷里,同时下载开始后也做不了任何管理。尽管体验不是很友好,但是下载速度确实很快,用户完全不在意前后这些繁琐的操作,不仅为迅雷快速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同时也给了我们后续把功能补齐的机会。


其实,这种精益的思维,每个企业都一定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业务创新。就如同微商卖面膜,大部分微商都是这样一个流程:先花几千块买个代理,再花几千块囤些面膜,再学一些网络营销机巧,然后开始卖面膜。


而卖面膜这件事本质上需要验证两个问题,其一是朋友圈里有多少人会买,其二是在朋友圈卖是否长久。因此,一个懂得精益思维的微商,其实前期一分钱都不用花,只需要复制别的微商的一组图和话术,发在自己朋友圈,就可以验证了。如果没人咨询,这事儿就可以不用干了;如果有人下单,从其他微商那里倒买倒卖一下,继续观察;如果有大量人下单,再去买代理权、囤货也来得及。


因此,MVP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验证商业逻辑是否可靠的手段,它既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未来在做任何创新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这个事最想验证的核心是什么,不要一上来就做大而全的东西,小而美才是最精益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