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山横栏镇范围 中山石岐手工活外发

一辆私家车,

一个花卉搬运队,

对于我家乡的孩子们来说,

他们努力工作,不怕吃苦。

他们的故事是什么?

中山10多万亩的花木农场,催生了上万名花木工人。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拥有私家车,载着几个人的团队,赶着去花木场工作。10月21日上午,在钟山市闽中镇三墩村,记者见到了27岁的贵州小伙陈晓萍和一个由5名老乡组成的专业采花队。他们载着1000株夹竹桃,路边停着几辆附近花匠的私家车。如今,农民和工人都成了车主,农民工的生活呈现出新的景象。

扛一次赚200元,然后双手发家买车

天一亮,陈晓萍就开着他的银色面包车,带着另外五块手表从贵州凯里出发,从中山市横栏镇流沙村出发,赶往中山市民中镇三墩村花卉农场。种植、搬花和装车,六个人分工明确,年纪最大的阿姨负责院子里的夹竹桃,而拉车和搬花则交给了体格健壮的小平和其他男老乡。

三年前,小平用6万多元全款买了这辆车。“我们的移花团队每天都在跑来跑去,车是必须的。如果订单很大,有十多人一起去。现在有车的农业工人很多,去远一点的花卉农场不用担心没车。”小平说着,用双手抓了两棵树。工作的时候,几个人说方言,互相调侃。他们都是贵州凯里的老乡或亲戚,包括来中山工作多年的小平阿姨。你做的每份工作都由每个人平均支付。

花木场老板吴也是贵州人,小平的团队和他合作过几次。这次一个1.5米高的夹竹桃运输到1.2元,这个订单的总成本是1200元。"因为路途遥远,吴老板已经包好了车费和午餐."小平小心翼翼地说。工作了一上午,每个人分到200元。短暂休息后,下午他们会赶往横栏镇的另一个花木院子。一天最高收入300-400元,一个月能拿25天以上,下雨天穿雨衣,不怕辛苦。

“农村人真有钱。现在过年回村,看到家家户户都买了车带回来。我们农村人比较单纯,花尽可能多的钱买昂贵的车,一般不喜欢贷款。老家有房子,外面有车,在村里很常见。”意识到农村生活的变化,小平告诉记者。在中山的那些华牧村庄里,有许多搬运工生活在紧凑的社区里。

抬头看树,一名绿化工人正在树梢间攀爬,修剪一棵秋天的枫树。他姓曾,是花木场请来的锯手。原来,一些大树为了方便运输,需要把茂密的枝叶“瘦身”成光秃秃的树干。树下是曾师傅的白色小汽车。有了这个10万元的运输工具,他在各种花木场工作方便多了。

大花木产业促成上万农工就业

在花木产业聚集的中山市横栏镇流沙、三沙村,有大量的花木工人。

20年前,小平阿姨和45岁的贵州妇女杨同秀来到中山打工。当时中山的花木产业刚刚起步,花木农场并不多。如今,中山花木产业规模空前壮大。据横栏镇花木协会会长梁申华介绍,中山市花木种植面积已达10万至12万亩。在杨童秀居住的横栏柳沙村附近,贵州、四川数千名扛花木的农业工人,也像她家一样组成了一个“家人朋友群”,每天开着私家车集体上班。

下午6点到10点,喇叭声密集,看到很多车陆续回村。这是外出工作的农场工人的回归。晚上,新装修的村广场灯火通明,音乐响起,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用母语聊天,谈论着一天的收获。即使外国人在村里租房子,租金也不贵。比如杨同秀的邻居杨秀才,30出头的花匠,和妻子、母亲合租了一套50平米的两居室,每个月大概要花1000块钱,而一家三口的月总收入在1万左右。存钱后,他可以存很多钱给家乡的孩子学习。

下班后,儿子来中山看望她和丈夫,杨同秀最开心。24岁的儿子是河北省一所远程大学的大二学生,他把父母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虽然每年1.6万的学费不是小数,但对于一对有实力的夫妻来说,并不困难。

梁申华表示,庞大的花木产业对就业有很强的驱动力。单杠大概有10000名花木工人,仅三沙村就有6000多名花木工人。据他观察,单杠上超过五分之一的花木工人拥有私家车。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字/见习陈记者程

图3/记者王云

编辑:兰

编辑:魏丽君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