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有没有专门开个洗牙的店,上门洗牙创业怎么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走在创业前沿的是作者傅和编辑

俗话说,百丑被一白遮,百牙被黄毁。在价值经济盛行的今天,牙齿早已成为一个人的“门面”。

与之前的“无病不医”不同,现在国内消费者都明白了提前预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个人容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口腔护理上花钱。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口腔医院的检查数量逐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漱口水,冲洗器,牙线清洗,定期洗牙.有消费者抱怨口腔护理就像消费升级,一旦购买就会陷入无限循环,一次又一次购买。有人计算过,她一年花在化妆品上的钱只有五六百元,口腔护理却要几千块。长一口好牙简直就是“吃钱”。

在这种背景下,口腔护理也成为创业公司的黄金赛道。一些口腔护理品牌在短短80天内就卖出了1亿元的销售额,到目前为止已经卖出了1000万瓶漱口水。各种机构也开始听消息,一些前沿品牌成立仅三年就已经获得了五轮融资。

其实早在2019年,就有牙科专家指出,20年前儿童是牙医的主力,但现在有一半甚至超过60%的儿童是青壮年。显然,随着年轻人口腔消费的升级,这个行业也在崛起。

1、口腔消费升级

其实和美国相比,国内消费者对牙齿健康了解不多。80后、90后的父母往往不知道口腔护理,导致年轻人的一些口腔问题。比如蛀牙、牙龈炎和牙周炎。

因此,在一项口腔健康调查中,22%的国内消费者表示从未接受过口腔检查,23.5%的消费者认为只有在觉得有必要的时候才应该做,导致我国口腔疾病患病率超过90%,但就医率不足10%。

不过,在互联网的普及下,年轻人们开始接受新的信息,在不断地塑造对口腔健康的认知后,这届年轻人开始为一口健康的牙齿花费心思,也愿意为口腔健康耗费时间和金钱。

生活在四线城市的张悦,就是关注口腔健康的一员。她告诉《创业第一线》,这几年身边很多朋友都会做一些牙科项目。为了有一颗好牙,他们经常愿意去口腔医院定期检查。

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张悦开始意识到口腔健康的关键。“在牙齿上的投资是值得的。好看很重要,健康更重要。不要有问题、痛苦和苦难。”她说。

为了将来有一颗健康的牙齿,除了早晚各刷牙三次外,两年前,张悦开始每六个月洗牙一次。去年下半年,她还买了水洗牙线,每天晚上都要清洗口腔,保证牙齿的干净整洁。

“这几年来,很多来店里的客人都是因为牙齿问题来看病的。近两年来,来店里的客人很大一部分都在做牙齿检查,他们也主动咨询关于牙齿护理的知识。”位于大兴区新宫附近的一家牙科诊所负责人告诉《创业前线》。

实际上,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是对健康的需求增加,在颜值经济影响下,口腔健康的养护需求也正在激增。

陈婷,出生于1994年,是一名重症口腔护理工作者。作为一名正畸医生,她不仅每天早、中、晚三次刷牙,而且每天晚上都要照顾牙齿。

“我每天晚上都要花半个多小时清洁牙齿。”陈婷说,因为每天都戴牙套,即使用电动牙刷刷牙后,仍然会有一些牙缝不干净。因此,她对口腔护理更加认真细致。

t-size:15px;">很多人觉得刷牙就可以解决口腔卫生问题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虽然刷完牙后,自身感觉牙齿之间并没有异物,但是睡前刷完牙用牙线对牙缝隙进行清理,还是会发现有细小的异物被清理出来。而牙齿间残留的食物残渣,会在口中细菌的作用下,生成糖和酸,导致龋齿


为了让口腔更加健康,陈婷每天晚上刷完牙之后,会对着镜子用牙线对牙缝隙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还要用冲牙器将食物残渣进行清除,最后再用漱口水漱口,让口腔保持口气清新。


1998年出生的李小倩则是因为牙齿发黄,为拥有一口漂亮的牙齿花费了不少心思。


今年年初,李小倩忍不住去口腔医院咨询了牙齿美白项目。但是医生告诉她,做陶瓷贴片需要磨除牙体组织,会对牙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果不是网红和明星,不建议她做这类项目。反而是通过检查,发现她有蛀牙建议她做好日常护理。


经过医生的科普,以及从知乎、抖音等平台上了解后,李小倩这才了解了平时用漱口水、定期洗牙的重要性。最近,她也开始每天晚上在刷完牙后,顺便用冲牙器和漱口水清洁口腔。


显然,对于这届年轻消费者来说,单一的刷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常的护理需求。根据阿里研究院《2020年口腔护理行业最新趋势报告》数据,有31%的消费者同时购买两种以上类目来进行口腔护理,比如漱口水、牙线、牙贴、冲牙器等。


相关智能硬件的增速也很喜人。阿里健康数据也显示,去年“双十一”口腔电子类仪器首小时销量同比增长176%。过去三年,电动牙刷销量增长97%,冲牙器销量增长85%。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日渐关注,口腔健康消费正在升温。



2、“吃钱”的口腔护理

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一口好牙不仅标志着健康,还是重要的社交利器。因此,随着国内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人们在牙齿上的花费也开始越变越多,相关公司也正赚得盆满钵满。


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牙膏市场规模为274亿,这一数字在2020年约为307亿。


就连成立不久的口腔护理品牌也能借助线上营销,卖出相当不错的成绩。据悉,口腔护理品牌“参半”的益生菌漱口水上线80天,销售额超过1亿元,位列淘宝天猫和拼多多等平台口腔护理行业第一。截至目前,参半益生菌漱口水在全网销售量已突破1000万瓶。


正如梅花创投曾介绍,口腔市场是刚需必需品,形成用户习惯后可以不受经济周期影响,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复购强,抗周期,用户对品牌有机会形成忠诚度,并且市场增速足够快,可以接受新的品牌入局进行产品升级。


事实的确如此,一旦消费者们认识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在完成第一单后,之后就会持续不断进行复购。


上述消费者李小倩表示,如今的漱口水、冲牙器等品牌一直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投广告,除了广告中的品牌包装看起来特别好看外,清新口气、牙齿美白效果也让她很容易被种草。而且用完产品之后,她感觉对改善口腔异味确实有效果。


“消费升级了就停不下去了。”李小倩透露,最近她已经成为漱口水的忠实“粉丝”,“每个月都要买,消耗得特别快。”


陈婷更是向「创业最前线」算了一笔账,她平时买一套化妆品,只要花费500-600元,就能用一年,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是50元。但她每个月光在漱口水上的花费就要40元左右。不算电动牙刷、冲牙器的费用,他每三个月购买的牙刷、牙膏、牙线用品,也要花费三五十元。


图 / 陈婷购买漱口水的记录


“整体下来,我为了口腔护理一年至少要花费上千元。”陈婷解释,她平时的日用品并不会特意购买品牌,也不太舍得消费升级。但前两年花费2万多元做了牙齿正畸后,她对牙齿的护理就特别舍得花钱。


“你看这一只牙刷就花了我45元。要搁在之前,我都是用一个三五块钱的牙刷刷牙就可以了,反正用了3个月就要换。”说着,陈婷将她的购买记录发过来。


图 / 陈婷购买牙刷的记录


口腔健康护理就像在“吃钱”。虽然每月的花销看似不大,但常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此背景下,不仅创业者们赚得盆满钵满,资本们也开始纷纷下注。


一位线下牙科诊所创业者刘伟向「创业最前线」坦言,2010年以来,国内口腔行业曾经历过一段疯狂的发展期。彼时,机构们都将目光指向拜博口腔、马泷齿科、欢乐口腔等一类的口腔连锁机构,很少投资口腔护理相关项目。


但这两年,他明显感觉到,疫情的发生极大冲击了人们的健康理念,从以前是“有病治病”,发展到现在的“健康管理”。再加上近两年消费品类在资本市场受到欢迎,口腔护理赛道成为如今资本市场看中的下一个“香饽饽”,“反而对我们这种连锁机构的投资越来越少,资本也并不怎么关注。”刘伟说道。


实际上,清流资本投资经理陶凯曾表示,口腔护理是大盘500亿、增速双位数的朝阳市场,消费者口腔健康需求正在从治疗导向逐步转为预防驱动。


事实确实如此,今年3月,2018年成立的参半完成了A2轮融资,该轮投资方为字节跳动。这是参半继今年2月初完成了由梅花创投、创新工场、清流资本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短短一个月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也是其成立以来的第五次融资。


图 / 参半融资情况,截自天眼查


不仅参半,其他如口腔护理品牌提供商BOP,也因为主打护理功效,能解决口臭、牙周炎、敏感和牙龈出血等问题,在成立仅两年的时间,拿到了三轮融资。


显然,口腔护理赛道已经开始释放更多潜力。



3、新旧品牌势力的对抗

说起来,口腔护理行业是一个“既旧且新”的行业。


从过去到现在,行业内都有如李施德林云南白药高露洁佳洁士舒客、黑人等老牌口腔护理品牌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比如,截至2019年,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李施德林在线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67%。云南白药2020年年报显示,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持续稳居全国第一,年末市场占有率达到22.2%。


但长期以来,国内消费者对口腔护理的消费意识并不强,相比美国,我国的口腔护理赛道还处在早期阶段。在美国市场,用户在口腔护理的消费中,非牙膏的消费达到了50%,而中国非牙膏的消费仅为2%。以漱口水为例,国外漱口水商家率95%,国内却不足5%。


实际上,消费意识不一,正让口腔护理赛道面临诸多挑战。


以漱口水为例,到如今,还有大部分人认为漱口水这类口腔护理品牌属于“智商税”。


甚至有口腔医生指出,牙膏就是个摩擦剂;功效型牙膏只是通过某种药物成分短期掩盖了牙齿本身的毛病,并不利于健康;再好的设备都不如正确的刷牙方法来得实际,一味地“升级”不过是智商税。


一位口腔医生也在知乎上直言,身为口腔医生,自己没有任何使用漱口水的习惯,也不给患者推荐漱口水。只有确认患者有黏膜疾病或者感染的情况下,才会给患者开具有修复或者抗菌作用的医用漱口水。


甚至有投资人直言不看好口腔护理赛道。


一直关注消费赛道的投资人就向「创业最前线」直言,他在去年看了不少口腔护理相关项目,他发现,如今国内的相关供应链成熟,想要做口腔护理的门槛并不高。甚至因为大家都是看重线上营销,在A轮之前的项目,一两年以内的财报增长水平和渠道投放都差不多。


“我和业内的一些朋友交流后,大家也不怎么看好该赛道。”他说道。


事实上,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漱口水主要由香精、表面活性剂、氟化物、氯化锶、酒精、水等成分组成,有些品牌不想研发新品,找到代工厂就能够生产。


不过,在从业者们看来,如今口腔护理赛道的发展情况反而为新品牌崛起提供了机会。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内口腔护理的头部品牌均面临低端化和品牌老化的问题,且占据国内市场的高露洁、佳洁士等外资品牌市占率不断下跌。而云南白药过去十年虽然因为中药理念受到消费者喜爱,并拿下22%的市场份额,但传统业务的增长速度也已经十分局限。


这正是新锐品牌们看中的崛起机会。


贝医生创始人章骏就曾表示:“眼下的电动牙刷市场很像前几年的手动牙刷市场,高露洁、佳洁士等欧美品牌市场占有率很高,但其市场份额正在快速下降,排行第一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超过8%,前十大品牌占据不到50%的份额,是个相对分散的市场,给了更多后进者入局的机会。”


其实,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在选择口腔护理产品时,确实对新锐品牌更感兴趣。


阿里健康数据显示,90后在选择牙膏时,他们对味道要素的占比高达47%,功效占比32%,品牌知名度仅17%。同时,愿意尝试新鲜的90后还会为“快速清除牙结石”“酵素美白”“热感美白”等新词买单。


当老品牌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新消费群体容易接受功效更好、配方更温和、以及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新产品,新品牌终于迎来了崛起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说新品牌就一定可以成功。毕竟在他们发力之时,老品牌也在凭借自身优势在行业继续深耕。比如云南白药就在2020年年度财报中表示,将在夯实牙膏产品品牌根基的同时,拓展以漱口水为代表的口腔护理产品,逐步完成从牙膏强势品牌向口腔护理强势品牌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口腔护理赛道正在悄悄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参半、贝医生、BOP、usmile等一系列新锐品牌,正时刻准备着撬动口腔护理赛道中广阔的空白市场。


注:文中李小倩、陈婷、张悦、刘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