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幼儿体育锻炼项目,5岁儿童适合的体育项目

朱越,北京清河的一个小学生,是一个好动的孩子。他声称:“放学后,他在锻炼,他想玩就玩。”但是小还是觉得课外活动时间太少,有时候不知道怎么玩。

像朱越这样的小学生仍然认为课外活动太少,课业压力较大的中学生没有时间参加课外锻炼。中关村中学的学生陈美自嘲说,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是他唯一的课外活动。陈美没有规律的运动习惯,业余时间很少运动,体育课经常“逃课”。她也知道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但因为学习负担重,大部分课外时间只能埋头苦干。

根据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每周要上三节体育课,总时间约120分钟。对此,有青少年健康专家指出,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要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光靠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需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时珍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家长和学校重智慧轻体能,但事实上,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承载智慧。在德、智、体诸方面中,“体”是基础,也是最关键的。

卢世贞说,重智轻体的观念必须改变。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学生中,很多人被认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所谓“坏孩子”,而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孩子”却没有能力在这场灾难中自救。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思考。

青年教育专家陆琴给记者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孩子从小就享受着四个保姆的贴身照顾,11岁的时候一次都没有摔过。他人生的第一次摔倒并不是很重,但由于平时缺乏适当的运动,身体协调能力差,失去平衡后一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结果,他的半边脸被彻底磨掉了。

陆世贞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修养,排斥身体对抗。与欧美学生相比,中国青少年比较安静,精力也比较少。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入时尚的体育理念,并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全民体育热潮,让年轻人充分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生活方式。如果体育能成为一种全民行为和流行时尚,青少年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就会容易得多。

除了转变观念,消除体制障碍,社会还应该为青少年提供足够的辅助设施。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文怡认为,适合青少年的体育项目应该在社区现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如粘靶球、毽球、拉陀螺、单双杠等。各大体育场馆也要对青少年免费开放,吸引更多的孩子到专业场馆锻炼,保证他们的安全。社会也要考虑青少年的体育需求,组织一些专业或非专业的辅导团队,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