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和两个同学合伙创业,在Tik Tok做直播,带货,卖衣服。每人出资三分之一,朋友作为发起人占40%的股份,两个学生各占30%。三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已经工作2个月了,还没卖出几件衣服。会议结束时,我的朋友说他需要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员工。创业不能赚钱,但需要思考如何用直播带货,而不是玩票。
朋友遇到的问题,应该是很多熟人一起创业时遇到的。在我看来,矛盾埋在股权分配上,创业团队要有一个绝对的领导者。创业初期,创始人要接受创业是创业者一个人的事,而不是团队的事的观点。所以创始人只有占据绝对多数才应该有坚持事业的主观能动性,三人联合创始人至少要占60%。创始人应该知道一件事,并不是分享更多的股份会激发合伙人的积极性。当公司有价值时,股份分割会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新成立的公司价值基本为0,那么激励是什么?
其次,不要对合作伙伴期望过高。在合作前的沟通中,创始人要对合作伙伴的需求有清晰的了解。例如,你需要合作伙伴的资金,或者你需要合作伙伴在你业务的一个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初期有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创始人自己解决大部分,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合伙人身上。合伙人只要解决了自己负责的问题,就是合格的。
创始人会认为如果合伙人不积极,不如去市场招聘员工。招聘员工是一个解决办法,但遇到的问题会比合伙更头疼。首先,创业公司招不到人才,尤其是朋友是大学生,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要前景没前景。其次,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失败的概率很高。创业初期,合伙人可能拿不到工资,大家可以一起做饭,而招聘员工必须按月领工资。最后,就算招到了有行业经验的人,一个大学生怎么能管得住,遇到有一定经验的老庸医,创始人肯定会被忽悠。然而,当学生合伙创业时,沟通和管理的成本会低得多。
综上所述,虽然是合伙创业,但创始人一定要把生意当成自己的事,不要对合伙人期望过高,不发工资就当员工,主要是用来抵御创业失败的风险。抱着这种心态,创始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司的运营上,而不是专注于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