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王媛李萍通讯员王如涛)新一届党支部班子上任后,在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服务群众办实事、招商引资、促发展。用了5年时间,改变了落后村的面貌,逐渐实现了村强民富,被评为全县创业好团队。
孔庄村党支部书记孔凌琳这几天正带领大家清理施工现场,村里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党支部委员郭燕顺说:“我们大队这个办公室已经破了,四十年了。群众不愿意来这里办点事。我们已经建了第二层。”
这两年,孔庄村的发展日新月异。五年前,还是一个集体收入为零的知名落后村。2014年村党支部换届,新任命的孔书记与两个村委会成员达成共识,要改变落后局面,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办实事,解民忧,赢得群众支持。
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党支部书记孔凌琳说:“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修路问题。”
村集体没有收入,修路的钱从哪里来?村党支部为之奋斗,与外界协调。同时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捐款,迅速筹集资金40余万元,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
村民王中生患糖尿病多年,妻子精神残疾,生活十分困难。村里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帮助他修缮危房,并为他安排了一份每月收入500多元的保洁工作。
来自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的村民王中生说:“村里帮了我不少忙。只要我找到了,一切都会搞定。”
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赢得村民信任的基础上,党支部一班人开始谋划发展集体经济,吸引投资,兴办加工企业,努力做到村强民富。
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党支部委员孔德云说:“村大院里有一块闲置土地,建这么一个小工厂,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妇女就业的实际困难,增加集体收入和个人收入。”
孔带领队员多方奔走,最终引进一家制鞋企业落户孔庄村,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多万元,还解决了6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了在家打工挣钱的愿望。
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村民李翠兰说:“以前都是出去打工。自从有了这个工厂,我就可以在家附近照顾孩子,减轻家庭负担。”
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党支部书记孔凌琳说:“接下来,办公区后面有两排房子。计划拆除这两排房屋,建一栋1000平方米的厂房,增加一些集体收入。”
随着集体经济的增长和村民收入的提高,孔庄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修建休闲广场和高标准幼儿园,绿化美化亮化街道,昔日落后的村庄实现了华丽转身。(《济宁新闻联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