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亳州市委针对青年创业遇到的政策瓶颈和普遍性困难,整合推动各种资源、平台、要素集聚创业,打通信息壁垒,打破机制壁垒,激发主体活力,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推动群众创业创新。
多维度、全方位支持创业青年。首先,突出典型引导。举办“亳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通过集中展示、项目PK、择优评选等方式,发现优秀创业项目。举办“创业之星”“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挖掘优秀创业青年。获奖项目和青年享受优惠的创业政策和创业孵化服务。二是增加资金供给。充分利用创业投资补贴、创新创业人才补贴、知识产权分析鉴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加大对青年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2019年申请皖北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110万元,位居全省前三。申请省市共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项目26.5万元。申请“亳州市创业扶持专项资金”30万元。三是强化制度保障。推动《亳州市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实施办法》的引进。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青年创梦工程。《亳州市青年创业手册》编制印制3000份,整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团委70项创业政策。第四,注重荣誉鼓励。在“绿色”品牌创建活动、“两红两优”评选、“五四十杰”表彰、争创最美青年系列活动等各类活动中,资源都向创业主体和创业青年倾斜。激励和保护创业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低成本、强聚集打造创业高地。第一,搭建创业平台。以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现代农业、中药白酒、文化创意为主要培育方向,打造亳州市青年创业空间。通过“基础服务创业辅导孵化加速”的服务模式,为创业青年提供低成本、全要素、开放的创业孵化空间。园区先后获得省级“为全民创造空间”“安徽省青年创业园先进单位”“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等称号,2019年实现产值6亿元。二是聚集优秀青年。借助“亳州青年创客空间”的磁场效应,可以发现、联系、聚集、扶持一批优秀的创业人才和团队。孵化创业项目285个,青年创业者618人,财政补助917万元,创业资金2240万元。三是培育特色电子商务。参与布局建设城乡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村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推动电商创业者返乡创业工作。培育电商特色镇村,建设了谯城区五马镇、利辛县马甸子镇两个试点。开发“博品集”电商平台,解决青年创业销售难题。第四,提高核心竞争力。孵化互联网和大数据企业20家,正常园区企业75家。2019年新增互联网和大数据企业3家。利用大数据挖掘成本、精准营销和创新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分层次、分类别提升创业能力。第一,激发创业热情。整合全市各级组织举办的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市本级传统媒体和其他行业新媒体的交流合作,与亳州晚报联合开设“青年”专版,发布亳州“青年榜样”专题,在亳州广播电视台开设“青年创业”栏目。五四节点,举办立功新时代?奋斗正逢青年就业创业分享会。二是分层创业教育。分层次组织了“企业创业培训”“GYB创业意识培训”“青年电商培训”“企业管理专题培训”“孵化企业项目评估”“项目路演评选”等174场培训和活动,服务青年创业者3000余人。三是资源整合共享。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融合行动,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对接。选派优秀企业家组成“创业导师团队”,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公益和面对面指导服务。全面实施《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给予支持,进行团队分类。第四,开阔青年视野。组织创业青年积极参加中国长三角青年创业高峰论坛、淮河生态经济带青年企业家论坛等各类交流活动。动员创业青年参加“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高效创业大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创业大赛。开展青年企业家经贸考察活动,赴上海、杭州考察学习。继续举办“青年创业讲堂”,邀请全国各省著名企业家和企业家分享创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