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近1000万大学生(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生等。)去就业市场。很多大学生的期望远远超出现实,就业越来越难。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相比签约就业,难度要大几倍。大学毕业生要创业,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否则很容易失败。
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
大学毕业生创业状况。根据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统计,从2016-2018年等三年毕业生的创业情况来看,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创业比例约为2%,而专科生的创业比例远高于本科生,达到3.8%左右。即使毕业三年,本科生的创业比例也提高到了3.9%,而专科生的提高更快。毕业半年后,本科毕业生创业最集中的领域是教育行业,占比超过21%,其次是文化体育娱乐行业,占比13.8%,零售行业占比9.7%;毕业三年后,创业的集中领域是教育19.8%,零售14.9%,文化、体育和娱乐11.4%。
大学生创业动机与能力分析
对于大学生创业,首先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你进入大学后一直有创业的理想吗?还是因为一个机会或者一个好项目而创业?根据2018年毕业生就业报告统计,在创业学生中,有创业理想的创业学生占创业者总数的38%,机会主义创业者占84%,7%的毕业生属于生存创业。想要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要对自己的创业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自己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主动学习、设计思维等四种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如何面对这些困难,与以上四种能力密切相关。
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非常重要。很多人一毕业就沾沾自喜于找到了“铁饭碗”。但对于如今流动性很强的社会就业市场来说,没有“铁饭碗”,任何岗位、任何职位都有其对应的流动性,只是有些职业、职位流动性相对较小,有些流动性很大。比如公务员、银行岗位的流动性远低于销售岗位,技术开发岗位的稳定性高于行政岗位等等。先就业,再就业,再创业?还是大学毕业直接创业?你想单干还是合伙干?你从事的是自己专业的领域还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等等,创业的概念很重要。创业很难。光有心理准备是不够的。你一定要有很强的创业勇气,要有勇有谋,不能蛮干。
那么,大学生应该树立哪些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呢?
1、学会坚持和适应市场需求;
2.树立平等公平的就业观念;
3.营造健康心态,有竞争意识,有抗挫折能力;
4.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专业特长、个性特长、专业特长等。
5.制定长期计划,避免短视。