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椰子送去开椰子。”最近,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一款名为椰子开瓶器的小商品带来了椰子销售的热潮。这个“神器”就像一个手柄和一个管状刀头一样简单,只需轻轻一拧,就能打开坚硬的椰子壳。没想到,是海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
在海南大学创新研究院,记者见到了椰子开瓶器的发明者曾南春。他告诉记者,入学后不久就加入了创新学院,和同学一起创办了一家不锈钢工厂。与椰子的接触是由于他的专业制药工程。海南盛产椰子,曾南春在学校实验室研究从椰子中提取药物的任务之一就是开椰子。“当时我用刀砍椰子,经常累得抬不起胳膊。”
曾接受过创新创业培训的曾南春,从难题中看到了商机,在工厂用不锈钢边角材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椰子开口器。因为简单实用,很快在中国打开了市场。曾南春通过开椰子机,与椰子产业结缘。毕业后,他开发了一系列椰子产品,带领许多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致富。
关于创业,曾南春感慨地说:“学校帮了大忙。当我们开始创业时,学校领导给了我们一个比他自己更大的办公室。还配备了电脑,我们还安排了导师帮我们申请专利。”
海南大学团委书记林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海南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教学全过程,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个性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探索创新创业的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学生可以转换为进行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自主创业的学分。对于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和团队,依托大学生创新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并在创新创业导师组的指导下,为每个学生和团队指定一对一的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创新创业档案、成绩单和服务台账,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指导。这些举措使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受“椰子开口神器”的启发,海南大学大四学生邹倩和他的团队发明了“椰子开口一号”智能椰子去皮取汁机。据介绍,这款电动椰子开瓶器只需要2秒钟就能打开一个椰子,一个小时能打开椰子1800次,而耗电量只有2度。用它切割的椰子不仅可以用于椰汁和椰肉,还可以用于生产椰雕、活性炭等产品。即将毕业的邹倩收到了清华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三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谈及创业经历,邹伟说:“老师引导我们将创新思维与地方特色相融合。无论我们将来做什么,这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会让我受益终生。”(记者高靓)
《中国教育报》 2017年7月25日第三版
【原标题:小椰子开瓶器做双育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