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荆州政务服务中心,劳动群众扫描二维码,了解行政审批流程。黄志刚摄(人民图片)
7月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居民正在操作政府自助终端。李建林摄(人民图片)
近日,《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全球第45位。其中,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中国表现跃升至全球第9位,达到“非常高”水平。今年以来,从数字防疫到数字防汛,中国政府精细化、智能化数字服务迈上新台阶。
“安全守则”有助于防洪救灾
“如果降雨持续增加,及时到村里集中避灾安置点,然后打开‘安全码’,村里会登记扫码。”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富宝镇洪家村村干部来到任如意家,帮她申请“浙江安全码”,并告诉她如何使用。
原来,为了防御洪水和台风,浙江早在今年3月就开始制定“浙江安全规范”。这是一个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的数字化平台。浙江市民通过支付宝搜索“浙江安全码”小程序,即可获得自己的安全码。台风、洪水等灾害发生后,特定区域应转移人员的安全码变为红色,意味着需要立即转移。居民也可以进入避灾安置点,凭安全码申请救灾物资。
“这几天一直在下雨。如果以前担心晚上睡不着,现在有了安全码,随时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危险区域,就放心了。”任如意说。
除了防洪安全码,杭州还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能力。比如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派出所副所长林祥瑞就表示,过去传统的防汛通报方式依靠电话和传真进行不同层级的沟通,效率低下。现在,有了钉子,洪水通报更加准确及时。
“谁接谁不接一目了然,让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检查遗漏的陷阱,为一线处理隐患节省大量时间。”林祥瑞说,通过钉钉“你钉我”等功能,居民也可以一键向职能部门报告安全隐患,为防汛救灾发挥群众力量。
从年初健康码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到现在安全码助力防汛救灾,还有平日不打烊的线上服务,中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许多独特而受欢迎的好做法。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上海“一网统管”、江苏“无会议审批”、浙江“数字政府改革”、安徽“皖事管理”等创新经验。成为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生动实践,我国政务服务平台品牌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案例
建设数字政府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通过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优化发展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比如上海首创的“一网通办”就成了中国特色的词汇。近日,联合国对全球190多个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进程进行了调查,重点考察了上海“一网统管”的经验和做法。上海在联合国全球e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大的平台公司合作,将数字消费服务的整体经验平移到电子政务上,使较为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给企业经营、市民办事、城市治理都带来好处。“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和覆盖广度、迭代速度等都领先。”
电子政务变“三难”为“三通”
为提升中国各地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由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评估并编制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11月上线试运行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39亿,这意味着在全国9.04亿网民中,平均每3个网民就有1个是全国一体化平台用户。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网上政务服务还面临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法律规范尚需完善、业务协同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面向14亿多人口和1亿多市场主体用户,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需要更好地优化完善、服务社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经过多年建设,整体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今后重点是将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这“三难”变为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的“三通”。只有解决了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松表示,有了智能端和公共云,将数字化治理表现优异的先进地区治理经验应用到中西部地区,技术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主要还是推动理念、组织方式和运营思路的提升。未来,打造数字政府,要借助平台化和智联网等,让政府部门、企业、个人都参与进来,使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融为一体,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生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