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书法比赛的目的和意义 作品应用价值

近年来,青少年书法教育不断升温,但其背后却存在着许多关于青少年书法教育的误区,如学校教育与民办教育理念的差异、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教材、青少年是否应该参加书法等级考试和比赛等。

结合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27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有专家认为举办青年书法篆刻大赛的目的是发现人才。考试和比赛只是考查青少年书法学习的形式。家长和老师不一定要盲目参加这样的比赛,因为培养兴趣对青少年来说是最重要的。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和促进青少年书法教育。江苏、河南等地率先将青少年书法教育纳入中考考试范围,上海也出台了书法进学校、书法进课堂等政策。然而,在青少年书法教育热潮的背后,对青少年书法教育的理解存在诸多误区,如学校教育与民办教育理念的差异、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教材、青少年是否应该参加书法等级考试和比赛等。

“第27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

上海小学生练习书法

学校教育和私立机构的定位和现状

青少年书法教育一般分为学校教育和民办培训机构教育两部分。学校教育的重点是普及教育,重点培养青少年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注重普及;而民办培训机构是人才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习书法的兴趣,引导青少年走专业书法的道路。

现在人们经常混淆这两个概念。我觉得学校的书法课不如培训机构的效果好,学校的老师也不如培训机构。

长期从事中日书法交流的上海市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欣说:“我来日本很久了。在日本,书法和写作是分开的,但学校里引入了写作教育。就是把字写对。在中国,说和写都觉得很幼稚。每个人都会写。想写好,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好。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键盘时代,我国不缺书法家。培养孩子正确写字,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这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定位。”

虽然学校教育和私立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教学体系,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月桂告诉本报记者:“从各地的招聘岗位来看,很少招聘书法老师。据了解,过去一年,新开办的小学文化课师资匮乏。招老师很难,招书法老师更不可能。而且书法老师都是招收的师范生或者美术老师来上书法课。众所周知,举办书法课时,书法老师是比较短缺的。我们现在的书法要么换成语文老师,要么换成美术老师,会误导学生学习书法。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家长意识淡薄,书法艺术在各学科中变得可有可无。因为写作不是必修课,所以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他们的升学影响不大。大多数中小学都学会降低标准,这导致大多数学生半途而废。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欣说

各自相应的系列进而评相应的职称,唯独书法老师没有自己的系列。教师资格证也是如此,没有相应的书法老师的教师资格证,进而产生了一系列很尴尬的事情。”


青少年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


而私立培训机构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据一位私立培训机构的人事主管透露,“现在书法培训机构越来越多,无论是大型私立机构还是个人的培训班,书法老师的招聘从量和质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虽说每年书法毕业生数量很多,但是上海的书法专业高校毕业生相对少了一些,而且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薪资报酬要求高等问题。另外一方面,老师的书法水平也令人堪忧,不说有多么博学的书法理论,关键是老师往往会把自己习字的不好的习惯传授给学员。这就等于小朋友在刚开始起步时就走了弯路。由于书法老师的岗位还是比较急需,所以我们只能做到前期培训的工作,后期我们对老师的约束力和考核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当然,我们在招收书法老师过程中,还是主要看老师的书法水平,所以对应聘的老师的所学专业也不是卡得很死,他是师范专业也好、国画专业也好,只要有比较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书法水平,我们都会择优录取。”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某大型培训机构在教师变更之后,由于不能招到好的老师,竟然直接把没有书法教育经验的老师分配到空缺岗位上,甚至有的书法老师还伪造学历。


青少年习字的教材与要不要学习草书


青少年的书法学习最好不要过早涉及草书,青少年学习书法还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为哗众取宠而拔苗助长。


“写草书也只是为让小朋友明白写书法时要注意笔画与笔画之间、笔势与笔势之间的连贯。草书是非常难的,草书一定要有情怀,抒情性很强。而且草书单个字体必须去记写法的正确与否。现在有多写草书的人包括成人都写错的草书,那么对于小朋友来说,会更难了。写准确已经是不容易了,还要有情怀则更不容易了。所以我认为不应该提倡所有小朋友过早地学习草书,包括草书经典的临摹。如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对于小朋友来说,有一定难度。从学习上有难度,再去搞创作上,难度会更大。”张信说。


在青少年书法教育教材的问题方面,据了解,从2014年起,国家已经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教材,目前,全国11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进入全日制学校。而这些书法教材,不是以培养书法家为目的,而是以普及书法为重点。但有时候这就违背了家长们的宿愿,家长们会产生“学校书法教育是不是不够重视”“考级还是要去机构学习”的念头;而很多学校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这就造成了很多老师抛弃全国普及教材而自编教材的现象。因此,如今的小学生书法学习教材往往在一线很难得到落实。


在民办教育机构中,书法教学往往是各成体系,老师不一样,教学内容也就不一样,即使教授相同的字体,其思路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教学往往取决于老师个人的教学水平与书法专业水平。


青少年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


青少年有必要参加等级考试或书法比赛吗?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27届青少年书法篆刻展”上,上海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潘善助对澎湃新闻表示,“举办青少年书法篆刻比赛活动的目的是发现人才。而在发现人才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我们也开始慢慢打破这种比赛的惯性思维,展评的导向要有所改变。以前我们通过面试是解决真与假的问题,不能有代笔。如果是有假品出现,或者说是代笔,那么在小朋友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罪恶的种子。那么搞活动不如不搞活动,这样的话就没有正义了。这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小朋友实际的书写能力是我们所考虑的。我们现场估评作品,就忽略了小朋友的书写过程,就是他们到底怎么写出来的我们不知道。让他写他还是能写的,因为它能对着参赛作品反复的写,实际上属于临摹。而且他所临摹的是老师的字,那么他还不如临摹古人的字体。古人经典不是更好吗?”


“所以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活动中,150件或者300件入展或入选作品要评,但是不评奖。现在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是看作品来评,将来不是,我们会对入展的150位作者进行现场命题,现场测评。看谁好,首先评出三等奖,然后再评,看谁好,评出二等奖,最后则是一等奖的评定,一等奖我们会加上除了书法技艺功底之外的书法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两个评比一加那是综合的有实力的一等奖。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是对青少年书法篆刻学习的真本领的一个考量。”潘善助说。


也有专家在研讨中认为,等级考试与比赛对于青少年的书法学习,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对于青少年自信心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一方面也是一种锻炼,青少年通过书法创作,可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些青年教师、青年书法家也是通过青少年书法考级与比赛脱颖而出的。但是等级考试与比赛也存在很多弊端。


学员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练习书法的小学生


比如,对于青少年来讲,参赛作品变成了应试工具。很多青少年为了考级与比赛,只是在短时间,集中训练这一张作品,只写这一篇字;对于其他的书法字体全然不会。更有甚者,作品写不好,竟有其他人代笔。因此,这是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的。


而民办的书法等级考试,往往是商业化操作,商业操作就太过功利。商业利益已经大于了青少年的书法学习。而且考级带来了书法艺术的模式化。张信教授认为,“书法考级不要过分提倡,青少年不宜过多参与。”


“事实上,市教委也有组织青少年书法等级考核,这就没有商业利益,因为它是不收费的。这种做法就比较合理一点,不加重家长、学生的负担。但这种考级还有待完善。因为实施下来感觉形同虚设,每个学生逢考必过,通过率在90%以上,然而去学校实地检查的时候,很多小朋友还是不会写字。包括小朋友执笔姿势都存在问题。”张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