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执手共白首,白首手起家怎么创业

今天是精读的第2377天,陪伴你一生成长

01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吉娜晒出一份“合同”,喊郎朗认真履行合同。

后来,郎朗曝光了合同内容。

合同中,吉娜为甲方,郎朗为乙方,主要有四项内容:

1.郎朗承诺每个月15号给吉娜一份礼物,每年4月15号和吉娜一起体验世界生活。

2.吉娜答应给郎朗做一份独家番茄鸡蛋面。

3.合同有效期为99年,在全球范围内有效。

4.郎朗主动提供吉娜专属包包服务。

“每月15号送礼”“做鸡蛋面”,看似繁琐的规定,却隐藏了婚姻中的仪式感。

你有没有注意到结婚的人普遍越来越懒?

曾经试图出去约会的节日变成了“不要加入其中的乐趣”;

精心挑选礼物的纪念日变成了“所有的老太太,还在乎这个吗?”;

已经计划好的定期旅行变成了“工作已经很累了,不想折腾了”;

.

敷衍和麻烦已经成为婚姻的日常生活,所以日子越来越麻木。

明明是夫妻,却越来越像伴侣。

我听过很多人说,人生不是这样的,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夫妻两人最后都成了亲人。

tyle="font-size:15px;">


但最好的夫妻,都不是亲人,而是爱人。




好的婚姻,要的也不是轰轰烈烈。




作家马德曾说:




真正推动爱情的,不是浓烈的爱,而是琐碎的光阴。



婚姻中的仪式感,不是大张旗鼓地搞形式,而是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常中,创造共同的幸福时刻。




02




在越来越多人不再相信爱情的年代,有人却谈了一辈子的恋爱。



去年,9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大退休教授冯端,为92岁的妻子写诗65年,登上了热搜。





婚姻生活中,每逢重要的节日,冯端都会写诗庆贺。



结婚30年时,他对她说:



忆昔初会日,娟娟悦心意。白首同偕老,恩爱岂容疑。



结婚50年,他对她说:



长忆人间四月天,樱花垂柳记良缘。五十年后牵手游,皓首深情似当年。



结婚60年,他对她说:



六十春秋恩爱笃,双双执手难关渡。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而冯夫人呢,她有一个特别宝贝的红匣子,里面装的不是珠宝首饰,而是她和先生几十年间往来的信件。




还有一截年轻时冯先生为妻子剪下的青丝,都被她当宝贝保存了起来。






从执手到白首,那些相爱的时刻被记录、被珍藏,变成了爱情的见证。



村上春树说:“仪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小确幸的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深以为然。



婚姻生活是琐碎的,每个人都逃不开柴米油盐,但是,越是琐碎的日子,才越需要用心经营。



韩国有个纪录片,叫《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内容是一对结婚70多年的老夫妇的日常。



拍摄之时,老爷爷赵炳万,98岁,他的妻子姜溪烈,89岁。



每逢下雪他们都会打雪仗、堆雪人,像孩子一样在雪地玩耍。



这是他们70多年来的习惯,因为下雪天,是他们相识、相爱的季节。




每次出门,都紧紧牵着对方的手,慢悠悠地往前走;





超过耄耋之年的夫妻,却喜欢穿着颜色鲜艳的情侣服出门;





打雪仗、牵手、情侣装,这些夫妻间独特的仪式,让人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模样。



美国婚姻专家温格朱利说:




“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他们也许并不例外,但他们懂得给琐碎生活打造一些特定的仪式。



正是这些仪式,让平淡的日常变得有趣,更让人对生活有了期待



原来,越是长久的婚姻,越需要爱的仪式。




03




说到底,仪式感究竟是什么?



童话故事里,小王子曾问狐狸,“仪式是什么?”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生活中提到仪式感,我听过最多的论调之一就是:



“整天追求仪式感,我哪有那么多钱啊?”



但实际上,你们的仪式,并不一定要用金钱堆砌。



它可以是一顿精心准备的早餐;可以是出门前的一个拥抱;可以是每月一次的二人约会日......



从始至终,仪式感的关键就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用心”二字。



前两年,邓超为孙俪庆生,上了热搜。



原因是他晒了9张手机截屏照,每张截屏上的时间都是9:26。





9月26日,是孙俪的生日。



从1月到9月,邓超花了9个月时间,用心截图留存。




邓超说:“我对数字很敏感,经常看到时间刚好是九点二十六分,而她的生日刚好在9月26日,我就会截图给她看。”



没花一分钱,没有煽情的言语,但却让旁观者都忍不住感动。



这份感动,就在于愿意把对方放在心上,舍得为对方花心思的“用心”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18:仪式感》中说:



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带着仪式感去做,也能够对抗生活中的消极因素。



而这种仪式感,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金钱和时间,只需要我们换一种认知角度,只需要我们提高一点创意力。



每个人拥有的日子都是一样,但有人把日子过成了诗,有人却让日子越过越乏味。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说:



仪式能令我们在自由和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更有意识地去感觉、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时刻。”



那些微小的仪式,把原本单调乏味的日常,变得不再一样。



而那些被仪式区分开来的日子,会变成你记忆中闪耀的存在。



04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仪式感?”



高赞答主@林木然说:



人生于世,就像在一条漫长的暗黑河流里漂泊。



而所谓的仪式感,大概就是人类于这河流上建造的闪闪烁烁的小灯塔。



靠这些灯塔,我们才能标定我们的存在。



强调仪式感,不是要鼓励大家,强行追求各种华丽的形式。



而是,希望你能给平凡生活,多创造一些温暖时刻。



毕竟,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很容易觉得仪式不重要,会认为仪式都是华而不实。



比如,买来的鲜花很快会枯萎;节日出门到处都是人;生日一年一度,想礼物就想得头疼.......



但生活,正如王小波所说: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生活中的微小仪式,就是琐碎日常中,最容易获取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