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兼职点赞员,怎样在手机微信快速赚钱方法

年底前后,诈骗“陷阱”增多,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少人上当受骗。记者梳理了近期发生的“新骗局”案例,希望大家加强防范,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公司财务人员谨防骗子冒充企业领导诈骗

【案例】

10月25日,山东菏泽某公司财务人员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冒充公司领导,称急需一笔钱,要求受害人将30万元汇款至指定账户。受害人看到自己是公司老板,按照短信要求汇款,发现自己被骗了。

据办案民警介绍,从作案手法上看,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假冒或盗取公司老板手机号、QQ号、微信号,或将财务人员拉入虚假公司内部群,设置模拟聊天场景,然后以“业务转账、支付合同款、退款”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具有迷惑性和隐蔽性,涉案金额较大。

 【警方提醒】

所有企业都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在大规模转账汇款前,必须经过当面或电话核实程序。汇款前,财务人员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确认对方身份,谨防上当受骗。

2、冒充公检法诈骗再升级,网上发送假警官证

【案例】

11月8日上午,陆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陆女士涉嫌骗取保险,在当事人迷茫时将电话转给了“公安机关”。一名自称“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打电话给陆女士,将她送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并添加了自己的QQ来办理此案。随后,陆女士收到了对方发来的公安证明和印有其肖像和个人信息的“逮捕令”。此时陆女士早已慌了神,对方轻而易举地骗取了她的银行卡存款金额。

深圳宝安警方发现,卢女士长期用诈骗电话通话,很有可能被深度洗脑。警察很快给他打了电话,但他连拨7都被挂断了。为了防止他们向骗子转账,在紧急情况下,警方通过他们的手机号码添加了微信,并注明“你好,你被假警察诈骗了,请不要转账”。在给骗子转账时,陆女士看到警察朋友的申请弹出,立即停止转账,避免了财产损失。

【警方提醒】

面对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分子,只要记住三个注意事项,就可以保管好自己的钱袋:作为执法部门的公检法机关,绝不会查处所谓的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等。与公安执法机关等部门互不转接电话;公安稽查法等部门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任何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转账、汇款或资金审核的人都不应相信;犯罪分子可以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模拟各种电话号码,伪造公安法网页。当接到类似的电话时,他们应该冷静下来,尤其是在转移欠款时。

3、警惕玩抖音点赞评论,能赚钱的新型骗局

【案例】

今年11月19日,市民侯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群兼职的“”。据群里介绍,只要有一天他加入群里能赚到60元,侯就会加入群里。加群后群主会通知他每天截图点赞。如果发朋友圈,可以拿到60元的工资,但需要交1388元的入场费。如果他想做,他会添加群所有者作为朋友。然后按照群主的要求,拍了一张截图,很喜欢,转发到朋友圈。当天晚上,侯收到了60元的工资。第二天,侯拍了一张截图,喜欢转发到朋友圈,把收到的工资截图发到朋友圈。早上群主说:“接到公司通知后,由于Tik Tok业务升级,系统受到影响,任务暂停几天,给您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然后就没有消息了,侯就发了一条消息

刷单类诈骗一直是一种发案率较高的诈骗类型。每个人都必须格外警惕。不要相信动动手指赚大钱的把戏,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预付押金和预付款的兼职基本都是骗局;2.对容易获得高回报的工作保持高度警惕;3.找网上兼职时,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也不要轻易点击对方

发过来的链接;4、如果不慎被骗,注意保存证据并及时报警。


4、朋友圈发砍价链接,新型骗局了解一下!


【案例】


北京市民郭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帮忙“砍价”购物的链接,上面写着“找朋友帮忙砍价,最低0元就可以购买苹果X手机。”郭先生当即点了进去,帮朋友点击了“砍价”键,留下姓名和电话后,页面马上显示“你已帮朋友砍了68元!活动时间有限,只要填写信息参与活动,找朋友参与砍价就能零元购手机。”郭先生不假思索地将链接转发到了朋友圈,并给好友发信息要求帮忙“砍价”。


正在忙活的时候,郭先生却收到了一条信息,上面显示他的银行卡被划走了600元。“密码不知道怎么被泄露了,余额一次性被转干净了。好在微信绑定的不是我存钱的卡,不然损失肯定更大。我怀疑就是填写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警方提醒】


微信“帮砍价”活动起初只是用于营销。不少商家通过这种活动吸引大家在朋友圈转发,从而吸引了一大圈粉丝,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关注度,实现了不错的营销效果。不过,之后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容易上当的活动被不法分子盯上了。他们通过朋友圈“砍价”收集个人信息或骗钱,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骗局,参与过的用户会收到大量的广告短信和诈骗短信。


5、微信新型骗局:连语音都能“克隆”!


【案例】


最近,赵女士突然接到自己父亲在微信上发来的消息,父亲称自己出来买菜忘记带钱,让赵女士转200元到微信上,赵女士便问语音问了句“爸爸,是你吗?”很快就收到对方的回复。


赵女士一听就是自己父亲的声音,便想也没想就把钱转了过去,结果还是被骗了。经过调查后,发现是赵女士的父亲微信被盗用了,语音是提前录好的。


【专家提醒】


保护好自身帐号安全


1、无论他人以任何理由索要你的微信帐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坚决不要提供,否则极可能被盗号。


2、当发现自身微信帐号有被盗迹象时,请马上到手机端微信安全中心或者PC端微信中心网站(weixin110.qq.com)冻结帐号,并通知好友谨防诈骗。


防止被盗号者欺诈


1、遇到微信好友借钱或其他需要资金支付的情况,最好能通过电话或视频进行确认,如果碰到模糊不清的语音,一定要进行仔细求证。


2、向不能确定真实身份的好友转账时,可将到账时间设置为“2小时到账”或“24小时到账”,以预留处理时间。


3、若发现好友微信帐号被盗,应及时进行被盗投诉,并通知好友冻结帐号,并转发防止其他用户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