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人生网课答案2020 奠定了一颗创业的心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0日电(记者题:同心逐梦绘“疆”来——新一轮对口援疆“国家行动”综述)

新华社记者何军、李志豪、张艳、丁磊

人也够努力的,应该能稍微健康一点。去爱抚国王首都的人民,定居四方的所有王国。

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启动。机制涵盖经济、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全面支援新疆,为天山南北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中央关心,国家部委投入,19个省市带头。11年的接力支援,帮助新疆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告别贫困,2500多万新疆各族群众同步实现小康梦想。

东海之水滋润昆仑,南岭之绿遍戈壁。当前,团结和谐、繁荣昌盛、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同心逐梦 圆梦小康

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工作难,贫困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最大障碍。

这是2020年10月16日拍摄的新疆昌吉市阿切里乡天鹅镇(无人机照片)。由福建援疆泉州分公司支持的天鹅镇是一个牧民定居项目,数百名牧民结束了游牧生活,在天鹅镇定居。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50多岁的查克江扎西深知贫穷的滋味。他出生在喀什疏附县的一个小村庄,大学学的是美食。当他毕业回家后,他决心用所学来带动家乡脱贫。

2019年,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广东对新疆的援助,50岁的他凭借多年的榨油技术,在家乡开了一家小榨油厂。

油压机规模小,员工人数有限。新疆援疆干部敏锐地捕捉到了蒋扎西在察布查尔创业的痛点。在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之际,广东以培育重点“头雁”为目标援疆,选派了包括察布查尔江扎西在内的18位致富带头人,总投资540万元。

在新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查克的江扎西迅速扩大了产能,随后开设了第二家榨油厂。目前企业共有职工48人,70%为贫困户。“他们现在都脱贫了。”查克江塔什很自豪。

通过广东援疆资助的培养致富带头人项目,2000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截至2020年底,新疆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实现脱贫,千年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在这场决战中,援疆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援疆投资2650亿元,新疆各省市累计援疆投资500多亿元。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昆玉市,是一座刚刚在戈壁上建成的新城。昆玉人民医院于2018年10月成立,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填补了昆玉市没有综合性医院的空白。

11年来,全国19个省市在民生和援疆领域下足功夫,不仅进口先进硬件,还不断为受助者选拔紧缺人才,在“输血”中更加注重“造血”。

位于新疆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区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工人在流水线上忙碌(2020年11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作为这座城市唯一的专业儿科医生,北京援疆医生于丽娟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这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很多,对儿科的需求是很大的。”


每日遥望数公里的大漠,于丽娟愈发坚定,要尽快提高当地儿科诊疗水平,把先进理念和技术传授给身边同事。“建设一个好的儿科专业,让孩子们看病更方便。”


在新疆昆玉市人民医院,北京援疆医生于丽娟在接诊患儿(7月16日摄)。 新华社发(何丹 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19省市将80%的援疆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有效解决各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民生难题。


这是在新疆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拍摄的杭州阿克苏两地学生手拉手结对仪式的留影照片(7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流水线两侧坐满统一工服的妇女,她们手速飞速,熟练完成拼接、缝纫等工序。流水线的末端,一件件服装成品“抵达”,随即将打包发往东部口岸。


这一幕,常见于新疆南部的各大绿洲城市。绝大多数工人几年前还是面朝黄土的农民,是产业援疆推动一大批制造企业落户新疆,为他们带来身份转变的契机。


仅以棉纺织业为例,截至2020年,新疆棉纺织业产能已达2038万锭,占全国棉纺业产能的17.6%,共解决60万人就业,成全国纺织业重要生产基地。产业快速发展背后,是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19省市援疆力量引全国产业入疆的付出。


万里守望 心手相牵


山水一程,民生百事,对口支援新疆国家行动的巨幅画卷是各民族各领域交往故事的感人合集。


棠棣花开,枝叶相扶。“一个不落”的全面小康背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生根生长。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近1.7万援疆干部人才西出阳关来到天山脚下。祖国六分之一的大地上,各地援疆铁军接续奋斗,帮新疆各族同胞共圆小康梦。


2010年以来,1.5万余名援疆干部人才结对帮带培养了当地干部人才14.5万余人。援疆各省市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提升了新疆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更促进了边疆地区与祖国各地互动交流。


在新疆库车市人民医院,浙江宁波援疆医生黄芳(前右)在接生她援疆以来的第100个新生儿(6月29日摄)。 新华社发(王欣然 摄)


7月3日,徒弟古哈尔古丽给即将返回浙江宁波的妇产科医生黄芳戴上了少数民族特色的小花帽


一年半以来,黄芳接诊孕产妇1200余人次,抢救肺动脉高压、急性心衰、失血性休克等危重孕产妇40余人次,接锦旗的次数已经数不清。“被需要是一种幸福。”黄芳还帮库车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规范临床诊疗,提升业务能力。


前后方联动,线上下结合,全社会参与。援疆干部人才带来支援地的资源和技术,帮助受援地干部人才迅速成长。


这是新疆伽师县第二中学女子足球队合影(4月24日摄)。2020年5月,广东援疆指挥部帮助伽师县第二中学组建学校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并派遣专业足球教练,捐赠全套足球装备,修建训练场,全方面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新华社发(杨昊 摄)


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广大援疆干部人才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结对认亲1万余户,捐款捐物金额7440余万元,各地援疆指挥部还开展了点亮“微心愿”、青少年“手拉手”、融情夏令营、足球比赛培训等各种活动。各种形式的交往跨越数千公里。


在新疆伽师县的祖美尔服装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排丽旦·吐地(右)和员工讨论网络直播带货细节(7月11日摄)。2020年,排丽旦·吐地被广东援疆指挥部遴选为致富带头人,获得项目资金支持后,她改造展厅,增加实体店铺,并开展线上网店运营,带动150人就业。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自2018年11月以来,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方指挥部和伊犁教育、邮政等部门共同开展苏伊两地青少年“万里鸿雁传真情”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


书信联系让青少年交流通上“连霍高速”。霍尔果斯市苏港高级中学学生阿依曼在给连云港笔友的信中写道:“即使没有亲眼去看过,但在你的一番介绍下,我仿佛身临其境。如果有缘,我必定会跨越山河去亲身体验,到时候你可别忘了要做我的小导游。”


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二中学,辽宁援疆老师鄂刚(右二)帮学生分析试卷(2020年9月15日摄)。 新华社发(李传庆 摄)


援疆工作让受援地和支援地各族群众搭上“心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日益筑牢。


久久为功 共绘“疆”来


站在新起点,矢志新奋斗。


天山南北,各支援疆力量没有停步歇息,正马不停蹄地推动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大步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今年上半年,山东援疆帮助喀什地区落地项目132个,投资总额达200多亿元,形成了落户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为后续援疆奠定扎实基础;


在新疆巩留县,市民带着孩子来到由江苏省张家港市援疆工作组援建的“石榴籽”书屋读书(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江苏援疆支持下,今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较去年同期相比提前79天突破3000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愈发耀眼;


——天津援疆选派18名干部人才到和田地区乡镇任职,推动乡村夜市建设、电商直播、村居改造,助推受援地乡村振兴。


……


援疆之初衷,是为新疆各族人民解难题,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幸福。


这是在新疆和田市拍摄的由北京市援疆资金支持改造的团城(2019年8月1日摄)。为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和田的历史文化街区得以延续,北京市投入资金,对和田老城区进行保护、安居、旅游与就业四位一体的改造。 新华社发(许珠珠 摄)


盛夏时节,距离苹果采摘期还有3个多月。许多阿克苏地区的果农早早就签订了供货协议。


前几年,由于运距过长,这里包括苹果在内的特色果品出现难卖、贱卖现象。


2017年8月,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浙江省立足自身市场优势,推出“十城百店”工程,在省内10个市开设新疆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卖店,帮助受援地优质农产品走出新疆。


在位于新疆疏勒县的新疆喀什现代蔬菜产业园,工作人员在智能玻璃温室内为甜瓜苗授粉(4月17日摄)。该蔬菜产业园由山东省援建,预计年产新鲜蔬菜150万吨,稳定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带动南疆地区蔬菜产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第十批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朱林森说,“十城百店”将改造升级成“百城千店”,并通过天猫商城、云集微店等嫁接线上市场。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是新疆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深圳援疆推动深、喀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交流,实现两地青少年及家庭双向互动;湖南援疆引导援疆医生参与受援地“家庭医生”服务活动,在为患者干好事、解难事中增进感情;上海援疆持续开展文化润疆行动,以综艺节目为载体将现代文化引进喀什,并宣传受援地传统文化,增进双方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


在新疆莎车县伊什库力乡设施农业基地,种植户展示采摘的西红柿(2020年3月18日摄)。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协调推动相关公司在当地建立设施农业基地,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以援疆为纽带,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美好画面,正在新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呈现,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每一天都在更新。


宁波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单继诚说:“新时代援疆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在事关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上聚焦发力。”


国家关心,兄弟同心,“疆”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