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负债青年”的网络抱团自救
在京工作的90岁老人陈亮,总觉得口袋里的钱不知不觉就花光了。只要他花钱,借钱,有信用卡额度,他就觉得自己还有钱。结果,他借得越多,就越加入“提前赔钱”的大军。
随着层出不穷的贷款陷阱和消费导向的无节制推进,像陈亮这样背负“负债青年”标签的90后、00后越来越多。
为了摆脱越来越深的债务泥潭,负债青年在网上发起了一个自救小组。在豆瓣。com,一个名为“骗子联盟”的组织,自一年多前成立以来,已经吸引了4万多人。在知乎,有2365人加入了名为“负债青年”的圈子。此外,“努力还债联盟”、“90后债换”等讨论组也相继出现。
在这些网络社区不断更新的帖子中,年轻人畅谈自己掉坑的经历,互相发泄债务,交流讨论如何处理债务电话,如何与平台协商,或者列出还款计划,互相监督,以求早日“上岸”(意为整顿邪气,还清贷款,——记者手记)。
越滚越大的债务压力需要有个释放出口
去年疫情期间,在广西南宁上学的大三学生刘悦在家。他的父母没有给他提供生活费,但他像往常一样继续为女朋友买衣服、鞋子和礼物。开学后,为了买一部价值近6000元的新手机,他向至少4家网贷平台和朋友求助。结果,通过偿还贷款,债务越来越大。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的负债总额就达到了3万多元。
负债之后,刘悦变得脾气暴躁,经常抱怨别人,总是试图逃避。每次贷款平台发还款提醒信息,他总是情绪不稳定,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自我价值,焦虑失眠随之而来。
刘悦向女友坦白债务危机后,她不敢约他出去吃饭玩耍,因为不想让他有负担。她提出帮他还钱,刘悦没办法挽回面子。他们经常为此争吵。
感觉无处倾诉的刘悦,在网上搜索时,偶然发现了“骗子联盟”这个群,群内有不少年轻人也遇到了网贷套路。看到很多同龄人也在经历负债后的焦虑,在想是否应该向家人坦白,刘悦突然觉得自己心中的压力释放了很多,这也让他更有勇气面对现实。
今年5月,刘悦终于决定向父母坦白自己的债务。在核实了他的贷款流向后,他的父母帮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关闭了所有的贷款平台。
27岁的王敏在广东深圳工作。因为提前消费,工资不足以支撑还款,她在各种平台上的债务达到了9万元。后来,在家人的帮助和攒钱下,她终于还清了债务。在近一年的磨难中,网上分享还款进度记录成了她缓解压力的渠道。
以前王敏一直认为“花的钱是自己的钱”,超前消费只是提前享受。然而,在经历了债务的压力后,她深感“遗憾”。虽然她提前把钱换成了一段时间购物的乐趣,但她为此付出了更高的代价,比如一个机会。
去年4月,一家创业公司向王敏发出了邀请。虽然工作是她最喜欢的,但考虑到公司创业初期收入不稳定,她不得不拒绝每月还债的邀请。她叹了口气:“即使我当时有2万元的存款,我也会得到一个非常难得的转行机会。因为负债,我错过了机会。”
王敏在网上分享中写道:一个有计划的人,应该相信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地方可以去,有更多精彩的人和事可以遇见。那时候,因为虚荣,幸福会比借钱买限量版运动鞋和最新款手机幸福得多。
小组中鱼龙混杂,有精华的交流,也有骗局
豆瓣集团“骗子联盟”等类似的网络社区,聚集了不少在岸上分享债务和经历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面临着几千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的债务,债务产生的原因包括投资失误、网络赌博成瘾、超前消费、生活周转等。柏华、白洁、JD.COM、携程、美团、分期音乐、微贷、各大银行等平台成为其欠款来源,逾期、催收、议付、征信成为讨论的热词。
将欠款平台、日期、已还金额、待还金额、月薪、日常费用等类别记录在笔记本或记账软件上,供大家参考和相互打卡监督;信用逾期、信用记录或讨债短信、电话截图等。由团队成员共享,回复区域是其他团队成员
的建议和鼓励。上岸过后,回头一望,反省帖更多的是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去年3月,处在创业阶段的陕西人王兵,突然发现一直滚动借款的网贷平台对他不再下款了,信用卡的临时额度也到期了。突如其来的资金周转问题,让他不得不冷静下来统计自己究竟欠了多少钱。粗略计算后他发现,这几年自己为了投资多个创业项目、装修房屋在各平台欠下的资金累计下来竟然有50多万元。
“当时我彻底慌了。”没有稳定收入的王兵,在朋友介绍下到江苏省昆山市一家工厂工作,几个月后他发现工资压根儿不够还贷款,便改行做电商运营。为了多完成业绩,他每天加班到凌晨。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王兵低价卖掉了才买了2年的准新车,并严格控制自己的生活开销,连每天必抽的烟也都强制戒掉了。每次成功还款后注销一个App借贷平台,王兵都会发到“负债者联盟”的社群里与网友共勉。
“截至2021年5月29日还剩各信用卡及网商贷共计30万元。加油!”这个记录王兵负债时的落魄,并鼓励有同样遭遇的网友不要放弃的帖子,很快吸引了很多网友的留言回复和点赞。他总结的不能以贷养贷导致越陷越深、暂时找不到好工作时就多学习提升能力等经验,让网友感到励志的同时也颇受启发。
小组中鱼龙混杂,有精华的交流,也有骗局。在一些组员发布求助帖后,“钓鱼”者便主动邀约。“我有办法帮你”的引子抛来,接着就是“给你钱,你陪我”“我跟着黑客做Python数据赚钱”“你可以用智能还款”等回帖。一些钓鱼帖用“高额负债+所受之苦+短时还债+心灵鸡汤”的模板,引人上钩。以至于小组的管理员不断发出提醒,“私信帮你还债的都是骗子”。
青年要努力养成理性的消费观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闭伟宁认为,就整个社会而言,适度的超前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要以“理性”为基础。一般来讲,负债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压力,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教育背景、技能水平、职业特征等多方面的差异,抗压能力和解决方式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在闭伟宁看来,有益的负债可以帮助负债者渡过眼前难关,为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而有的恰恰相反,债务越滚越大,信用越来越差,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生活越过越难。
闭伟宁表示,那些背景条件一般甚至较差,目前工作、事业都还很不确定的年轻人,通过网贷超前消费,其动机多出于攀比,或是出于投机,也可能是由于不了解网贷、同时又对未来过于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贷款行为导致的负债压力,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带来心理失序、行为失范等后果。他建议青年要努力养成理性的消费观,学会量力而行,尤其不要为了满足某种虚荣而相互攀比,同时对网贷平台要始终持谨慎态度,谨防上当受骗。
大学生刘越在经历了负债风波后,决心从思想上调整自己。他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的钱还是日后自己赚的钱都是来之不易的。现在,他会根据自己每周餐饮、购物、娱乐的花销制订详细的消费计划。每月父母打来生活费后,他会先存20%的钱到余额宝或零钱通里,其余用来日常开销,久而久之养成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习惯。
作为“负债者联盟”小组成员之一的王兵看到组里很多人“病急乱投医”“拆东墙补西墙”,甚至仅剩的钱都被骗走了,他认为这是没有调整好心态和缺乏专业知识导致的。负债经历给他最大的教训是,懂得了平时要存钱,不要因过度消费而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人始终要保持奋斗的心态,积极工作,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伤害。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闭伟宁外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罗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