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张北抢劫案俞敏洪 俞敏洪创业被抢

最近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所有教育股都大跌,尤其是新东方,从高点下跌了80%以上。有人说,新东方董事长余一夜之间失去了理智。

虽然股灾会给新东方带来很大的伤害,但余应该能挺过这一大变局。

因为这不是新东方第一次遭遇危机,他已经多次濒临崩溃,但每次都是凭借自己的智慧挺过来的。这一次,我相信他还能活下来。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

因为他具备成功人士应该具备的以下三个品质。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余在2019年写了一本书叫《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是一本自传体的书,记录了余和新东方在过去二三十年所经历的艰难岁月。

我们都知道余为了考上北大,参加了三次高考,最终如愿以偿。大二时,因肺结核被迫休学一年,在医院一年的时间里,他读了300多本书,背了一万多个英语单词。

因为今年的自学,他的英语成绩提高了很多,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大学教英语。

在北大当老师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就在1982年到1986年,出现了出国热。看到许多同学都出国了,热爱学习的余无一例外地想出国。当时,他必须通过托福和GRE考试才能出国留学。1987年,他学习了两个月,托福成绩673,几乎接近满分。

然而,由于错过了申请奖学金的机会,出生在农村的余没有那么多积蓄出国留学,只好自己想办法挣钱。

这时他觉得自己的托福和GRE成绩好到可以教那些想出国的学生,于是在北京大学开设了托福培训班。

当时北京大学也开了托福班,跟北京大学成了生意

,因此和校领导发生了争执,只好辞职,走出北大,租小破屋,贴小广告,通过免费的露天讲课招生。




这是他创业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他创业的起点就是自己一身的英语知识,而这英语知识是他自己不断通过学习而来的,他的脑子里储存了大概有两万多的英语词汇量。


尽管有这么好的英语底子,在2006年新东方准备上市的时候,因为要到美国上市,上市前主要领导人都要做路演,他感觉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用了。


毕业二十年的他,又开始训练自己的英语口语,听了很多的录音带,看了很多的美国影视剧,上市那天,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晚宴上发表英文演讲受到热烈的欢迎。





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的: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生任何阶段都是有进步空间的,你不努力,就没有未来。”


是的,没有一个不努力学习的人,能够随随便便就成功的。


2002年—2004年,和俞敏洪一起创业的合伙人,觉得俞敏洪太土了,不让他做董事长,他不能参加董事会,也不能走进总裁办公室,要是换作旁人,情绪应该会一落千丈吧,自己好不容易创立的公司,自己却没有发言权了。


可是在那两年的时间里,他有了时间,自学了《公司法》以及企业管理的内容,读了德鲁克稻盛和夫、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等等。


直到2004年大家又觉得只有俞敏洪才能管理好新东方,他这才又回到了董事长和总裁的位子上。


他人生的准则之一就是:


“无论人在什么岗位上,在任何困境中,都要让自己保持进步。”


正如《终身成长》一书所说:


“成功往往是一时的,而成长是一辈子的,况且没有成长,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功。”


我相信俞敏洪能熬过这一次的艰难,是知道他有一颗终身成长的心,这颗心能助他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劲都能化险为夷。


国家的“双减”政策对余敏洪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同时又是一次转型的良好时机。


这就涉及到他的格局了。




大格局,只求发展,不求私利

新东方创业初期,发展得很好的时候,俞敏洪觉得要把新东方做大必须要找人帮忙一起做,要找就得找比自己更厉害的人。


于是他出国请回了北大的同学和老师,也就是徐小平和王强还有包一凡。


当时他们刚加入的时候,每个人负责一个版块,俞敏洪只要求他们上交15%的费用,其余的都归他们个人所有。


可是这15%的费用刚开始的几年时间里根本不够他的开支,比如场地费,宣传费等等。


但是考虑到这样有利于新东方长远的发展以及朋友们的利益,他宁可自己补贴不够的费用,也没让他们多交。


这里就足以看出他格局之大,看问题不是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而是想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到2002年的时候,新东方飞速发展,管理层内部出现了利益纠纷,谁也不服谁。


大家觉得俞敏洪是农村出身的,土里土气,如果让他继续管理新东方的话,新东方也会变土的。


结果大家一致不让他进董事局,而作为新东方创始人的俞敏洪,最后之所以会妥协是考虑到新东方的发展,只要能让新东方继续发展,他是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的。




曾国藩曾说: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有格局的人不会因小事而斤斤计较。


有一年暑假,俞敏洪给学生找上课、住宿的场所,认识了郊区一个租度假村的老板。


那个老板要求先支付一笔钱,暑假结束的时候,那人应该退还三万块给新东方,结果他不还了,实际上他把那笔钱给花了,在财务人员反复催要后,他就给俞敏洪打电话,说没钱还,留着明年暑假再来。


当时俞敏洪很爽快地答应了。


可谁知道,那人原来是个罪犯,听俞敏洪这么爽快地答应了,那人就想俞敏洪肯定很有钱,于是就派人盯着俞敏洪。


当时,俞敏洪每个周末都要带200多万的现金回家,有一回周日晚上,还没到家门口就被这些人给抢走了。


其中一个罪犯看他还有一口气,想要杀人灭口,被那个度假村的老板给制止了,他说俞敏洪是个好人,还是放了他吧。


如果当初俞敏洪斤斤计较那三万块钱,说不定早就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被抢劫后的第五年,那批罪犯被抓了,这期间他们总共抢劫6次,其他的5个人都死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俞敏洪的格局救了自己一命。


格局,是一个人内在的学问、胆识、情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纵观新东方的一路发展,因为有俞敏洪的大格局,才能在每一次的挫折面前,扭转乾坤。




2012 年因受浑水公司的攻击,新东方的股价两天之内从每股20多美元跌到了9美元多,也就是说市值减少了60%,这对新东方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当时浑水公司攻击新东方做假账,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做空公司,然后自己低买高卖,从中获取渔翁之利。


好在俞敏洪临危不惧,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公司从不做假账,花了巨资请国际团队到公司查账,每小时要付一万多的那种。




其实那时他做了两件事已经让股价回升了。


第一件事是请马云、柳传志等人吃饭,告诉他们不做假账是他的原则和底线,结果他们二话不说,当晚就买了新东方3亿多美元的股票。


第二件事是为新东方的骨干力量发期权。


通过这两个动作,新东方的股价已经有所回升。但他就是要花这个钱向美国人证明新东方的清白。


后来经过查实,证明新东方确实没有作假,此后新东方的股价涨到200多美元一股。


只有心中有大格局的人,才能临危不惧,并且在灾难中寻求新的出路。


这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


“我觉得从危机中去寻找机会,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能力”。


所以,这一次的危机尽管来得比之前更猛烈些,但我依然相信,他一定能绝处逢生。




有情怀,有理想

曾国藩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正如俞敏洪告诉员工们说的:


“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好的结果自然会来。”


可见俞敏洪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热爱教育事业,只是他的热爱抵挡不住社会普遍性的焦虑,抵挡不住其他人追逐利益的脚步,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最开始新东方面对的是自觉性比较高的大学生,开办的是大班,五六百人一个班,这种班级学费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是面对中小学生,大班的形式是不适合的,这主要是中小学生不够自觉,甚至有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后来慢慢调整为小班制。


当另一家专业做一对一的教育机构学大教育出现的时候,新东方底下员工发现,一对一的形式对于员工来说来钱是最快的。


它挣的是有钱人的钱,一个小时几百块,除了配专业老师外还有专业的咨询师和学管师。


因为一对一的费用高,咨询师的抽成高,通常一个学生招进来,他们都会建议家长一下子交一两年的学费。


如果家长交3万块,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小单子,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让家长充值5万以上,因为5万档比3万档的抽成高很多。


因为有这样的机制,那么作为主要招生的咨询师在面对家长咨询的时候,他们肯定是极力推荐一对一模式的,他们才不管什么教育情怀呢!


这就给很多普通的老百姓增加了许多焦虑,你看呀,当家长们听说自己的孩子成绩差,上普通班级对孩子来说没效果,必须给孩子上一对一才有用,家长一听价格那么高,交不起学费,就几天几夜睡不好觉。


而有钱人可以一下子交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享受贵宾待遇,这就是贫富差距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面对这个问题,俞敏洪意识到这是违背国家教育政策的,尽管他下达命令抓班级制,但是你不做,人家竞争机构会做呀!


而且做的更狠,那么一大部分的优质生源就会被抢走。


这是作为有教育情怀的俞敏洪的个人无奈。


正如俗话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你既想要有个人情怀又想让企业生存,让员工有利益可图,这是不可能的。


除非他只是他,除非新东方没有上市,因为上市后考虑更多的是资本,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被资本市场拖着走的时候,个人情怀也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当做了家长后的俞敏洪意识到,教育的关键是在于家庭教育。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为此他做了一些努力。


比如开办免费的家庭教育课;


比如,阻止大规模的扩张一对一模式;


比如,2019年他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也是他现阶段的理想。


一个人之所以会成功,是和他在每个人生阶段给自己定的目标分不开的。


俞敏洪上高中时的目标是考北大,考上北大后的目标是当北大老师,当了北大老师后的目标是出国。


没钱出国的目标是要挣很多钱,下一个目标和理想,就是把新东方做成一个在中国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教育公司,这些他都实现了。




那么现阶段他的目标和理想是什么呢?


他说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


让每一个孩子在面对这个世界时更加健康和健全。


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不管怎么样,他有这种理想和目标是值得肯定的。


为此他做了四个方面的布局:


一,建立成长中心和素质教育体系。


二,建立家庭教育体系。


三,教育与科技相结合。


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重视农村教育,利用新东方的资源帮助边远地区的孩子。


这四点布局是他的未来理想,应该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应该有的举措。


如果再给他点时间,我相信俞敏洪是能够做到的,即使不能完美,但是这个头总得有人带起来。





最后

无论新东方最后如何,我相信俞敏洪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他有以上这三种品质。


而这些品质是无价之宝。


运用得好,这次新东方的没落或许是他个人崛起的时候。


要知道他套在资本市场这么多年,也该转型做他自己了,所以股价暴跌对他来说是一个深渊同时也是一个良机。


因为他有这些品质,可以承受得起人生的起承转合。


当一个人胸怀苍生,胸怀他人的时候,在困难面前自然会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抵御一切痛苦。


如果抵御不了,心生畏惧,只能说内心还不够强大!


那么请继续磨练吧!


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不就是要经历一次次地“长征”,然后才能“三军过后竟开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