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在城市里,漫步街头巷尾,漫步公园绿道,边走边游边享受,到处都是风景,到处都是温度.对于生活在浙江温州的人来说,温州近年来变得更加温暖和幸福。
“人民城市是为了人民”,温州以人民为核心,聚焦人文、特色、品质、智慧、规范五大关键词,勾画“人民城市”蓝图。
近年来,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爱心驿站的人文文化提升城市温暖度,以市政设施特色提升中心城区优先度,以城市园林品质提升生活休闲度,以执法管理智慧提升治理精细度,规范队伍建设,提升形象美誉度,推动了温州城市精彩蝶变,助力温州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蒲谢城的口袋公园,从城市的各个角落修建而成。
爱心驿站人文化:公厕改造营造温馨“港湾”
在温州市鹿城区九山公园西入口,毗邻公厕,一座职工爱心站给路人留下深刻印象。
爱心驿站位于树荫下,有明亮的落地窗、舒适的座椅、小盆绿植、书架、冰箱、微波炉、水壶、手机充电器等便民设施。在公厕内,采用了强通风系统、智能镜子、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改善了公厕的环境并使人感到十分贴心。
“改造后的公厕几乎没有异味,爱心驿站也很受欢迎。”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松台环卫所副所长任说,“爱心驿站开通以来,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以及周边市民经常进来休息,尤其是手机‘加油站’,非常受欢迎。”
据悉,温州已建成162个这样的爱心驿站,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也为户外工作者创造了休息场所。
同时,温州还对831座设施老旧、使用量大的公厕进行了升级改造。除了提升“面值”、优化空间布局外,还聚焦智慧服务,开发了“智慧公厕”小程序,市区共有公厕997座。定位准确;创新引入“智能化”服务体系,对厕所气味、人流量等环境数据进行动态监测,使公共厕所管理更加智能、高效、精准、精准。
温州市民在九山公园工人爱心站休息看书。
市政设施特色化:道路整治让出行舒畅更舒心
随着太阳的升起和月亮的落下,这座城市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近年来,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全力推进道路综合整治,整治城市道路56条、城区背街小巷34条,高标准打造“一路一景一特色”的景观大道,让每一条道路都能成为美丽的城市景观。
位于鹿城区的九山路,是很多温州市民心中的“最美大道”。鹿城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路桥科科长陈说,九山路是温州古城墙所在地,因此设立了“西城号”城墙遗址;变双向通行为单向通行,在两侧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实现骑行、跑步、步行互不影响;打造“多极一体”多功能一体灯杆,可自动调节不同时段的灯光。
“九山路综合整治后,环境变好了,台阶、路灯等设施的优化,守护了居民的安全。”温州市民薛冬梅说。
曾经被温州市民避而远之的“垃圾山”发生了更意想不到的变化。现已改造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半埋式污水处理厂,温州体育休闲公园屋顶创新。其中的冰雪中心和足球基地,如今已成为温州的“线上名人之地”。
据了解,该区域过去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粪便处理厂等市政配套设施。经过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由地面露天式改为地面全封闭式,不仅占地面积更小,而且生产过程全部在地下进行,噪音、异味等不良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新建体育公园,强化空间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温州市智慧城管运行平台。
城市园林品质化:景色升级实现“城在园中”
“一路一景一特色”的城市道路让居民出行时更赏心悦目,“一园一品一特色”的城市公园则让居民休闲时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近年来,温州深入挖掘公园景观和传统文化资源,累计建成主题公园30座。如瓯江南岸沿线江滨带状公园及江滨A线防洪堤公园,是温州有名的“外滩”,公园里不仅有全程贯通游步道、健跑道、自行车道,也融入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未来幸福憧憬、创业激情的文化元素。
同时,让温州市民欣喜的是,在熟悉的街道巷口,曾经的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零星地块实现“从荒到绿”的新突破,也焕发了新生机。
“原先这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现在是周边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让我们感到满满的幸福。” 每次路过蒲鞋市口袋公园,温州市民郑阿姨总忍不住感叹。
原来,蒲鞋市农贸市场附近此前有一块空地,2020年,这一片空地上建起了幸福长廊,种植了花草树木,画上了编蒲鞋、货郎担等老温州记忆的墙绘,摇身变为百姓“家门口”的微型公园,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截至目前,温州已高质量建设100个微型公园,改善了人居环境。从“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转变,城市风景无处不在。
温州还累计建设民生绿道752.7公里,小广场、景观点、绿化小品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温州天井垟河等民生绿道获评浙江“省级最美绿道”,成为市民随时随地、可玩可游可运动的休闲点、景观点。
执法管理智慧化:数字赋能创设“智慧大脑”
2021年伊始,数字化改革成为浙江省“高频词”,此前召开的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提出要通过数字化改革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城市治理,温州市将数字化改革细化为创新打造一个智慧平台、创新建立一种智慧执法、创新推行一种智慧治理。
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的大屏上,通过网络数据传输,一张细密的网络呈现出城市实时动态。
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成介绍,该局以数字赋能为引领,围绕10大应用场景,打造“内统外拓、上下联通”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力构建“一库数据管理、一体协同指挥、一键预警分析、一端公共服务、一图动态展示”的“五个一”体系。
此外,在温州全市推广打造人行道违停预警劝离执法模式,构建可视化监督、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的预警执法新机制。针对日常管理中呈现多发性、反复性和经常性的“出店经营”违法行为,在温州市区核心商圈探索拓展出店经营“预警”和“全过程非现场执法”。
与此同时,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聚焦共建共治共享理念,2020年以来,紧盯城市环境品质和百姓生活品质“两提升”目标,结合“文明规范公正”基层队所创建,推行“行走温州,全员上街”大巡查,打造“服务进社区城管驿站”,全力推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全力提升市域治理能力。
队伍建设规范化:改革引领打造执法“铁军”
温州是一座与改革相伴而生的城市,在综合行政执法领域也不例外。
如何以改革撬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向高质量迈进?该市紧抓执法改革,以龙港撤镇设市为契机,指导龙港推行大部制、扁平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把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相分离,形成“一支队伍管执法”创新模式,已完成多部门执法事权3372项移交给综合执法,有效破解基层执法多头管、无人管等问题,不断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全力打造执法改革“温州样板”。
与此同时,紧抓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基层中队建设,全面推行“一套考核机制、一套指导方案、一套保障体系”的“三个一”建设,温州全市165个基层中队实现高标准创建全覆盖,一批“最佳实践”成果惠及民生。
为了让“执法有尺度,服务有温度”,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聚焦柔性执法。2020年以来,为减轻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造成损失,主动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推出52个“不见面”审批事项,公开81项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处罚清单,已为242家企业修复信用,对970家企业免予处罚。
打造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人民城市”,温州步伐不止。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