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拉人头模式,拉人头创业是传销吗

以“社交电子商务”的名义

做“杀人”生意

想赚钱,还是要靠“拉脑袋”。

这种新的MLM模式正在北电上演

近日,《财经》新媒体记者独家调查发现,为了鼓励店主发展,花费398元购买指定商品就可以成为贝店店主,然后即可通过发展下线的方式获利。,北电不仅有激励措施,而且有完整的推广体系。在某店主群内已形成最多达到四级的层级关系,涉及人数多达300余人。

“没有学历、知识匮乏的人,一直负债累累,一个月挣一万多元;失业妇女永远没有收入来实现独立……”这样的洗脑故事不断在一家湾店的店主设立的店主群中上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值得注意的是,每开发一个新的店主,上线就能获得100-200倍的利润,这些利润来自线下入场费(开店费)。事实上,北电指定的“入场费”产品大多属于小众品牌,价格都是人为抬高的。由于官方难以比价、同一品牌不同系列的材料等原因,操作手段极其隐蔽。

业内人士表示,新的传销虽然隐蔽性极强,但也具备了传销的所有特征,即“支付入场费”、“拉人头”、“为组建层级团队买单”。本质上,当作为“入门费”的商品价格远高于其真实价值时,就可以定义为传销。但由于目前监管缺失、认知落后等原因,新型传销现象屡禁不止。同时,消费者急功近利的行为也为传销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398元开店杀熟

“拉人头”模式野蛮扩张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人们掘金的地方,网上店主也成为了一种职业。但与其他店铺不同的是,成为一家贝店的店主,不仅需要提供邀请码,还需要花398 -498元购买商品,才能获得开店资格。

近日,《财经》新媒体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如想成为贝店店主,需经过原贝店店主邀约,并以最少398元购买指定页面内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省钱自用、共享赚钱”的口号,但与传统店铺不同的是,顾客无法直接在北电平台搜索某一店主的具体店铺。换句话说,想卖货,只能靠分享链接,靠熟人圈子赚钱。此外,所售商品的真实利润和控制权并不由店主控制,而幕后的发货人和控制人都来自北电平台。

以一个售价16.9元的橘子为例,记者发现,通过分享链接下单后,App只能赚取0.01元的佣金,即使你购买一部售价2499元的手机,也只能获得124.95元的佣金。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只靠和熟人分享商品赚取佣金来获取高额利润似乎遥不可及。已经成为店主的用户不得不将利润来源转向发展新的店主。

那么,培养新的店主有什么好处呢?《财经》新媒体记者联系了北电客服,回应称需要向“导师”(即邀请自己开店的人)询问,理由是“导师知道的更多”。

“导师”认为,普通店主每邀请新人开一家店可以获得100贝币,金额达到500贝币时可以通过优秀店主提现,或自己成为优秀店主后自行提现。成为优秀店主的前提条件是个人销售业绩需要达到1万元。简单来说,邀请20个选择398元购买商品的人成为店主,或者邀请17个选择498元购买商品的人成为店主,就可以晋升为金牌店主。

成为金店老板后,除了提现权,邀请奖励也会增加。据导师介绍,金牌店主如果直接邀请,可以获得200倍的奖励。在他们成为金牌店主之前,每一级邀请一个新人成为店主,他们可以获得100倍。比如A邀请B做金牌店老板,B就成了

店主后邀约C、C再邀约D,而A店主在B、C、D成为店主时均获得收益。此外,A店主还可获得团队所有店主销售利润的20%佣金。


一旦消费者成为店主后,“导师”便将新店主拉入三个微信群,分别是其自己发展的下线群、其上一级“导师”发展的下线群以及新店主培训群。记者调查发现,在某“导师”上线的微信群中人数已经达到三百余名。根据微信群内各用户备注信息显示,在此微信群内,已最少发展四级,同时不断有新人加入。


事实上,如果把贝店邀请新店主的模式拆分来看,其与传统线下传销模式类似,只是由线下转为线上。贝店发展新店主模式虽不限制人身自由,但同样以产品为媒介,利用“上课”、“分享”等方式“洗脑”、吸引新成员加入。对此,迈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川律师认为,该模式已经属于传销。


记者通过查询发现,根据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明确指出,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均属于传销行为。


商品价格虚高


所售产品或存隐患


在调查中,《财经》新媒体记者发现,贝店采用了十分隐蔽的方式隐瞒了部分商品的真实价格,其商品售价远高于商品本身的实际价值。


一方面,同一品牌产品,贝店所售系列与其他平台不同,其所售产品材质远次于该品牌在其他平台所售系列;另一方面,贝店利用部分小众品牌知名度弱的特点,让消费者难以从市场上比价,获得该商品真实价值信息。


以开店指定商品页面中一套售价为398元的“德世朗科隆刀具7件套”产品为例,在某主流电商平台德世朗官方旗舰店中未发现此系列产品,但店内售卖的其他成组刀具产品售价在400元左右甚至更高价格。


然而记者注意到,虽然为同一品牌产品,但产品材质却相差甚远。贝店所售的刀具材质为3CR13,而某电商平台旗舰店中刀具的原材料则是钼钒钢。在某电商平台,钼钒钢材质的一把刀具价格在100元左右,而3CR13材质的一把刀具售价仅为十几元或二十几元。以每把刀15元计算,一套398元的刀具产品,核算价值不过105元。


无独有偶,售价398元的亚摩斯加湿器同样在主流电商平台亚摩斯自营店中没有售卖,而其他品牌同类型产品售价仅为70元左右。另有一款宝仕奇烤箱,贝店售卖款价格为439元,但在其他电商平台中,该品牌其他烤箱价格几乎不过百元。此外,售价为439元的小众品牌港德无线电动刮痧拔罐仪,在京东平台港德电器旗舰店中仅为169元。诸如此类的溢价现象在贝店中并不少见。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武长海表示,从加入该平台时购买的产品是否物有所值即可判断其是否为传销。当一件商品的价值远低于入会费用时,那么则可以将其断定为传销行为。但即便消费者发现被骗,由于群体性案件立案需要一定人数,所以很难维权。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作为”入会门槛“的产品差价究竟用在何处?有分析人士认为,该部分费用或已成为奖励上线”拉人头“的资金来源。


在调查过程中,《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更为严重的是贝店日常所售产品或也存在隐患。与主流电商平台一样,贝店平台也在售卖产地直采进口商品。然而记者发现,在Swisse产品介绍页面称,贝店平台所售产品均为澳大利亚直采,但在商品介绍页面却没有授权书信息。当记者询问客服此产品是是否为Swisse公司直采且有授权产品,客服均表示肯定。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记者致电Swisse官方,Swisse客服人员表示Swisse公司未授权给贝店平台,并建议谨慎选择。


话术诱导“洗脑”


监管有待完善


《财经》新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贝店店主微信群内,每天都有指定人员向微信群新近成员分享“洗脑”故事,而这类故事的主要特点便是通过渲染焦虑,夸大事实等方式不断对潜在目标进行诱导。


分享者常用的”洗脑“故事模式有:没有学历缺乏知识的人从负债累累到月入过万元;无业生育女性从没有收入到实现独立;加入之初将信将疑,备受家人朋友质疑,但最终获得巨大收益等。令人不解的是,分享者从未出示过所谓挣到几十万的证据。


与此同时,为了促使新进店主快速发展下一层级,在新人培训群内,在为期六天的培训中,“导师们”不停向新店主“传授”如何引诱他人开店的话术及方法。通过分享卖货等“赚钱”的故事,对可能开店的受众采取不停骚扰等手段,最终达到发展“下线”获得收益的目的。


然而,依托类似传销模式野蛮发展的贝店不仅没有受到监管管制,反而吸引了大批用户。国内移动互联网数据机构QuestMobile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指出:2018年电商类APP增速TOP10中,社交电商占比超过一半。其中,社交电商贝店的月度活跃用户(MAU)超过15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37.3% ,位居全国移动电商增速榜首。


事实上,传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中国以来,虽然经过近20年打击,依然难以根治。同时演化出不同类型的新型传销、微传销等,此类传销隐蔽性极强,难以辨别。近日,权健等事件爆发一时之间将传销、直销再次推至风口浪尖。


在武长海看来,在我国,目前传销呈现出向农村渗透的趋势,约有3至5亿人涉及其中,各类新型传销纷繁复杂。有的打着“电子商务”的旗号实施网络传销活动、有些则以创业、投资为由头实施网络传销活动;还有打着“微信营销”、“微商”等旗号,以微信、微商为平台进行传销;或者利用虚拟货币、“金融互助”传销;以及,以“慈善救助”为幌子,欺骗群众上当受骗,或以“旅游直销”、“免费旅游”等噱头,通过加手机微信好友的形式发展下线,拉群众入会交费,从事网络传销等。


对此乱象,武长海指出,由于现有法规对新型传销概念界定模糊,导致一线执法人员难以准确辨别网络传销行为。对于传销行为的认定,不应仅是形式立法,而应该从现象实质认定,除应尽快完善防治微传销行为的工作制度、程序和机制外,还应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监管。


来源:《财经》杂志 记者:王婧雅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大众网菏泽频道联合菏泽市消费者协会开展消费维权线索征集活动如果您在房产、医疗、教育、通讯、装饰装修、食品安全、金融保险、旅游购物、物业服务、保险、汽车等方面消费权益受到损害在申诉过程遭遇冷遇或阻挠至今没有解决请您与我们分享您的“故事”


如何爆料


菏泽市民该如何提供线索呢,方式有两种:1、拨打热线电话18254074888(徐记者)进行爆料;2、关注菏泽大众网(dzw5122000)官方微信公众号,在下方菜单栏“315征集”留言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