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者拥有的三种自由,创业有几种自由

“鱼,我想要什么;熊掌,我也要。两者不能兼得,舍鱼取熊掌者也。”孟子认为美好的事物不能同时享受,甚至更多。

在当今崇尚物质的时代,人人都向往财富自由,却很少有人去思考思想或精神的自由。有些人有钱的时候甚至渴望为所欲为。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都想要。

然而,有这样一位意识形态探索者,在实现了财务自由后,果断放弃了工业,转向探索意识形态自由之路。他就是翟晁海先生。

4月19日,我有幸见到了这位走在思想自由道路上的探险家,与他进行了深度的交谈,受益匪浅。

早在2001年,翟晁海先生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财务和思想自由。”

36岁时,他制定了ABC(粘合剂-商业-顾问)三步金字塔人生计划,这是他深思熟虑后为自己人生做出的重大选择:

(1)25~36岁,专注胶粘剂,成为行业知名人士;

(2)从37岁到48岁,他们转向管理和投资(商业),以实现财务自由;

(3)48岁后转向咨询和写作(Consultants),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他人和世界。

这个看似简单的“ABC”计划和目标,就像一个坐标系,把他的人生分为创业、财富自由和思想自由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他都会专注于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这可能是翟晁海先生作为思想家的主要“精神内核”。

我们知道,社会学家往往以经济收入为指标,将人分为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其实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财富,还有思想。

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人们实现阶级跨越呢?答案是“精神内核”。翟晁海的“ABC”计划就是他“精神内核”的体现。

或许大家都想过“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从“精神内核”来看,这种关于方法论的思考,恰恰是因为价值取向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翟晁海认为,人的生存状态有三种:存在、生活和思想自由。其中,幸存者首先要解决物质条件;但是

生活者,则有了品质追求,这部分人也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群体。思想自由者往往已经超越了物质追求,他们就是所谓的社会精英群体,是时代的引领者。




其实,人的价值取向是不断分化的,特别是在基本物质条件满足之后,很多人开始迷失自我。这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之一!翟海潮先生注重思想,喜欢哲学,年轻时就把思想自由作为一生终极目标,当下的他正走在思想自由的路上。




从与翟海潮先生的交流中,他的温文尔雅背后有一种博大的“精神核”,所谓“核”,是骨子里有,又通过努力不断蓄纳、凝结而成的思想源发地。






翟海潮先生极爱读书,每年都坚持读几十本,因为读书,他记下了很多本笔记,把这些笔记整理发挥成书。《企业百论:从创业到基业长青》就是他读书积累之余,思想自由的探索。




如果说读书是 “精神核”的形成基础,那么对待名利的态度则是对“精神核”的底蕴系统。




关于如何看待名利,荀子与李斯曾有一段著名对话:“秦法峻苛,商鞅之死,你必小心”,然而一心求名利的李斯认为“耻莫大于卑微,悲莫大于贫困”,他不顾荀子“过于追求功名利禄,将来必为所累” 的谆谆告诫,决计入秦,最终落得悲剧下场。




而西汉的张良或许正是汲取李斯教训,在辅佐刘邦功成名就之后,选择辞官隐居。




翟海潮先生追求的思想自由正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智慧。他本可以继续在商海放手一搏,却不改初心,毅然转向自己“ABC”人生规划的第三步:做一个思想自由者。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必成名”。做自己喜欢的事,是翟海潮先生把理想与当下结合,诗和远方的统一。这一点与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真知即是行。翟海潮先生把36岁时的规划,作为人生三个层次的认知,逐一践行。




他把写作当作思想自由的载体,把自己的“学、思、践、悟”一点点绽放出来,目前已陆陆续续出书十多本。正如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说的那样“海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他获得财务自由之后,一直在把他的思考与感悟,以及金钱之外的满足感分享给大家。”




或许翟海潮先生以这种方式试图笔耕出一副自己思想的良田美景。




本文作者李鑫淼,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wot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