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抖音参哥坐过牢吗,抖音参哥创业是真的吗

新京报讯(记者王)“已发现水果”“有同样的水果。原来,地球上还有这样的东西!”随着最近《复仇者联盟4》的上映,网友们发现电影中的反派灭霸吃的水果居然是网上卖的火人参果。32岁的曾祥琪在福建山区种“灭霸果”已经一年多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因为一部电影,人参果的日均成交额增长了好几倍。然而,带着喜悦,返乡创业的新职业农民还有很多烦恼需要解决。

山楂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灭霸水果”长在福建大山里

锥形的穗状花序,黑色,密集地覆盖在绿色的皮肤上,成熟后变成橙色,但穗状花序的黑色仍然存在。如果不是电影《复仇者联盟4》中反派灭霸的“偏爱”,估计这个长相古怪的水果要抢C位还需要一段时间。

4月底,福建中部山区气温勉强稳定在20摄氏度左右。三明市清流县金龙镇横溪村是曾祥琪的家乡。天气刚刚转暖,曾祥琪就把培育好的葵花籽种到地里。2018年春天,他第一次种下了火人参果。此时,他从广东一家电子厂辞职回老家创业已经半年多了。“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兄弟俩都不能在外打工。作为哥哥,我在家,父母有依赖。”在接受新京报农村频道记者采访时,曾祥琪说,他是村里唯一一个能返乡创业的人。

曾祥琪的专业是电子电气应用,多年的外出打工也让他接触到了电商运营。虽然种植经验不多,但喜欢思考种植,对电商也略知一二。于是,他和亲戚朋友在碾村成立了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准备干一番大事业。但由于决心大、农业投入大、技术强、见效慢,曾祥琪不得不慎重考虑从何下手。

有一次,他听说隔壁县靠种植人参果赚钱,电商销量不错。调查结束后,我立即请朋友从南非带回种子,并尝试在合作社的30亩土地上种植。

去年是第一次繁殖。第一批养殖是在家里的路由器上培育的。“因为路由器是24小时开放的,所以它是一个天然的恒温器。”

山楂苗像黄瓜藤。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根据曾祥琪的描述,人参苗像黄瓜藤,产出的果实是一粒一粒的,水分很多。一碰就爆水,流出果汁,富含VC,属于无糖水果。

与其他作物相比,大溪地诺丽果的抗病性更强,因此田间管理相对容易,只要大小和果型一致,适合年龄较大的农户种植。

幸运的是,2018年第一次收获不错,收入超过20万元。“也是一亩地,水稻挣一千多块,人参能挣四六千块左右。”在计算了种植成本后,更多的农民跟随他种植人参果。村里,曾祥琪负责育苗和销售,农民负责种植管理。

新生的向日葵是绿色的。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边种水果 一边重回课堂学种地

在种植火参果的同时,曾祥琪去年通过考试,获得了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资格,正在学习果树。“从去年到今年,我已经参加了一个学期。班在福州,钱是国家出的。”

“班”是农业农村部2013年启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福建省作为试点,当年有长汀,

ion-index="0">永定、漳平3个县(市、区)进入全国首批100个试点县,目前,福建省有70个主要农业县开展了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7万人。


像曾祥奇这样的返乡创业的合作社领头人,福建省每年会安排300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选送到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院校免费接受非全日制大中专学历函授教育。也就是说,2021年毕业后,曾祥奇将拿到国家承认的成人大专学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他这样的合作社负责人,在清流县都不多。问到原因,曾祥奇说:“现在村里的农民,年龄都已经不小了,可能他们都不想再回到教室受管束吧。”


今年清明之后,曾祥奇回到村庄,忙着春耕、夏种、秋收,培训工作也随着农活的节奏,暂告一段。据介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每年集中面授时间不少于20天,达到毕业要求后,可以获得成人教育专科学历。


“灭霸水果”成熟了。受访者供图


“灭霸水果”火了 愁心事更多了


今年意外爆红的“灭霸水果”,让曾祥奇始料不及,但同时也验证了他最初的想法,选择种植品种上,一定是有特色鲜明的品种,打出产品差异化。


当网友将目光投向福建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庄时,当地新种的火参果苗正在抽藤,有1米来高。网友或许不知道,当下他们吃到的,其实是来自合作社海南种植基地的。


为了保证电商平台全年运营,曾祥奇去年秋天又带着种子到了海南,在那里承包了30亩地种起火参果。海南的气候,可以确保整个冬天的供货,这样分批种植,实现了果实接续成熟,持续供货。“今年准备再承包50亩。”


销售火参果的同时,曾祥奇也会在电商平台上卖一些本村季节性土特产品,比如周边山上自然生长的毛笋、苦笋、山药等,陆陆续续能卖一个多月。


曾祥奇告诉记者,之所以把火参果种到海南,也是没办法。“冬天横溪村比较冷,建一座温控暖棚,少说也要几十万,成本受不了。”火参果水果抗病,皮厚,耐储存,销售周期长。“有的果子,放好几个月,都没事。”销售虽然不成问题,租地种,也说得过去。唯独本村就近农地流转上,曾祥奇最近为之脑袋疼。


“没有什么土地资源可以用,本村父母辈的村民还在种,现在是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统一种植管理,外村有闲置土地,距离远,不好管理。只能等村里父母辈老了,种不了的时候,再流转过来。”


比找不到耕地更让曾祥奇犯愁的,是缺乏农业技术支持。“前几天,我还一直带着种植技术问题,到处找人咨询,但问了一大圈,没人能帮我。”


“去年种火参果的时候,就遇到虫害问题,最后帮我解决的,是另一个乡的农技员,他是我在电商平台帮他卖梨时认识的。在我们当地,根本没有专门对接的农技员。”


类似的问题在种植地瓜时也遇到了。曾祥奇发现,妈妈种的“福薯24”口味绵甜、细腻,是很好的品种,他说服本村农户一起种了几亩,结果,种出来的地瓜表面一条一条地开裂了,品相差,不能放到网上卖。曾祥奇告诉记者:“这是福建省农科院培育的品种,我们电话打到农科院,也找不到能帮我解决问题的农技专家,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解决,挺难的。”


“回来创业,缺少资金,我们自己能解决,但技术问题是个大门槛,农民现在就是希望能得到精准的农业技术支持。”曾祥奇说。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