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输出来说英雄,张小龙无疑是互联网圈公认的产品大师,他创造了两个现象级产品,Foxmail和微信。
尤其是随着微信这一现象级产品的普及,人们记住了“微信之父”。
在不久前的
【壹】
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透露,截至2018年8月,微信日登录量突破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它有10亿DAU的数量级。”他说。在这个偶像崇拜的时代,除了传奇的起起落落,我们更需要看到成功人士上下打量的平凡岁月。
今天我们来还原一下张小龙和他的微信走在一起的岁月。
说到张小龙,低调、另类、佛系、克制、偏执、文艺等标签接踵而至。有传言称,2011年微信上线后,面对蜂拥而至的采访,同样低调的马亲自出门帮他处理。“我会去找小龙,让他专心做产品。”
至于他“文艺”的一面,他并不否认,在接受吴晓波采访时,他坦言,“产品经理永远应该是文艺青年,而不是理性青年。”所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去世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悼念信息,说:“当时你在写软件的时候,要取个名字。笑傲江湖就在我身边,所以我把令狐冲的“狐狸”叫做“狐狸邮件”。纪念金庸。”文艺真紧。
张小龙悼念金庸
然而,从2016年他第一次公开站在微信公开课的舞台上开始,这个一直愿意躲在幕后的英雄开始习惯站在舞台前接受聚光灯的照射。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张小龙说话越来越得心应手。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腾讯员工大会上,张小龙发泄了一段在今日头条疑似“黑暗”的言论语录,并广为传播。
没多久,王小川就拿微信和字节跳动比较,说“一个声音用脑,小龙用心”,字节跳动“聪明”,微信“善良”,颇耐人寻味。
在成为知名的“微信之父”之前,张小龙的故事有些“悲情”。
【贰】
张小龙依附腾讯的故事有些“悲情”。2005年,经过多次波折,Foxmail和张小龙被“打包出售”给腾讯。最初在腾讯,张小龙做了老QQ邮箱——。果然,姜还是又老又辣。后来他又陆续做了阅读空间、漂流瓶等产品,大大提高了QQ邮箱的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短短三年时间,QQ邮箱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并获得了马的好评。“QQmail团队是腾讯的骄傲和典范”。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和Foxmail一样,张小龙还没有找到明确的商业模式,还有一波强大的流量。
时间像流水一样滑向2010年,有一天晚上,我习惯了晚上写程序
张小龙给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内容是:我们应该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后者是一款简单的跨平台即时通信软件。同样习惯熬夜的马化腾随即回复了4个字:马上就做。
“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我发现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在不久前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这样回忆说。
得到马化腾首肯后,张小龙拉上做QQ邮箱手机客户端的团队凑了十个人开始做微信,“后台开发,三个手机平台的前端开发,还有UI,加我自己带了一个产品毕业生,就十个人。”
两个月后,也就是2011年1月21日,微信第一个版本上线,那张一个人孤独的面对蓝色星球的画面开始进入人们手机里。

【叁】
其实,这里面是有一定风险。那时候,以腾讯的业务分工而言,原本研发微信这件事是属于无线业务部,并非张小龙执掌的邮箱部门,而且无线业务部当时已经有几支团队在进行同样的工作了,也就是说,邮箱部门和无线业务部有了业务上的冲突,张小龙也有“越位”的嫌疑。
对于这个冲突,张小龙曾这样回应,“这个确实有点突然和冲突,但这个要看Pony(马化腾)他们怎么看了,他们认为这个冲突是可以接受的,那就行了。对于一个新产品,可能从公司角度来看,毕竟我们能够抓住这样一个机遇更重要,而不是说怎么样花费资源更重要。从腾讯的企业文化来看,从来有内部赛马的机制,它让企业保持了一种面对竞争的紧张性。”
所谓的赛马机制,就是采取产品经理制,“谁提出,谁领军,一旦做大便可独立成军”,这是腾讯内部不成文的规定,从创业之初就已经存在。
众所周知,彼时盯上移动互联网社交船票并不止腾讯一家,微信处境相当危险,前有微博、QQ、Q信围剿,后有米聊、来往、易信等追赶,竞争非常激烈。
可张小龙依旧不紧不慢地坚持自己的节奏,这位玩跳一跳能打到6000分,斩获“立地成佛”外号的产品经理,再一次将这种偏执性情在微信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微信上线时,他非但没有借助腾讯的流量入口做推广,反而是任其“自生自灭”,理由是“一个产品的流行要看用户口碑,看用户口碑自发增长的分界线,如果你没有达到这个界限,推广就没有意义。”可以说是相当佛性!
直到微信用户数开始蹭蹭往上增长时,张小龙适时打出一连串组合拳,先后祭出语音、扫一扫、摇一摇、微信红包等功能,迅速站稳脚跟。

由于性情过于“佛性与克制”,以及微信商业模式的长期空缺,很多人嘲讽他傻,白白浪费那么好的流量。
在“摇一摇”这个功能上线后,马化腾忍不住给他发了一封邮件,建议他考虑一下再往里加点功能,免得被对手模仿复制,信心满满的张小龙回复说,“我们现在的这个功能已经做到极简化了,竞争对手不可能超过我们了,因为我们是做到了什么都没有,你要超过我们总要加东西吧,你一加,就超不过我们了。”
在与吴晓波对话时,张小龙也曾说,“我觉得,极简主义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吧!
直到2015年1月,微信朋友圈才出现第一条商业广告,随后随着公众号、小程序的陆续上线,微信商业化逐渐浮出水面。
于是,腾讯顺利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马化腾悬着的心终于平稳落地,张小龙也随之封神。
作者:电商报 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