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潘婷)讯,保险资金的投资趋势一直受到市场关注。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部长刘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支持保险资金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业务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期金融支持。
据财联记者统计,截至7月15日,保险资产管理协会今年共登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共256项,其中股权投资计划4项,包括“太平洋-光慈互联网医院股权投资计划”、“中国保险投资-中远海运租赁股权投资计划”、“人保资产-先进制造业产业基金股权投资计划”、“泰康-上海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
此前,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官方公开数据,今年1-5月,共登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私募保险基金177只,同比增长48.74%,登记规模3620.27亿元,同比增长42.39%。其中债务投资计划171项,同比增长51.33%,规模3414.55亿元,同比增长66.37%。
有3项股权投资计划,规模40.7亿元,2020年同期未注册;私募保险基金3只,同比减少50.00%,规模165.02亿元,同比减少66.32%。如下表所示,通过对比2017年至2021年前5个月的同期数据,财联记者可以发现,忽略资产管理新规颁布期间的波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总体有所增加。
(资料源于保险资管协会)
,一位非银行分析师告诉财经社,保险基金追求绝对收益,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他们更喜欢低估值高分红。一级市场股权投资需要差异化。如果是金融投资,关键看被投资企业的经营能力;二是追求控股股东的低位和协同效应。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
刘指出,初步统计显示,今年6月末保险业总资产为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保险资金余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原保险保费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5.2%。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均保持较高水平。
他说,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保险资金运用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拓宽产业资金来源。支持保险基金开展风险投资和基金投资,设立成长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等私募基金,通过基金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二,增加直接股权投资。取消保险资金开展金融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加大对制造业的长期股权和资本资金支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三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支持。保险公司股权资产配置监管比例由“一刀切”变为八级分类管理,最高可达总资产的45%。
四是丰富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引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挥长期资金管理优势,积极打造债务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产品多元化的制造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截至今年5月底,保险资金通过投资于制造业、能源、科技及相关基础设施,直接投资4.35万亿元
一是完善监管政策。修订保险资金投资理财产品政策,将更多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具有风险收益特征的理财产品纳入投资范围。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基金和科技基金的长期资金来源。
二是深化“简政放权、强化监管、完善服务”改革,优化资产支持计划发行程序,提高产品发行效率。三是进行产品创新,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产品,通过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股债结合等方式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