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神韵 ”
京津冀非遗精品展
暨第六届民俗文化博览节
云上展览
非遗来自生活
非遗,展示当地民俗文化
让我们让生活更美好。
值此国庆中秋之际
对于实习总书记来说,关于优秀传统文化
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指示精神
促进京津冀非遗保护协调发展
将三地的传统文化展现在同一条线上
南开旅游服务中心微信号
从10月1日到10月13日,
特别推出京津冀非遗线上展示专栏
此次活动汇集了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优秀非遗作品
注重线上展示和展览,推广非遗文化
弘扬京津冀优秀传统文化
互动交流与艺术欣赏
天津市南开区津艺毛麻编织
到现在,金一的毛麻编织手艺已经传了五代,家里的大女儿也是言传身教。这种手工技艺是利用家族的独特技艺,用独特的手工技艺,将各种印版上加工好的羊毛、麻线、羽毛等原料缠绕编织成各种艺术造型。制作各种美丽的花鸟、动物、人物和吉祥图案。
《民族孩》毛麻针织荣获法国“中国优秀奖”。
2012年,《鹿头》参加第四届全国书法展、第三届天津民间艺术展,获优秀奖。
2015年作品《黄河老汉》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美术博览会,荣获2015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作品《强者.鹰》参加2015年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美术作品展,2015年荣获龙兴杯天津市工艺美术奖银奖。
2016年,作品《吉祥牛羊》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
会获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

津艺编织传承人王海莹
王海莹,天津市人,大专学历。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天津市妇女手工编织协会理事、高级顾问。
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天津工业大学博雅书苑外聘任教
从事手工编织、服装印染、陶艺、素描、景泰蓝沙画等专业课教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工作室,组织、带领下岗员工从事毛麻编织制作。多年来一直从事:手工编织、蜡染、行缝、壁挂刺绣、织物绘画、印染、雕塑、陶艺和景泰蓝沙画等研制、培训工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会并获奖。

黄河老汉·根
超写实雕塑技法,改性玻纤材料,毛麻编织等手工技艺。以中国山西黄河壶口地区老汉为原型,制作的半身胸像。作品:长90厘米,宽90厘米,高220厘米(包括底座),约为真人的2.5倍大。表现老农民经历风霜的沧桑形象。踏实、憨厚的性格,任劳任怨,甘愿付出精神。刻画老汉生活背后的喜、怒、哀、乐。


吉祥牛羊
作品以毛麻为创作材料,以家族传承技艺为创作技法,制作的大型浮雕壁挂。长90厘米,宽50厘米,高220厘米。以草原秋色为主色调,表现美丽的大自然,歌颂祖国牛羊成群,吉祥如意的幸福生活。


筑梦
作品以毛麻、树木为创作材料,以家族传承技艺为创作技法。以蚂蚁筑巢为题材制作。长120厘米,宽60厘米,高100厘米。作品是为十九大为题材展览制作的。主题是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友善、平等、敬业,共创幸福生活筑造美丽梦想。


吉祥鸣虫
品以毛麻为创作材料,以家族传承技艺为创作技法制作的雕塑造型。长45厘米,宽45厘米,高60厘米。以蝈蝈、蝉、蛐蛐等各种鸣虫为题材,表现大自然和谐、美好的丰收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