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翁源县245省道一路走来,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上,兰花大棚层出不穷,远处青山环抱,附近的蓝色大棚和绿色植物相得益彰。这是翁源的“兰花长廊”,全国最大的国兰基地,坐落着上世纪80年代回来的创业女企业家严莲华打造的万艺电商文创园。
2019年,颜联华凭借“万艺电商”项目、“一赛成名”,随之而来的资金奖励、专题培训、供需对接一系列政策配套服务等,为“万艺电商”按下了发展“快捷键”。获得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农村电商竞赛企业组金奖
翁源的兰花长廊,远处青山环绕,与附近的兰花大棚相连。
从竞赛时的雏形,到兰花农产品展销、旅游、科普、教研、民宿等全球产业链的完善,万艺电商已成长为广东省首批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签约兰花基地900余亩。和她一样,在农村安家的“金凤凰”,在广东“创创杯”的助力下,一跃成为广大农村的一片广阔天地。
成功案例
参加“众创杯”让兰花走出小粮仓
出生在翁源,成长在翁源的颜莲花,2016年辞去了珠三角高薪外企高管的工作,开始回国创业。万事开头难。为了打磨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2018年至2019年,闫莲华频繁带着自己的品牌“万艺电商”参加各种比赛。其中,广东“创创杯”创业创新大赛至今让她记忆犹新。
“到目前为止,在我整个创业过程中,我觉得‘创创杯’大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颜莲花说,她刚开始只有一些初步未成形的想法,知道种花卖花用不了多长时间。而颜莲华在如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如何利用外部资源方面没有经验,以“真枪实弹”的创业竞争为她打开了学习的道路。
2016年,阎连华辞去珠三角一家外企高管职务,开始回国创业。
在备战“创创杯”比赛期间,颜联华基本都在加班。在前期路演的专题培训中,她反复思考和模拟比赛中评委会提出的问题,并不断与同行交流。在比赛现场,评委们对项目的点评被认真记录下来,就像一块干海绵,急切地吸收着管理理念和产品运营经验。
“我参加比赛之前,万艺只有一个小粮仓和几个小直播室。现在我投资了五家兰花公司。我对整个兰花产业链的布局都是基于原有竞争的思路。一步一步。”据闫连华介绍,2019年,她在广东省“创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农村电商大赛中成功斩获企业集团金奖。有了这个,团队在当地的知名度提高了,融资也容易多了。项目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落地效率提高,覆盖面更广。
精彩延续
签约兰农 带动当地致富
在翁源兰花研究所,严连华参与了兰花的接种培育,保证了新产品的供应。
此外,大赛带来的灵感碰撞让她重新审视万艺电商的产业布局,开始将视野从小小的直播间中分离出来。目前除了传统的种植和批发,她在源头与广东(翁源)兰花研究所合作,参与兰花的接种和栽培,保证新产品的供应;生产方面,通过“公司制农户”模式,以公司为基础建设兰花生产基地,以基地为中心发展专业户,以专业户为重点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兰花生产。
就销售额而言
主播自主供应,不受制于人。同时,还借助兰花的可观赏性开启文旅融合产业链的探索,打造兰花为主题的民宿、兰花生产基地的旅游观光和科教研学等。“我为这个比赛付出了很多,但每一分付出都没有白费,让我在创业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一个项目的成功孵化,释放的是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严恋花返乡后也在尝试带动更多兰农走出致富路。目前公司团队已有40多人,主要都是翁源本地人。通过探索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委托“代种代养”抱团发展模式,她为签约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上门指导和电商基地实操培训,“我们对签约兰农有分红,在我们兰场工作的兰农保底每年都能有3万元的收入。”
燎原之势
农业双创项目不断深化赛事升级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像严恋花这样在农村安了家的双创“金凤凰”并不是个案。广东“众创杯”赛事作为大湾区内初创企业孵化与培育的重要平台,自2016年启动以来,便在乡村振兴上持续耕耘,不断激发各类“三农”人才的创新潜力与创业激情。
除严恋花外,从“众创杯”中走出了一大批“懂经营、爱农村、爱农民”的双创优秀带头人,他们是香港青年罗伟特及其团队,扎根江门,潜心钻研“鱼菜共生”技术,培育了超过200多种蔬菜;他们是广东海洋大学耐盐团队,将湛江海边荒废的盐碱土地变成良田种出香甜大米,他们是诞生于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的“黄埔扶贫馆”团队,开展技能扶贫带动消费扶贫,通过销售扶贫农特产品,为帮扶地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让贵州黔南州、新疆喀什等地50个村庄3000多名贫困户受益......

香港青年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潜心钻研“鱼菜共生”技术,曾获2019年 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农村电商赛企业组银奖。(罗伟特供图)
“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众创杯”深入激发了“三农”领域的“双创”热情,极大地鼓舞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创业实践。赛事多年来植根基层,紧跟乡村双创最前沿趋势。去年,农村电商赛的参赛范围拓展至“互联网+三农领域”,包括农产品种养殖、深加工流通、休闲农业等业态,今年赛事全面升格为“乡村振兴专题赛”,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
专家观点
智能、绿色、技术农业将更有可为
“这一升格扩大了赛事的覆盖面,并且通过专辟农村赛道,更大力度地支持了农村创业者。”湾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朱文平告诉南都记者,农村创业不易,首先高学历人才稀缺,其次农业产品难以标准化,造成项目可复制性低,示范效应弱,资本注入倾向保守。“筑巢引凤,农村创业迫切需要政府搭台,扶上马,送一程。”
广东省华南现代服务业研究所副院长漆贤军多次担任“众创杯”赛事评委,他表示,历届大赛的获奖项目很多都得到了社会认可,拿到投资融资,有很好的发展趋势。农村类项目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完善,项目的可行性和质量都在提高,在农产品标准化运输、质量保鲜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想未来在智能农业、绿色农业和技术赋能方面,应该还有很多的路径可以走。”
“众创杯”探索乡村振兴
五年挖掘超2000个乡村双创项
沃野无垠任驰骋,乡村振兴正当时。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谋划了崭新图景,“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全面部署。
这趟“赶考路”上,广东重任在肩。今年7月,广东省制定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标确保广东省乡村振兴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明确到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到2025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5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了全省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表示,要奋力推动重点攻坚、特色兴农,以新担当新作为新突破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社篇章。
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振兴成为了当下最大的民生工程。正如“粤菜师傅”把富民兴村名片擦得更亮了,“广东技工”把技能造血功效变得更强了,“南粤家政”促进了大量城乡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把高质量发展根基扎得更牢了,“众创杯”也同样打出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力。过去五年,“众创杯”专辟“农村赛道”,累计挖掘了超过2000个乡村双创项目,每年都有各类农业项目绽放异彩,夺得大奖,从传统种植业到新材料、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农业黑科技,不计其数。
一个个农村双创项目的背后,不只是个人利益,是新农人们对广阔乡村天地的探索,是就业与创业、乡村振兴的民生大计。他们是广大双创主体中的沧海一粟,他们是市场浪潮中的一艘艘小船,尚需双创政策与平台的关注和扶持,方能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新的航程,蓝图已经铺展,奋斗正当其时!
采写:南都记者 程小妹
摄影:南都记者陈灿荣
实习生:井显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