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作者:刘浏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服务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人。作为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传统银行实体网点的上门服务逐渐被冷落。拥有互联网资金的互联网银行在数字化舞台上大放异彩,随时随地安全便捷的移动金融服务成为客户的首选。封闭的线上渠道、单一的业务场景、生硬的互动体验、空白的客户获取和营销能力,成为制约传统银行拥抱数字经济时代的桎梏。
在数字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坚持服务区域经济,深化普惠金融导向,以互联网开放理念为引领,充分利用网民思维、数据思维、生态思维,赋能金融科技手段,以打造安全、强大、可持续的开放互联网平台为总体目标,走出一条属于地方农村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二、创新点
新一代网上银行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思维,颠覆传统仅将互联网作为线上渠道、线下补充服务的思维,以科技创新作为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切入点,从移动互联网、客户体验、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开放生态五个方向,赋能私有云、分布式、大数据、生物识别、互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构建平台、数据、安全三位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重塑银行作为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互联网服务和运营模式,在支持地方经济、农业、农村和农民、支持小微区域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振兴银行。
高性能、高可靠性、易扩展、低成本的分布式双中心双主动运营架构稳定支撑互联网业务爆发式增长;
模块化、基于组件、微服务的技术平台,devops开发系统,敏捷响应需求迭代创新;
互联网开放平台技术的应用支撑了互联网生态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
全渠道行为采集技术覆盖,让客户的行为数据成为精准营销、风险防控、差异化服务、数字化运营的可再生燃料;
将生物识别、云认证等智能安全手段与金融场景深度融合,提升金融场景的安全交互体验;
三、技术实现特点
1.门户前台:统一互联网前端框架,整合互联网客户系统,统一UI交互和流程设计,完成渠道客户到平台客户的转换,实现跨终端协同用户体验,构建一体化互联网门户。
2.业务中办:根据互联网业务场景的特点,从业务建模的角度,根据客户、产品、安全认证、风险管控、营销等多维模型,设计模块化、基于组件、基于平台的微服务,通过结构化框架、基于组件的组装,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
3.中国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门户,形成良好的协同,收集客户在不同终端使用中的运营行为和商业行为,作为风险控制、精准营销、体验提升和数字化运营的数据支撑。
4.智能中办: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认证、图像识别、云认证等技术,整合移动业务场景,突破金融级安全认证瓶颈,拓展非接触式服务范围,提升数字化交互体验。
5.开放平台:通过互联网开放平台技术,引入互联网开放生态合作,提供“生活金融”的场景金融服务。
6.分布式背景:
基于两地三中心的容灾系统,采用分布式微服务私有云作为基础技术支撑,构建两中心两活动的平台架构。通过利用对私有云的独立控制
ng>1、需求阶段
此阶段起始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月,期间主要完成需求调研、用户交流、行业分析、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评估,提交了需求规格说明书、功能原型图。
2、设计开发阶段
此阶段起始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6月,期间主要完成系统概要设计、架构设计、容灾方案设计、安全方案设计、数据库设计、UI交互设计、功能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工作,提交了设计说明书、单元测试报告和代码走查报告。
3、测试阶段
此阶段起始时间为2019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主要完成冒烟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非功能测试、渗透测试,提交了功能验收测试报告、非功能测试报告、渗透测试报告。
4、上线准备及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起始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5月,期间主要完成试运行环境部署、业务运营培训、第三方安全评估,开展全行范围的内部试运行,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
5、推广阶段
此阶段起始时间为2020年6月-2020年9月,期间主要完成推广演练、系统切换、数据迁移,系统正式对外全面推广运营。
五、运营情况
系统上线推广以来,开放式的移动门户,以及金融+生活场景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力支撑和拓展了获客渠道;新版手机app,凭借着更加美观的用户界面和UI交互体验,存量客户快速适应了新版app的使用习惯,原PC端客户向移动端转化率显著提升;随着优质理财、存款、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陆续推出,线上服务带来的高效和便捷性,促进原线下客户向线上快速转换;特色贷款产品,为服务小微、服务三农,打开了互联网的营销和服务窗口。
覆盖移动和PC端的行为采集分析,通过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展示平台用户的活跃度、反应不同种类金融产品的客户偏好,为大数据分析积累数据资产。
日常实时风险监控,通过预置的风险规则,对交易进行实施监测,对触发风险规则的场景按策略进行处置,并统计规则触发数量。
开展线上营销活动,支持对营销活动的周期、规则、奖品、互动游戏、白名单进行统一管理配置,对推广进行实时支撑。
六、项目成效
1、客户体验提升
统一的互联网门户,焕然一新的UI,人性化的操作和交互体验,跨终端协同一致的业务流程,理财、贷款、信用卡等丰富的金融产品,“金融+生活”场景化的互联网生态服务,生物识别等智慧化金融级安全技术融合,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随时随地、碎片化、多场景”给客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2、运营能力提升
平台化的行为采集分析,可以获取全渠道的客户操作行为、业务行为,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输出;风险控制模块可以根据客户业务行为进行风险识别预警和认证场景触发;通过营销活动串联获客和业务场景,形成立体、互动的营销氛围,对于运营推广能力进行支撑。
3、安全能力提升
通过构筑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升了系统在互联网接入、客户端、服务端和身份认证四个层面的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全路径跟踪、全过程控制、全领域防护,夯实互联网安全基石。
4、创新能力提升
平台化、模块化、组件化的开发平台,轻量化的前台技术框架,稳固的双中心双活应用架构,智能金融级安全认证技术与场景化服务的自由组合,能够快速响应差异化的创新需求。
七、经验总结
本项目是以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为契机,立足自身,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探索出了一套数字化转型特色的成功实践。我们应当客观、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充分把握科技创新的价值,运用创新科技手段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农村金融机构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